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常姓网 > 常氏宗祠 常氏宗祠

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坟村常氏三王墓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常姓展区

一抔黄土,见证六百年风雨沧桑

──常氏三王墓的历史沿革


常氏三王墓,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常坟村。墓主为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亲。因常遇春卒后被封为开平王,同时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故其墓通称为三王墓。

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朱元璋因感念常遇春功勋卓著,戎马一生,生前未享报偿。又从大局考虑,国基初奠,还需将士为朱明王朝效力,以完成一统中华的宏伟大业,故复命除在中都凤阳建“开平王庙”外,还特命在怀远按照王位级的规格,重修三王墓。从目前来看,为大臣的尊辈隆重整修陵墓,在淮北乃至安徽还不多见。当然为朱元璋尊辈修的“皇陵”,又该另作别论。

三王墓初建时,规模宏大,型制完整。三座墓封土高约四米,占地约三百五十平方米。整个陵区占地约二百余亩。墓前享堂、神道、二旁石制文臣、武将各一,石马及控马人、石狮、石虎、石羊各一对、华表、驮神道碑的贔屃(俗稱石龟)等碑碣石器皆完整如式,排列有序。陵区内遍植松、柏,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巍为壮观,实为怀远县西南乡一大景观。从此以后,一直被称为“贾村”的这个地方(明、清时期所修的历次县志中为“贾村”),便被“常家坟”(简称“常坟”)这个新地名而取代了。

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怀远将军,振武卫指挥同知,常遇春再从弟(伯祖父之孙)常荣,随岐阳王李文忠出征,战死在阿鲁浑河,奉旨供葬在三王墓东侧。“既葬,则甓茔、墙冢、石人、马列侍构堂以陪享,磨碑以置墓道,皆完整如式。”(明大学士宋濂为常荣作神道碑銘記載)。只不过该墓前石器,均比三王墓前的石器小些。后人称该墓为‘小候爷’墓。

三王墓西侧还葬有常遇春堂弟(二伯父之子)常聚之墓。常聚从明太祖定天下,功除世袭羽林左卫指挥佥事,赠明威将军。

陵墓既建,并在汤鱼湖赐有祭田,以供陵园祭奠、看管、维修之用度。(南京常遇春陵墓就赐有祭田,分由八家耕种,至清未废。一九三五年,南京祖茔、祭田被占,抗战时曾任过周恩来总理联络秘书的颍上县人常任侠教授,曾邀约怀远、颍上、寿县等地族人,联名呈请当时的国民政府给予保护,后经起诉,赢回了主權。)

洪武十年(公元一三七八年),常遇春长子郑国公常茂獲罪,流放廣西龍州,陵園建設因而放緩。

朱元璋巩固政权之后,开始残杀功臣。从洪武八年(公元一三七六年),劉基被毒開始,一三八○年,丞相胡维庸和许多大勋宿将,株連被杀,宋濂流放茂州,死于途中;一三八四年,岐阳王李文忠被毒死;一三八五年,中山王徐达被毒死;一三九O年,韩国公李善长被杀;一三九三年,凉国公蓝玉被剥皮传示各地,武将被株连甚众;一三九四年颍国公傅友德被杀;一三九五年,宋国公冯胜被杀,一直杀到一三九八年朱元璋臨死前夕。

建文末年,明成祖朱棣篡位,常遇春次子开国公常升为保其甥建文帝,战死在金川门(今南京水西门),常氏获罪,常升妻胡氏夫人(越国公胡大海之女)携幼子被发配到云南,陵园的建设也就完全仃止了下來。

弘治五年(公元一四九二年),明王朝为常氏平反昭雪,从云南召回常遇春玄孙(常升曾孙)常复,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嗣后,常氏后裔在明朝各个时朝,世世为官,直至明朝灭亡,陵园的建设、保护又重新纳入正规,直至清朝,均无较大变化。

一七五二年(乾隆十七年)清朝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巡视江南,登临采石矶,有感于常遇春的丰功伟绩,回京后,亲题“勇动风云”四字,命建庙悬挂。因经费紧张,后由常氏族人集资,在离三王墓中轴线南约三公里,靠近准河边上的水上交通要津永平岗(古称“湄城”),建一开平王庙,将乾隆题字镌刻悬挂于庙内,再无力整陵园,仅广植松、柏而己。

清,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陵园遭遇一次较大浩劫。时,捻军张乐行率部,初攻怀远,复转攻常坟,意欲占领常坟后,觊觎与常坟隔准河相望,居淮河南岸洛河街的清军胜保大营。张乐行部扎营于常坟大圩外陵园内,强攻大圩七昼夜,圩未破。捻军四乡广集高梁秸杆,以填圩沟,夜,张乐行部营内不慎燃着秸杆,引发大火,捻军虽退,陵园却损失惨重。建筑、树木完全被毁,一个大石马及控马人、部分小石器破烧炸裂。嗣后,当地族人仅在陵园内广植松、柏,直至解放前,尚存松、柏八百余株。

解放初期,治理淮河,淮北大堤从陵园穿过,松,柏树木全部被毁,部分石器被埋于堤下。后经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存于大堤内外,地面以上的石器、碑碣,或炸、或砸均遭损毁。所幸,埋于大堤下,匿于埧塘内淤泥下的部分石器及所有地下墓葬均完好无损,得以保存了下来。

一九八四年,经蚌埠市建设委员会批准,怀远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常坟区城镇建设规化中,将墓区规划为“遇春园”景区,常任侠教授亲为题写园名。

一九九九年四月,常坟镇政府成立“常坟镇遇春园建设指挥部”,以政府拨款和个人捐款的方式,筹措资金,对“遇春园”景区进行建设。

一九九九年六月,由怀远县人民政府将 “常氏三王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二OOO年,“遇春园”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常遇春纪念馆》建成。原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美术系主任,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安徽省政协常委,晚年定居香港的常秀峰教授,特地从香港赶回,向纪念馆赠送一幅由他亲自摹绘的巨幅开平王遗像。参加纪念馆落成典礼的还有市、县及当地政府的各级领导。

二OO三年七月由怀远县人民政府申报,二OO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常氏三王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