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古姓网 > 古氏源流 古氏源流

家氏源流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古姓展区

源流一

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一个孙姬曼(一说旻),以古公的“古”为氏。据《风俗通》载,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以亶父为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建立的诸侯国周国,得到商朝认可。在武王姬昌得天下时,追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其后代一孙以古为氏,称古姓。《竹书纪年》中记载:“(商王)武乙六年,邻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古公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仲雍在岐山生有二子:长子名姬昂,次子名姬曼(一说旻)。季历继承周国国君之位,即周族领袖,臣于商朝。季历在统领周国的同时,还被商王武乙封为牧师,掌管商朝畜牧业,周族势力逐渐强大,并攻灭不少周边戎狄部落,疆域得到扩大。到季历之子姬昌执政时,周国成西方霸主,姬昌还被商王朝封为“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灭商,建周朝,称武王。姬发建周朝后,追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尊姬昌为“周文王”。泰伯、仲雍去江南之后,仲雍遗留在岐周的长子姬昂在周武王时受封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次子姬曼(一说旻)为纪念祖父古公亶父,遂以古为氏,称古曼(一说古旻)。古氏后裔一直以古公亶父为古氏始祖,其实古曼才是古氏始祖,或者说古氏第一人。 


远流二

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据《插图百家姓》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鹿邑),其后人由‘苦’讹传为‘古’,并以古为氏。”  


源流三

出自胡姓。古为胡的古字,音也相同。


源流四

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后魏代北氏、吐奚氏,鄂伦春族古拉依尔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锡伯族是鲜卑人的后代。锡伯族的姓氏里有一个古尔佳氏,在民国以后改汉姓为古。


源流五

回族中有古姓。《中国回族大辞典》载:回族古都白丁,自唐初进入中国,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其后裔改姓古。


源流六

源自“姑发氏”。古姓来自仲雍次子旻(一说曼),而姬姓如何改为古姓。吴学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泰伯奔吴,泰伯无后,传位于弟仲雍,后来以国名“吴”为姓。而现在先后出土的六把青铜剑证明,有吴国王室自称为“姑发”氏。吴王们本姓“姬”,“姑发”氏。古代姓氏,姓为大宗,氏为分孽的小宗,后世得姓于氏,“姬姓,姬发氏”只由周王室直系血亲继承。后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国,吴王室逃亡一蹶不振,从此改姓隐居,春秋后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由“姑发氏”改为“古氏”。


源流七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云南省河口县、屏边县、文山县及越南。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蒙古氏,源出蒙古本部之称,即成吉思汗最早生息的乞颜部,以部为氏。在金国时期,有个女真蒙古部,是女真族与蒙古民族久年交融的一个混合部族,在金国灭亡之后,曾被元太祖赐姓为蒙古氏,后逐渐成为一支大族,满语为Monggu Hala,移居于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源流九

源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①满族古尔吉氏,满语为Gurgi Hala,世居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所冠汉姓为即古氏、吉氏。②满族董鄂氏,亦称栋鄂氏、东古氏、东果氏、东峨氏、董额氏、董古氏,满语为Donggo Hala,源出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最后成为姓氏。冬古河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的记载,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今吉林珲春),其族源出自是北宋宗室赵氏的后裔。金国时期时被掳至北境,以“久处变为土著成了女真人”,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后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董鄂氏,随着人口的繁衍而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大部,后来成为著名建州五部中的强部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古氏、鄂氏、董氏、栋氏等。③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氏、金国时期称女真“尼庞古”,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古氏、俞氏、于氏、鱼氏、余氏、胜氏等。


源流十

源于高山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距今二到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在镇人”。主要来源于内地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