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口黑爷庙
前不久,在一位友人的介绍下,我们驱车去了趟位于三阳川石佛乡峪口村的黑爷庙。钟灵毓秀的峪口村,是雷氏家族人脉兴旺发达之地,站在东九峪沟口,我心澎湃。这里是渭河与葫芦河两河交汇之处,也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两龙阴阳交尾,演绎伟大爱情的地方。
这里的黑爷庙,也叫雷氏宗祠,进得山门,庙院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极开阔方正,让人心生清净,几株虬劲的古柏苍翠挺拔,矗立在庙院前后,看那合围至少是唐宋时期所植,四季花卉,次第开放。该庙院的布局采取的是前殿后宫的形式,正殿塑有黑爷神像,供奉的是西晋时期官至宰相位的秦州名人,雷氏始祖雷王保。黑爷身着绿色官袍,头戴官帽,目光炯熠,肤色黧黑,一副威武雄壮样。
后宫也称老母宫,供奉的是雷王保的父母雷重华和高氏两位神像。另外还建有抱厦、山神庙及其它办公建筑设施。抱厦内悬挂有国学大师霍松林先生、原市文联主席程凯先生等所题匾联。记太始祖生平传略的高大石碑耸立山门旁。
峪口雷氏宗庙也是在几建几毁中形成现在的规模,这从现存峪口《雷氏家谱》中知其脉络:始祖(西晋雷王保)第九代孙时明、时清、时惠、时智定居秦州北三阳川峪口(据推算为隋朝)。这几位雷氏后代定居峪口后,遥望卦台,追远怀古之情油然而生,面对安身立命与生存抗争局面,祈求先祖在天护佑尽在情理,经与族人商议,在村东高地立先祖牌位供奉。因当时生计艰难,实无建庙之力,只能堆石为标。大唐盛世时,才有一间厦房为家庙。后经匪患焚毁,一直到明朝才大兴土木建成家庙。家庙建有老母宫、大殿、山神庙、山门、戏楼等。倾全村之力修建的峪口雷氏家庙建筑群,同治七年为乱军所毁。第三次在断壁残桓的废墟上重建已是清朝晚期。十年动乱又被夷为平地,第四次重修已是改革开放初,经两次大修才建成现在规模。
据《光绪重纂礼县新志》及峪口《雷氏家谱》等有关史料记载:晋雷王保(公元304年—404年),秦州城东人,夫太祖公讳重华,世居秦州,赐尚书左仆射,娶妻高氏,封三品太淑夫人,合葬于礼县蔡华山。高氏梦吞金象而有娠,于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五月十一日生长子王保,生时祥云满庭,屏香馥郁。
王保幼而敏慧,熟读诗史,过目成诵,文武皆通,成康元年举孝廉,仕历襄、耀、瀛等州刺吏,后升任西蜀南路利州转运司使,办事廉明正直,能为百姓解忧,所到之处称颂为“神明之君”。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特晋升为金紫光绿大夫,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位列朝端,职同宰相。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毅然辞官归里,四处漫游,最后抵达陇南西和州白石镇,驻足西峰青岩洞修道,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初八日升仙,享年百岁。
参观完峪口黑爷庙我至少想到三点:雷王保不亏为一代名吏。官至宰执,却在仕途一帆风顺时激流勇退,赢得清廉美誉,这在封建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他在任内知民甘苦,昭冤解难,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于是我想到了宋代被百姓称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文丞包公,他也是一副黑脸,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清正廉明,为百姓排忧解难,脸黑心红。
黑爷还是道教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雷王保最终弃官退隐于陇南西和州白石镇青岩洞潜心修道,终成正果,成为道教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人物:雷家黑爷。也被奉为祈雨之神,“祈阳而阳,祈雨而雨”。死后仍然为百姓禳病消灾,排忧解难。后因显灵助官府平蛮夷、保境安民有功,南宋度宗咸淳六年敇封黑池龙王,齐天显圣崇宁广福乾元宣烈,盖国大帝,永镇秦州。
又据乡老传云,该神实为秦州巡察方神,辖地东起马跑泉,南至礼县,西止固城,北达牛蹄湾。
雷王保也是一代名医,他对医学具有敏锐的感悟力,十岁开始,便凭高明医术济世活人,退隐修道后,更是钻研医药著书立说,悬壶济世,一方百姓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