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封姓网 > 封氏源流 封氏源流

德州封氏家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封姓展区

德州美丽华大酒店北,有一条西向接解放北路与家街的街道,叫丰街,1946年之前条街原被称作封家街,名称源自条街道上住的是在德州既是豪又是著名文化世家的封氏家族。德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封家街与东边兴华街打通,合称丰街。“文革”期它曾一度改名为红星街,1980年再次改街。

 

 

  明末清初迁来德州

 

封氏家族是德州名望族中迁来德州较晚的一支。

德州的名望族之家多是明初迁来的军户和民,可封氏家族是明末清初,是明清鼎革之的1643年迁来德州的。不,封氏家族在迁来德州之前,一直是景州的名望族。早在南北朝期,封氏家族与高氏家族、李氏家族就是景州一代的官宦之家,有渤海封氏、渤海高氏、渤海李氏之称。后封氏家族随从宋王朝南迁,后徙居洛阳。明初,有一叫作封清的人再次迁回景州故土,居城之南,因号封家庄。就是支从洛阳迁回景州的封氏家族的第九世人封,于崇十六年(1643)病死之后,其妻氏又着他的3个幼子迁来德州。

位封氏,是德州氏家族之盛之女,明崇朝都察院西道察御史国士的胞妹。《德州氏支记载,六世之盛(1573-1653),字如松,号肖田,儒官,大夫、兵部武司主事。配王氏,湖广、黄州府经历王之藩的女儿。生子三人:国士、国俊、国器;生女四人。封女。

封迁德州,3个儿子尚年幼,子封运隆10,次子封隆9,三子封接隆5。他迁来德州的原因是避乱,既避李自成所领导的大顺军,也封氏家族中的仇人衅。县进赵铨在《封母孺人》中:封氏的丈夫封因病去世,“既葬公,孺人念所居封家庄不可以避乱,而族人某恩反噬日夜思中之,孺人大恐,决迁德,母家在焉”。

封氏假母家以居,在常丰(今美丽华大酒店迆西、和平公寓南)前地建宅,即“为庙为堂,塾,为连为为墙垣”。大到了雍正后期或乾隆初期,三世人封元鼎,随着家庭经济日益丰盈,又奉其母李太安人之命,将家迁于金家胡同路北之新第,即封家街新宅。

 

 

  居家与州学为邻

 

封氏家族由于氏家族的帮助,一德州就将家安在州城的文脉之地,尤其是迁至封家街后,德州的州学在其北200米,繁露院、董颜书院分在其北和西北的200米范内,距离西外的柳湖院也不500米左右,周氏家族、田氏家族、氏家族、金氏家族、氏家族、北李家族、王氏家族等皆是香之家,封氏子自然被州城的文化氛所熏染,加之家庭富裕,个个都能读书为文。

据《德州封氏支》与德州地方志记载家族从清初到清末的267年中,共考出士2名,即:封大受,乾隆五十四年拔人,五十五年士;封宗良,嘉十二年副,十八年人,二十五年士。

考出人7名,分是:封元震,康熙四十一年人,雍正五年出任德安知州,雍正皇帝价他“老人,黑瘦相,甚忠厚。似慎和平,有内力量人”;封,乾隆二十七年京闱举人,官;封廷相,乾隆五十七年人,官婺源;封大本,嘉六年京闱举人;封宗翕,道光五年人;封兆台,咸丰元年人,官;封嘉惠,同治三年人,官莱州府训导

另外家族曾出13生:封接隆、封珂、封廷櫆、封建福、封保祺、封学、封兆桐、封其、封其澐、封之旭、封其涵、封宗、封兆衡。

 

 

  官德与心公益慈善

 

封氏家族在官上的人数不多,他中有事迹可封珂和封元震。封珂是封氏家族的三世人,也是封氏家族走出的第一位官吏,官至中科中。其经历,先是“于庠,旋太学,八旗教官,大理寺事,法律,屡平反疑”,后来,他在直隶一带兴修水利,奉命前去管理工程财务,“帑金出入百万,君掌管之,竟事无毫瑕”。雍正七年,迁刑部主事,以病特改官中科中。乾隆三年,移疾

封元震是封氏家族的四世人,人出身,官做到安知府,从四品。他于康熙四十一年中,康熙五十年后出仕,初舍人,后迁刑部河南司外郎,兼理现审左司事。雍正初年,刑部尚书惩玩之弊,一些髦者都以能断案快断案能,而封元震不是盲目跟,却是理庶,多所平反。决囚,凄竟日,做到慎重再慎重,从而得老成达的声誉。后,擢升湖北德安府知府。他任刑部,以百姓性命急,到地方任,更是勤勤恳恳。上官知道了他的才能,未逾年就阳知府,在此锄强暴,安善良,厚俗,官吏其威,百姓怀其德。他在创设救生船,年拯救溺水者不可数。一直到民国,此地称救生船封公船。后来,上司曾委派他管理武昌税,也曾他代理湖北按察使。当全都认为应职务升迁果以失察故,吏部决定降使用。督乞求保留他的官,得以署安知府,再德安知府,丁父,仍知府。后因与上官事不合,竟官而

封氏家族一直将公益事业视为己任,衷慈善,善好施。封珂在大理寺任职时,同官君卒,无以,封珂慷慨解囊办丧。其后,之妻事路德州暴卒,又是封珂家人出钱资助其。雍正八年秋,北京烈地震,德州有谒选而赶上其灾者,封珂儿子封昌绩为者准了棺材,并帮着将灵柩送回德州。

乾隆初年,政府打算漕弁(运兵)的税,引起漕弁(运兵)的烈不。四世封元鼎与军户俞陶庵等多方划,“遂引部议进行申,閤得以全免”。乾隆八年岁饥,封元鼎首先倡带头捐献粟米。

封希孔,士封大受之父。知州石之珂重修文,督粮道曹堂,皆委任他来督管理其事。乾隆三十九年秋,寿张发生暴乱,德州警。知州李燕倡,募勇,知道封希孔有应变之才,便他去理兵甲粮草,事情圆满得体,最后官民皆

 

 

  诗书传家,多人入志

 

封氏家族多学之士,他多喜欢读书,吟作画,有的海内外知名的篆刻名家。如封元豫年喜为诗;封之旭曾与州名士考会文,大家都认为他学富文;封希尹“日与田楞香、宋征一等,扬扢风雅,古今学正,源流上下”。封希尹藏甚丰,收罗购买架者数千卷。

《德志·邑人著作》有封氏家族有著作者9人,籍15,即封希尹著有《来草》一卷,《舍人注》四卷;封希《淡香斋诗草》;封《春堂遗诗》;封大受《德州文摭》《德州摭》《玉雨稿》《柳舫日》八卷;封廷相《辛未集》;封大林《西庐诗草》;封大本《集》《病后集》《广音》;封宗翕《敦悦堂文集》;封其澐《勗斋诗草》。

封氏家族由于事迹突出,曾有多人被收入地方志。《南府志》收有封元豫略;光《德州志略》收有其家族人物6名:即封希尹、封元豫、封大受、封大林、封宗翕、封念祖,收有封大受所写的《题孙渊如察得碑6首和《宜先生小》《登甲妻魏氏小》文2篇;《德州土志》收有其家族人物7人,即封立、封大受、封之旭、封希尹、封大林、封莘甫、封宗翕。民国《德志》收有其家族人物10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