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龚姓网 > 龚氏源流 龚氏源流

重庆市綦江区瀛山龚氏家族史略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龚姓展区
源流迁徙--重庆市綦江区瀛山龚氏家族史略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的移民大潮中由粤入川的。 我奇先祖,是广东十五世祖贵云、祖妣罗氏之子。 祖弟兄三人,依次为渭先、瑞先、奇先。 罗氏祖婆的亲属,在移民大潮中,先到了綦江永里的可乐坝。 不久,奇先祖也跟着来到了可乐坝,暂依岳丈处。后到了老瀛山的山后、大树坪、贺山塆。 远眺老瀛山的山后、大树坪、贺山塆 落业 奇先祖到贺山塆,并非“插占为业”,而是佃田耕种。耕种有着后,奇先祖恋手足之情,又独自回到广东故里,亲邀渭、瑞二祖来綦。 渭、瑞二祖入川,先住綦江安里东溪镇,几年后渭先祖独往四川荣昌县落业;瑞先祖置业老瀛山麓的土岩子,不久又买下小麦土、杜家屋等处三百余石谷田。 祖辈在粤,本为勤劳耕作的农耕世家,奇先入川后佃田耕作,靠种姜起家,积铢累寸,辛苦备嚐,稍有积蓄即置业綦江老瀛山麓的新屋嘴。瑞先祖后裔不振,其产业又悉数售给奇先祖。 奇先祖与罗氏祖婆,勤耕苦作,持家有道,开创下我瀛山龚氏基业。育文圣、文相、文玉、文治四子,人财两旺,渐成綦江老瀛山地方的大户之一。 新屋嘴 祖享年八十,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在新屋嘴谢世。祖和祖婆,耕于斯,归于斯,分别安葬在创业之基的新屋嘴宅后。划上了历史赋予他们“湖广填四川”重任的圆满句号。 新屋嘴宅后的奇先祖墓 修谱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在“湖广填四川”大潮中,我奇先祖是不远万里从广东来到四川的移民,落脚老瀛山地方,艰苦创业,繁衍发展,渐成一个新的家族,这就是今天的瀛山龚氏。 一个家庭,在一个新的地方落业,繁衍发展成一个家族,其路漫漫。从人丁繁衍,财富积累,到文化兴家,至少要历经数代。 奇先祖23岁入川,罗氏祖婆时年21岁。祖婆育文圣、文相、文玉、文治四个儿子,生第四个儿子文治时已45岁。祖辞世时,老三文圣的儿子成桂已22岁,老四文治的儿子成彬已12岁(今天,我们这房就是成彬的子孙),加上一群在族谱上查不到出生年月的孙辈,可谓儿孙满堂。这是家族繁衍的根基。 先祖和祖婆,勤俭创业,靠种姜起家,完成了原始积累,有田产数百石。这是家族赖以生存的财富。 在一个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讲究“耕读传家”。一个家族的兴旺,要有有教养、知礼仪、有功名的读书人。我瀛山龚氏,这已是数代之后的事。比起功名显赫的福建、广东远祖来,自感有愧。在那讲究功名仕途的年代,百多年间无一人中举,遑论显赫功名者。 国史、方志、族谱是构成我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文明的体现。作为一个家族,撰修“族谱”,是子孙知书识礼,不忘根本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据考,我龚氏远祖,早在宋代,就着手撰修“族谱”。我福建龚氏族谱,由曾任南唐(公元937-975年)勤政殿大学士的慎仪公创修,就是说始篡于北宋早期。 我们瀛山这支龚氏,直到第五代,方有知书识礼的读书人,着手修谱。由奇先的五世孙正寅(敬夫)首倡,督六世孙世卿(俊臣)负责编撰,草成我瀛山龚氏首部族谱。首部“族谱”未付枣梨(没有刊印),只有手抄本。 正寅属文治房,是成彬之孙,廷纯之子。廷纯育正喜、正修、正位、正寅、正堃5子。正寅是我祖祖正修的四弟,算我的亲叔祖。正修祖育世聪、世卿、世贤、世泽、世本、世赓六个儿子,世赓就是我的爷爷,世卿即我的亲二伯爷爷。 我瀛山龚氏的首部族谱,成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谱草成后,正寅祖特为之撰写了《创家谱序》。 《创家谱序》全文 闲尝备览群书,而及三代本纪,其源如流,所在瞭如指掌,是本源 谱录,诚不可忽也。即如山祖崑崙,水祖星宿,旁骞远溢,万源千枝, 终古不朽,犹惧分而无纪,必绘图撰志,以示可稽,况今之世系乎哉? 人之世系,千百世上,千百世下,不见其人,不得其序,使无谱以 纪,不致冠履倒置,黄绿失伦者,几希!甚矣!谱之且大也。然切有虑 矣,每见世家大族,历世久远,蔓引支分,星罗棋布,若山之在天下, 水之在地中,别欲次而第之,经而纶之,不戛戛乎其难之哉!? 即我龚氏,由闽入粤以来,干巨枝繁,迁徙不一,不啻百千万计, 曷可胜纪哉!余每念本源,欲修家乘,无奈祖人来川,末携谱牒,无有 根据。清[光]绪初偶遇族人,谈及斯事,适有族人元富云,伊父翼盛, 亦由粤来川,在川南南溪县居数载,今始来綦,亦未代谱。嘉庆十三年, 始命其子朝相回籍,扫墓抄谱。朝相归谒族首,详及入川情形。皆曰吾 族人有移广西、山西、湖南、湖北等省,未审兴替。今汝荣归耀祖,不 胜喜庆。命往嘉应州祭祠,捐香资银拾两,将谱抄回。余闻之津贴伊之 川资银数拾两,将谱取来,作续修之根据。 余备览之,始知我祖法端一枝,自闽上杭县卜居四世,由闽迁粤, 以文忠公为一世祖,卜居嘉应州新宁县,十有余世也。又我祖奇先,兄 弟来川,虽然家崇本朴,耕读为家,力田而富,力学而名,厚生正德, 穆乎有三代移(遗)风,又孰有不思三代之本源哉!使不谱以纪之,不 无代远人疏,尊卑失序,可胜道哉!余特令胞侄世卿续修,期必厥成, 俾散者聚之,疏者亲之,彝伦序,礼义兴,宗族和,风俗美,一览谱图 一枝,以知千枝之本,一派可识万派之源,所渭山有崑崙,水有星宿者, 其在是乎!其在不是乎!?是为序。 光绪八年壬午岁仲春月 奇先祖五世孙 正寅(敬夫)撰 正寅祖的《创家谱序》撰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仲春(二月),首先陈述了族谱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人之世系,千百世上,千百世下。不见其人,不得其序,使无谱以纪,不致冠履倒置,黄绿失伦者,几希?甚矣!谱之且大也。”“不谱以纪之,不无代远人疏,尊卑失序”。所以“余特令胞侄世卿续修,期其必成”,以达到“俾散者聚之,疏者亲之,彝伦序,礼仪兴,宗族和,风俗美”之目的。“序”列述了我瀛山龚氏首次修谱的严谨率真和艰辛过程,尽其力作到“木本水源”,有依有本。祖在序文中就说道:“余每念本源,欲修家谱,无奈祖人来川,未携谱牒,无有根据。清[光]绪初,偶遇族人,谈及斯事,适有族人元富云,伊父翼盛,亦由粤来川,在川南南溪县居数载,今始来綦,亦未带谱。嘉庆十三年,始命其子朝相回籍扫墓抄谱。朝相归,谒族首,详及入川情形,皆曰:吾族人有移广西、山西、湖南、湖北等省,未审兴替,今汝荣归耀祖,不胜喜庆。命往嘉应州祭祠,捐香资银拾两,将谱抄回。余闻之,津贴伊之川资银数拾两,将谱取来,作用续修之根据。” 正寅祖在《创家谱序》中说的很清楚,我瀛山龚氏的首部族谱,就是以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朝相从广东抄回的龚氏老族谱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编修的。若与先祖历次修谱相衔接,这算是我们这支龚氏的第八次修谱。此时,我祖入川已152年。 可惜的是谱修成后未能刊印,只手抄了五部。这在具体负责我瀛山龚氏首部族谱编修世卿公,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孟春(正月)撰写的《创编修家谱序》中,就感叹:“编录厥成,惜未付枣梨,仅缮写五本,各房执一,余不禁渭然。” 2 随着时代的前进,家族的繁衍发展,续修族谱又势在必行。第首次修谱59年之后,即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我瀛山龚氏又进了第二次续修。 这次续修,以奇先六世孙世本(字立生)为主,参与的有七世孙德光(字国卿)、德清(字叶尧)和德洋(字海涛)。德洋即首次修谱的世卿之子,算是子承父业。 《新修家谱序》全文 尝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道也。善继人志,善述 人事,礼序昭穆谓达孝。窃有感于我武陵龚氏之谱焉! 梁刘舍人云:“谱者普也,谓普及先后而无遗”。释名云;“谱者布 也,言布列昭穆而不紊也”。周秦以上,谱牒未兴,有丰功盛德者,或 传诸经史传纪,未有全书。迨司马迁史记,年表世家后,始有欧苏创 为谱制。欧则五代一迁,取亲尽则杀之意;苏则累世相承,本后裔绵 延之义,均系敬宗收族,其式任人效法。此后贤大夫,仁人孝子,莫 不各修谱牒,以骂宗族焉。故蔡君模之裔,三辑宗编,何比干之嗣, 五修家乘,是谱之於人,诚重大事也。 如我龚氏,肇自共工氏,为太昊上相,厥后嗣孙,勾龙氏继其职, 为水土之官,又有公叔封供邱,遂姓龚氏焉。自后世修令德,均丰功 伟烈。载诸传记,其可溯者如汉时遂公,为渤诲太守,令民卖刀买牛。 景公为青州太守,都公为汝南太守,均破黄巾贼立功。舍公为楚太守, 见虫触蛛网死,慨仕为人之罗网,遂挂冠隐去,犹与尚志胜公甚友善, 时人谓之楚两龚。迨宋末坚公悼宋之亡,耻食寇禄,服松柏叶而死, 至今节义尚存。明时辅公为都察院,弼公为按察司,熙公吏部天官, 均有伟烈。前清先于我祖入川者之裔,巴邑则有睛皋公,列道光时乡 贤,以书名世,其孙子衡亦领乡荐。津邑则有英公、洪范公,均烈乡 贤。其至伯凯公为陆军师长。族繁地隔,人才难以悉举。以上皆系宗 亲,奈我未获谱系,莫审彼等之本支,俟后详悉补录。 惟我祖奇先兄弟入川以来,渭[先]祖落业荣昌县;瑞[先]祖落业土 岩子,旋买小麦土、杜家屋等处;我奇[先]祖始买新屋咀,嗣后瑞[先] 祖后裔不振,其置业悉售与我祖。祖乃孝友忠朴,所以长发其祥。 现在我族既经建祠设校,独家乘未修耳!念我祖自清初入川以来, 祚余二百,传及十世。椒日衍,瓜日绵,族人或聚居本境,或移徙四 方,职业不一,贤愚不等。或仅知其父之名,询及祖而罔觉,遑问乎 高与会。或仅记其祖父之墓,询之山向而茫然,遑问其生卒年月与地 点。或卑干尊讳,孙犯祖名,甚至长幼未分,尊卑失序。或未相见而 不知其派名,或既相见而莫辨其伦次。甚矣!谱之关系实大矣!族人 等咸谓家谱重於国史。国无史罔知治乱纪纲,家无谱奚识本源之派, 再三嘱余修撰。余虽系病老,责不容辞,遂同侄德洋、德光等相同编 辑。 端祖以上无谱可稽,则自贵云祖十五世,另载卷首,以便俟后采 觅全谱,续於纪叙,故以先字辈为始祖,其谱以欧为体,苏为序,折 衷於朱子。我后我先,务揣本而齐末,群昭群穆,必原始以要终,或 继或承,有条不紊,或作或述,触目了然,庶祖宗无失等伦,后嗣有 所依据,此不过就其最近之所知,纪其大略而不忘。至於远隔难详者, 犹后日之明哲,再为采访补录可矣。是为序。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岁 奇先祖六世孙 世本(立生)恭撰 七世孙 德光(国卿)同编 德清(叶尧)同录 德洋(海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