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梁姓网 >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

正定梁氏宗祠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梁姓展区
正定古建之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1大街东侧,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六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可以说梁氏家族数代为官,“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

    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单檐,硬山五脊,青瓦盖顶式建筑,正面五间均置六抹方格隔扇门四扇,梁架为七檩前后单步廊。结构简洁明快,为明代晚期遗物。

    梁氏宗祠为研究梁氏家族在明、清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忘记第一次去梁氏宗祠具体是那一年了,后来再去就不对外开放了。印象中是燕赵南大街复古改成历史文化街区后开放过一段时间,祠堂就在矗立着新建的那个“正定历史文化街”牌楼附近。那时只进去过一次,里面东东不多,好像都是一些照片和复印件、拓片什么之类。后来再想去人家就不开放啦。据了解祠堂内原供有梁氏先人的位牌60余方,上世纪50年代初遭人为破坏后祠堂挪作它用。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梁氏宗祠因长年失修,残破滴厉害。1997年5月至1998年9月祠堂大修。2008年10月和阿杰去定州曲阳回来后那几天一直住正定,正好是梁氏宗祠列入省保不久。阿杰懒得去,一个电话打给在介值班滴同事,额借了辆自行车就从县文庙跑文化街上啦,到祠堂门口车子没停稳,里面滴狗狗就一阵大叫,吓滴额不知道该不该去敲门。狗一直叫,没一会就有人来给开门了,进得祠堂咔咔,那条狗老厉害啦,吓银!

                          上世纪60年代青宫太保坊照片

    院内有块碑,还有个石牌坊滴残件。清光绪《正定县志·坊表记》载:“正定在前朝功名鼎盛,坊表林立,辉映后先,迄今存者无几矣。”此志转旧志所载为梁氏家族所立的牌坊计有11座:“恩荣坊”、“恩褒三世坊”,为梁钊、梁泽、梁相而立;三世一品坊,为梁钊、梁泽、梁相、梁梦龙而立;“青宫太保坊”、“大司马坊”、“少司马坊”、“总督四镇坊”、“翰林坊”、“癸丑进士坊”、“登科坊”,为梁梦龙而立。这些牌坊至光绪年间已“存者无几矣”,仅“青宫太保坊”保存至“文革”前。1966年“青宫太保坊”被拆毁,其构件有的修筑了石桥,有的散失。介块刻有“部尚书梁梦龙”字样的小额坊是文管所后来征集来的。

     此坊原立于梁氏宗祠南侧十字街北口跨街而立。该坊系青石雕制,为三间四柱式。坊之四根方柱中,中柱柱身表面浅浮雕龙纹,下部前后施抱鼓石,上饰蹲狮,下施底垫。边柱因有物遮挡,柱表雕饰不清,抱鼓石不可见,但据石牌坊建制分析,边柱下部应于前、后山面施抱鼓石。明间花板上阴刻“青宫太保”四个字。其上大额坊上浮雕二龙戏珠纹,下面小额坊上阴刻“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梁梦龙”。次间大小额坊亦似饰龙纹,花板所饰内容不清晰。

     祠堂内5间正房,坐东向西,为一座单檐五脊硬山顶建筑,正脊为花脊,中间及两侧浮雕变形龙凤纹饰,两端施吻。垂脊前端设脊兽。梁架结构为七檩前后单步廊式。三架梁上中置瓜柱,两侧施角背。五架梁下前后用抱头梁承托廊步。抱头梁前端雕麻叶头。三、五架梁间以荷叶墩支撑。金檩下施双层垫板,上层狭长,下层透雕卷草纹。用柱分廊柱和檐柱两种,廊柱柱头两侧施雀替,檐枋与垫板间也用荷叶墩支撑。廊、檐柱下分别施覆莲式柱础和覆盆式柱础。明间、次间、梢间均装六抹方格槅扇门各四扇。后檐廊步下肩以青砖砌筑,墙身抹饰白灰。明间后廊置槅扇门五扇,上为走马板,中间以荷叶墩装饰。地面以青砖铺墁。明间前施垂带踏跺五步。那狗一直叫,吵滴额心烦,谢过人家,就跑到旁边梁家蕉林书屋去啦。(压题照片:梁氏宗祠正房)  

                             抱头梁前端雕麻叶头

    

     梁氏家族是清明时期正定的名门望族。据《梁氏族谱》载,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为避战乱徙至真定(今正定)。至七世梁梦龙时,其家族大显。后世子嗣代出高官,尤其是梁梦龙的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兄弟,同为清朝显宦。梁清宽官至吏部侍郎、保和殿大学士,梁清远历任刑部主事、吏部侍中、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等职,梁清标历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梁氏家族数代高官,门庭显贵,在正定城内建有府第、园圃、宗祠和牌坊,遗憾的是这些建筑大多不存,保存下来的仅有梁氏宗祠、蕉林书屋和青宫太保坊的部分构件。

  关于梁氏宗祠的始建年代,无确切文字资料可查。据《梁氏族谱》和《明史·梁梦龙传》相关记载,该祠堂的修建应与梁梦龙及其父梁相有关。《梁氏族谱》记,梁梦龙之父为宫保公梁相。《梁氏族谱·梁梦龙传》载:“……家庭的孝弟闻天下。宦辙所至,有佳山水,辄迎养宫保公,顾而乐之。公乃喜居恒……所获奉金悉以公诸兄弟。宫保公爱少子梦阳尤至,辄以已所受荫与之。自筮仕以至归田,未尝一治第舍,所居皆宫保公所遗。晚始构一小圃,中堂三楹,缘曰锦驰,为客设者。左右室各三楹,列书千余卷。堂之前两旁隙地各半亩,施以栏,杂植花竹,日夕游息其中。”《明史·梁梦龙传》载:梁梦龙(1527~1602年),嘉靖进士,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神宗初,招为兵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后因功升兵部尚书,再晋太子太保。因梁梦龙系明神宗初掌握实权的张居正的门生弟子,备受重用,故在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殁后,梁被劾,遂归古里,居正定城。后在城西雕桥村修建别墅。梁梦龙回到故乡,其父尚健在,他在孝敬父亲之暇,便埋头治家庙,修宗谱,读史著述,不问政治。根据《梁氏族谱》所记和梁梦龙的生平,再结合建筑特点分析,用于祭祀祖先的梁氏宗祠应建于明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