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雷姓网 > 雷氏宗祠 雷氏宗祠

武威雷台汉墓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雷姓展区


雷台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

雷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土台,又名雷神观,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河西道教胜地。

但是雷台汉墓保护得不好,复制的铜马太劣质,环境杂乱。

汉墓简介

雷台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

出土文物

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匹。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全省各地均可买到原样复制品作为纪念。

汉墓形制

雷台是一处高8、5米,南北长l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夯筑上台。因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筑的雷祖观,故名。据清乾隆时修武威县志》载,“灵钧台,城北,晋张茂筑。”这里的灵钧台即指雷台,所以雷台又称灵钧台。台上现存建筑有三星殿、雷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过殿、东西陪殿、廊房等。

文物精华

1969年,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门向东,墓后完至墓门长19.34米。此墓虽遭多次盗掘,但遗存尚多,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墓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共22l件。其中有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99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人注目的铜奔马。

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殷的尾部。既表达了奔马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型矫健,神势若飞,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这位东汉的无名艺术匠师以高度的智慧、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娴熟精深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极富浪漫色彩的“天马行空”的艺术杰作。

雷台汉墓

据《汉书》载,西汉武帝为了远征匈奴,开拓疆土,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兵西域,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太初四年(前101)从大宛国引进大宛马,武帝非常爱惜,赐名为“天马”。据传说,这种马流的汗为红色,像鲜血一样,所以人称“汗血马”。武威因“凉州蓄牧甲天下”成了良马的交易、繁殖基地。后人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因此,在武威发现表现“天马行空”的铜奔马,并非偶然。

自1973年以来,我国先后在美、英、法、日本、瑞典、墨西哥、奥地利、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出土文物,都以铜奔马为代表,制作巨幅海报。在伦敦展出时,英报称:“铜奔马已成了一颗吸引人的明星。”英国观众说,铜奔马“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最高峰”。一时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就连它的复制品和说明书,国内外人士也争先恐后购买。诗人臧克家在观看了铜奔马后,颇为惊叹,即兴作<踏燕迎风铜奔马>,称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品,它是优美的艺术杰作,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它为社会主义大放异彩”。[1]

现在。铜奔马已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市城标。

再说雷台,它旁侧的雷台湖,在干涸20多年后,又自然复苏,重放光彩。泉水叮咚,碧波粼粼.溪流潺潺。四周绿茵漫地,柳杨婆娑。天地之造化加上武威人民的辛勤建设,使雷台这个铜奔马的出土地旧貌新颜交相辉映,引得大批中外学者、游客留连忘返。

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相关书籍

基本信息

揭秘雷台汉墓中国科技金书网

作者: 尹国兴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9-1-1 上架日期:2009-3-20

ISBN:9787533321057 版次:第1版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书籍内容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修建于公元二世纪下半叶,是丝绸古道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汉代文化遗存。其墓主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和民间传说,考定为中国道教祖师张道陵。道教的精神特质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汉族人的民俗和文化传统。雷台汉墓提供了认识汉民族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见早期汉族人的精神风貌。

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历史上并称为“三张”,曾是人们非常熟悉和无限景仰的英雄人物。张道陵是道教祖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他们带领着苦难深重的民众走过了艰难的历史岁月。西哲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令人感动: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在雷台汉墓之前,民族的沧桑历史流淌而来,沉雄博大,而雷台汉墓要告知世人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墓主张道陵早已远去,他应是化作了满天的星斗,他的思想境界和卓越贡献留在世间,令人深思和怀念。历史的云烟如今虽已黯淡,人们不再像当初那样尊敬他、热爱他、怀念他,但他仍然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他的英名和事业已深深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本书以甘肃雷台汉墓的文化考古为阐发原点,通过对雷台汉墓发现、发掘及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该墓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考古发现意义,同时挖掘道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血脉关系,全书以一问一答形式结构而成,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简洁明确,不失为普及性与学术性俱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