2013年2月14日(正月初五),一座气势恢宏的宗祠在卢家屿落成。这是苍南卢氏族人自明清以来的头等喜事。
明万历年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遭受倭寇之患,原住民流失。寇退后,平阳知县招募闽人前来开荒落户。卢氏苍南始祖附开公(号思南)是“征闽开漳”始祖如金公的35世孙。他随岳父许公,从漳州龙溪(今漳州市芗城区),一路跋涉,来到卢家屿开拓创业。之后,公召侄子士炳公、族弟乔森公来卢家屿。公之子心和、心悦二公长成,号文、武二房,与士炳公(护房)、乔森公(卫房)四房,在苍南繁衍成族。清康熙年间,族人陆续外迁至本县的矾山、赤溪、金乡及福建的福鼎、霞浦等地。
苍南卢氏发展到清同治九年(1870年)始建宗祠。八十年代末,在时任宗亲联谊会会长卢立民先生倡导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扩建。近年来,国泰民安,卢氏族人进一步发展壮大,重建宗祠的愿望强烈,以缅怀先祖恩泽,庇佑子孙万世隆昌。
2009年7月,卢立振先生为建祠首事,发起成立宗祠建设委员会,下设基建组、财务组、联络组、协调组、审计组和办公室。之后,又联续召开几次协调会,规定各个组的职责,制定财务制度,建立“联名共管账户”。9月,向全族5000多宗亲发出重建宗祠的倡议,卢立振带头捐资100万元。卢立锹、卢立标各捐资50万元。全族宗亲闻风而动,慷慨解囊,特别是矾山工程界的宗亲,纷纷捐献几万、十几万元。
从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经征地、堪舆、发动集资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后,3月开始设计、预算,5月进行工程招投标,9月8日,重建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建设期间,卢立振和几位主要负责人每十天或半个月,亲临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调整建设方案,筹集、落实基建资金。经900多天紧锣密鼓地施工,一座总投资1200万,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的卢氏宗祠展现在世人面前。
卢氏宗祠坐落于苍南县藻溪镇卢家屿村,背靠龙岩青山,面迎藻溪绿水,两层三进,仿宫殿式建筑,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又具现代气息,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卢氏纪念堂”牌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于20年前所题,原温州市市长卢声亮,以及卢山、卢家翔、卢志良等卢氏名人,也为宗祠题写匾额、对联,更给祠堂添光增彩。宗祠内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地面铺设大理石,雕刻“和谐幸福”图案,台阶上雕饰“龙凤呈祥”,前院摆设两块灵壁石,意味“十全十美”。整体装饰和谐、富有人文气息。
新宗祠还悬挂有说明家族传承历史、卢氏先贤故事的大型彩匾和讴歌卢氏历代名贤的对联,是建祠协理卢立先先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整理撰写的。内容丰富、生动,教化族人以祖先的荣耀激励奋进,增强归属感,也让族人体会先祖筚路蓝缕,跋涉关山,开拓基业的艰辛,以感恩的心,勇敢地开创未来!
雄伟的苍南卢氏宗祠集中体现了苍南卢氏的兴旺发达,充分展示了苍南卢氏开拓进取的精神实质。2013年12月,苍南县委将“卢氏宗祠”作为首批“农村文化礼堂”,上报获准。今后宗祠不仅将成为慎终追远、朝宗祭祖的庄严场所,也将成为敦亲睦族、推德崇恩的和谐场所,更将成为教化子弟、熏陶村民的文化场所。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苍南县卢氏宗祠建设委员会
2014年12月15日
卢立振简历
卢立振,男,1957年8月出生,系温州市矿山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重要成员等。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矿建专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83年—1985年在中国有色设计研究院工作;1985-1986年在温州矾矿担任生产技术科科长;1987-1989年在温州矾矿安装公司担任副总经理;1989-1995年担任温州矾矿党委常委、温州矾矿井巷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96年至今,担任浙江交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立振宗亲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卢氏宗族事业,筹集资金1200万元,自己慷慨解囊100万元,建成浙江最大的卢氏宗祠。为耀苍南乃至温州卢氏发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中华卢氏十大名贤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