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刘姓网 > 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宗祠陵园-刘半农墓地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刘姓展区
刘半农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北京大学教授。其墓地位于香山东北方向的玉皇顶上,玉皇顶以山腰有一座玉皇庙而得名。墓基是一个石砌方台,墓盖在方台之上;北端石砌基座上有一座方形大理石柱,南向立面镶嵌着刘先生的巨幅遗像。

刘半农先生的墓地高踞玉皇顶峰,距离刘天华墓很近,东面是梅兰芳墓。玉皇顶以山腰有一座玉皇庙而得名。玉皇顶的面积有四五亩地之大,西边和北边是起伏的西山余脉,好似一道天然屏障挡住北来寒风;东边是悬崖巨涧,夏秋之际常有山水飞腾的瀑布奇观;西南方向是紧连香山鬼见愁的座座山峰,将此地映衬得更加清幽灵秀;东南平坦开阔,稻浪菜海熟黄青翠,天朗气清之日可望见海淀、玉渊潭一线的处处楼群。在玉皇顶南岗的木兰坨,修建了刘半农墓。

周作人为先生所撰墓志全文是:“故国立北京大学刘君墓志君姓刘名复,号半农,江苏江阴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四月二十日,以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卒于北京,年四十四,夫人朱惠,生子女三人:育厚、育伦、育教。君少时,曾奔走革命,已而卖文为活,民国六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预科教授。九年,教育部派赴欧洲留学,凡六年,十四年应巴黎大学考试,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返北京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二十年为文学院研究教授兼研究院文史主任。二十三年六月至绥远调查方音,染回归热,返北平遂卒。二十四年五月葬于北平西郊香山玉皇顶。君状貌英特,头大,眼有芒角,生气勃勃,至中年不少衰。性果毅,耐劳苦,专治语音学,多所发明。又爱好文学、美术,以余力照相,写字,作诗文,皆精妙。与人交游,和易可爱,善诙谐,老友或与戏谑以为笑。及今思之,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呜呼!古人伤逝之意,其在兹乎。将葬,夫人命友人绍兴周作人撰墓志,如皋魏建功书石,鄞县马衡篆盖,作人,建功,衡,于谊不能辞,故谨志而书之。北京文楷斋刘明堂刻石。”  

刘半农先生,1891年5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城里西横街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化名范奴冬女士。他的父亲宝珊先生是穷秀才,做过塾师,后来从事新式教育工作,开办翰墨林小学。半农先生四岁时父亲教以识字,六岁入塾,虽在童年已能作对咏诗。十二岁入翰墨林小学,十五岁入常州中学,成绩常居于前列。二十岁时辛亥革命爆发,先生向往革命,去清江参加革命军,担任文牍工作。次年春,因不满于革命军队的混乱,回到江阴,后转赴上海谋生。他加入了新剧团体开明社,担任文字编辑,并参加演出。后来他担任中华书局编辑、《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1916年中华书局发生财政危机时离开上海。他在上海四年,以卖文为生,在《时事新报》、《小说月报》、《中华小说界》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创作了《匕首》、《女侦探》等侦探小说,《吃河豚》、《影》等滑稽小说,《催租叟》、《奴才》等社会小说,《黑肩巾》、《猫探》以及与人合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等翻译小说,发表的文字总数在百万字以上。陈独秀等创办编辑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青年》杂志,半农先生站到<新青年>的麾下,发表《灵霞馆笔记》等,逐渐割断了与鸳鸯蝴蝶派报刊的联系,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