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里畲村的雷氏宗祠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雷姓展区
畲族大都是以血缘聚族而居,住同一个村寨,有同一个姓氏,又是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后代,半月里就是这样一个以雷姓为主的畲村,雷姓占绝大多数,间之以蓝、吴、钟、李等姓,或是邻村迁来,或是婚嫁而来,诸姓参差却泾渭分明。
据龙溪宫前的石碑介绍,半月里雷姓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从霞浦盐田长岗山迁来,开基祖雷文寿,乃福安东山开越雷氏八世裔孙,原名照显,行三,娶钟氏为妻,生子奋捷,奋捷娶李氏为妻,生四子:志祥、志清、志祯、志茂,分别是元、亨、利、贞四房之祖,其中亨房后迁牛角湾,余三房现仍居于半月里。
在分房后,雷姓衍发成族,人口增加,修建祠堂遂成当务之急。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省城福州师从堪舆大师黄龙觉学艺有成的雷志茂来到福宁州(今福安),担任知州张文弼的幕僚,并深受张文弼器重,收为谊子。雍正八年(1730年),雷志茂衣锦还乡,用所学风水知识建起四座雕梁画栋的大厝供兄弟四人居住,之后又筹建雷氏宗祠。
传说在未建祠前,雷志茂颇费苦心择选埕基,久选无法定局,偶然间发现自家放养的一群牛,归牛栏后总是跑到一处空埕憩息,而此埕冬暖夏凉甚至天上下起雪花此埕也沾不到边,精通风水学的雷志茂,认为此地背靠状元顶(形状如帽),前为笔架山围玉兔,正是嫦娥奔月地,风水绝佳,因此确定此地建祠,这就是所谓的“牛眠地”传说,在各处畲村时有耳闻,无非是寻求一种心理上的籍慰罢了,因为在风水学里,牛眠之处,四水归堂,可使后辈发迹兴旺,明吾邱瑞《运甓记》:“问勋业从来有几,始信牛眠廕果奇。”清赵翼《为伟儿得葬地于金坛夏萧村感赋》:“忽欣来蝶梦,恰报得牛眠。”
祠堂建在龙溪宫的后面,因为按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菩萨要在前,祠堂要在后,即所谓的“宫前祠堂后”。祠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16.9平方米,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不包括外祠埕,为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为牌楼式,正面额题“雷氏宗祠”四字,两侧联曰:“一代勤书绵旧泽,千秋庙祀换新颜”,门后有匾,写着“世德作求”,意为“以其累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通俗地说,就是要求子孙后代要记住祖宗的德行,为人处世要走正道。
进入祠门,从前向后依次有天井、祖厅、祖龛、后厅。天井很小,除了一株一人多高的仙人掌,就是一口青石雕琢的古槽,祖厅也不大,靠墙处放置着许多墓亭的石构件,听说都是前几年被盗古墓的残存,其中有一块上写“阳上男世祐、世儒,孙作超、作韶、作霖、作盐、作规、作耀,曾孙孔定、孔道、孔彰、孔嘉、孔遗、孔程、孔安仝奉祀。”正是半月里第一位秀才雷世儒与兄长雷世祐奉祀其父母墓葬的碑刻。在祖厅另一侧的地上,还放置着一块雷世儒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八月题写的“凤山衍庆”匾额,匾长3.2米,高0.8米,落款为“道光贰拾捌年桂月”、“九世孙光华敬立”,光华,就是雷世儒,他是半月里雷氏第九代,村里第一位秀才,唯一的一个举人,他于道光三年(1823年)中秀才,道光十一年修水尾桥,道光二十五年修双福桥,道光二十八年建大厝、修祠堂,凤山,指畲族祖居地粤东“凤凰山”,恰是高辛帝鼻祖之地,高辛帝为畲族女始祖三公主之父,他见畲族始祖盘瓠王征番有功,遂下凤凰诏将三公主许配给盘瓠王,赠他丹书铁券,恩准他的子孙免纳粮税、免派徭役,并敕封他为“盘护忠勇王”。
祖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架构,梁枋错彩描金,红得醒目,靠墙的祖龛共三开间,当地人称为“神只牌”或“屏风”,中开间立着三个香位,中书:“冯翊堂历代宗亲。祖发公子文禄迁磨石坑,文福迁二埔,文寿公子训捷,孙志清、志祥、志祯、志茂。复位”左侧:“敕封大恩主本州主张良弼福禄位。”右侧“敕封雍正二年地理名师香本先生雷志茂位。”祭台前有五幅工笔上彩画,极富价值。右开间立着一个香位,上书“上界三清三品三元三官九郎,二位仙师忠勇侯王十大元帅”,后面是烟熏火燎得变了色的梅菊兰竹四扇屏,录有“濯濯双引干,盘盘同结根”、“人知灵草木,天与好儿孙”、“妩媚花窥眼,婆娑秀此轩”、“门中福未艾,绕树更兰孙”五言律诗二首八句。左开间没有香位,只有雨风烟月四扇屏,与右开间的梅菊兰竹四扇屏呼应,也是五言律诗二首八句“扰扰千支水,攒攒一簇村”、“牛羊纷下括,鹅鸭閙争门”、“晚径飃松子,秋田长稻孙”、“霜天好风日,壮士铁衣温”,题的是山行即事。
在神龛的上方粉墙上,还张贴着两张横幅,上写“畲汉结谊情更深”、“民族生根血统亲”,说的是畲家的宗祠中供奉汉人官员张良弼的故事,据《霞浦县志》记载:“张良弼贡生,长安人,雍正二年(1724年)知(福宁)州事,初莅任饴尚严肃,既而威惠并驰,陶民淑士,弊赊利举,邑无冤狱,去之日民皆泣送。后改福清游击。”据说他聘雷志茂为幕僚,得志茂辅佐,保任内平安,故收志茂为谊子,志茂建祠时遂将他的灵位供奉其中,生动体现了“畲汉一家”的情结。
建祠后,半月里雷氏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又建舍堂,办学堂,延聘教儒从事子弟教育,至光绪年间,全村共出了雷世儒、雷步缘、雷步武、雷加润、雷加上五个文武秀才,其中雷世儒还恩赐武举人,使雷氏一族成为远近闻名的耕读世家。
在文革之中,祠堂也遭到了破坏,墙被拆了,陈设、牌匾被打破,今祠堂为2002年元月乡人重建,祖厅中还立着一块“文寿公派下修建祠堂助金碑”,雷国胜、国荣等62位宗亲捐资9930元对宗祠进行了重修,使得今日的祠堂古意犹存,气象更新,成为半月里的一道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