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白姓网 > 白氏源流 白氏源流

湖北省各地白氏宗支源流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白姓展区

一、麻城市

中館驛鎮、閔集鎮:祥秀子仲大,X鳳X思弘;X。前十二代未按字派取名,從十三代起按字派取名。字派:良仕雲先世,宏中學矣承;繼廷光作述,佳意啟文明。始祖白祥,字景星,妣姚氏,明初由江西省南昌市筷子巷遷徙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仙居鄉地名白家洜,現地名中館驛鎮頂長崗村居住,長子分居閔集鎮,次子白秀成居住中館驛鎮。白秀成配姚氏,生三子。長子子清(配蘇氏),次子子聰(配蘇氏),三子子文(配高氏)。已傳26代。後裔遷徙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湖北省竹山縣、天門縣、江陵縣、巴陵縣;四川省。


二、仙桃縣

(古沔陽縣):子,明火壁拱,番(噴、璜、珍、璉、琰、璽)迎張承,文亨利貞。(始祖白子聰,明朝嘉靖進士,任沔陽縣令)

後議字派:世傳忠厚,蔚起人文;家聲以振,火樹鴻勳。新字派:  祖德餘慶,先緒賢良;永樂萬年,定國安邦。

繼遷先作述,佳意啟天明。


三、恩施市

鹹豐縣小村鄉先祖酉酬四家字派:

總管白龍家字派:王玉合成太,文弘維慶永;邦國萬世長,賢榮星壽祖;再盛有通光。

廟主白鳳家字派:世良清仲景,維守光明賢;榮星興祖冉,再元有通達。

庶司白虎家字派:雲文正玉山元虎。弘景正玉,松維鋼祝;良君澤遠,永世其昌。

馬恥白麟家字派:世良仲成應,永守元玉祖;賢良國萬邦,再良有通光。繼紹耀宗光。家庭敦孝友,福順錫禎祥;漢朝崇正學,兆應顯榮昌。注:後20個字派為民國乙丑年(西元1925年)修譜新增。

白世泰家字派:弘景正玉,松維鋼祝,世才;登以朝正星,文秀方啟青(欽),繼開承祖德,永世萬年春。新議定字派:忠孝維根本,有恆建奇勳,凡舉必從理,品道如寶珍,光輝照遠景,美善延代生,詩書求廣益,精學才英明,家邦大丕振,昌達顯國京,圖強先樹志,高昊超群林,福祿壽喜慶,富貴雙全榮,乾坤長久定,華宇樂太平。

宋朝時字派:文正玉山元虎(麒、麟、鳳、龍、相),弘景正玉,松維鋼祝;良君澤遠,永世其昌。

水巷子祠堂脈派:梁眾有應世,興玉永太清;孝友傳家玖,和平印事先;新人光祖德,立現進祥賢;守辭良同遇,金光見泰權;方為能勇屬,繼顯複綿延。


湖北省鹹豐縣小村鄉白氏譜序

蓋聞盤古初而定陰陽,乾坤厚載而生萬物。伏羲畫八卦洛河圖而制人倫、定婚姻,以接萬性之根本;神農黃帝教民稼穡而分五穀,制衣服;軒轅制禮樂;禹疏九河以免橫水之災;商紂無道,萬民受苦,逃散四方;成周盛世,安享太平;始皇無道,焚書坑儒,故瓜瓞以丘墳。

秦、漢、隋、唐,歷代帝王之象,無容盡述。系我《南陽》白氏,自秦文公之子白由之裔。有白乙丙,楚封白公勝,傳于白起,戰國時秦昭王大將,又封武君。唐白居易、號樂天,江州司馬。宋人白玉蟾,字如梅,具是其裔也。

唐,白雲金氏父子,總兵元帥,生三子一女:長曰文龍,次曰文虎,三曰文豹,所生一女霞然小姐,俱輔太宗世民,高官顯爵,以立大功。後來中宗廬陵王復位,封白雲為襄陽王,文龍封為正國公,文虎封為齊國公,文豹封為梁國公,霞然小姐封為正一品夫人,南陽榮膺,世襲公候爵位。

待後梁、唐五代,皆歸於宋。宋有白文龍太子沙沱逃散,隱于江右,後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居住,分派五大房。後遷移黃州府萬家坪、王家坪、蘭香垃、白家村居住,生四子:長曰正貴,娶羅氏;次曰正元,娶何氏,無嗣;三曰正剛,娶吳氏;四曰正祥,娶袁氏。

長房正貴生三子:長曰玉林(中文魁),娶胡氏;次曰玉富,娶王氏;三曰玉勝,娶陳氏。弟兄三人落業江西。三房正剛生四子:長曰玉合,娶何氏;次曰玉連,娶蔣氏;三曰玉銑,娶黃氏;四曰玉環,娶吳氏。四房兄弟各分各地。長子玉合落業于成都省,次子玉連(武舉)落業于長沙省,三子玉銑洛業貴州省竹山州,四子玉環落業湖南沅州。

四房正祥袁氏生五子:長曰玉慶,娶何氏;次曰玉科,娶石氏;三曰玉華,娶劉氏;四曰玉朝,娶陳氏;五曰玉文,娶彭氏。兄弟五人分支幾地。白玉慶落業河南,地名七裏坪。白玉科落業湖南,地名永順十三堡。白玉華洛業於江西南昌府,地名小二溪,生三子,分支四溪八壩。白玉朝落業山東,大地名天元府,分七甲七溪,生二子,亦分七甲九溪。白玉文洛業於黃州府,生三子:長曰清山,娶劉氏;次曰元山,娶陳氏;三曰空山,娶陳氏;各自遷移楚南,魚鄰分州居住。次子白元山遷移四川成都川西壩塔坭橋白花寺居住。三子白空山遷移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居住,生三子,長曰元龍,次曰元虎,三曰元蛟,弟兄三人各地漂流,各尋生理。

長子元龍,坐候票船落于河南水壩。次子元虎,坐杉木船落於酉陽縣後溪寨大河壩居住。三子元蛟,坐楠木船落於秀山縣雙溪口白家莊居住,兄弟三各分三處。

長子白元虎,生六子:長曰白象,娶彭氏;次曰白龍,娶羅氏;三曰白鳳,娶車氏;四白麟,娶彭氏;五曰白麒,娶張氏。六曰白虎,娶周氏。

長子白象無嗣,生一女名煥祖,面生福相,體大腳長,一尺二寸,長大成人,力舉千斤,酉陽冉土司,請謀求娶為妃。後來遼東作亂,聖上下旨敕令土司領兵征討,土司令煥祖統兵,隨帶白龍、白鳳、白麟、白麒,一戰賊寇歸降。蒙聖上雍正,寵襲加封。白煥祖封為正一品夫人,壽享七十有五,無疾而終,歿于銀安殿上,奉旨開祭七日,安葬於湯口,子午向。

朝廷敕封南陽堂上弟兄:白龍封為總官,白虎封為庻司之職,白鳳受封為廟主,白麟受封為馬恥,白麒受封為洞長

弟兄五人,分五甲五族,各立房頭,以定尊卑,三綱五常,老幼人倫,   庻無紊亂,以上各房各派俱列章程。

總官白龍生八子:長曰弘烈,次曰弘奇,三曰弘進,四曰弘慶,五曰弘元,六曰弘升,七曰弘品,八曰弘禮。弟兄八人,各分各地。

庻司白虎生五子:長曰弘科,次曰弘祖,三曰弘富,四曰弘貴,五曰弘孝。兄弟五人分坡腳、白家岩居住。

四房弘貴,娶蔣氏,生二子:長曰景元,次曰景朝娶邢氏。景元生一子正華,受分王家壩住居。景朝生三子:長曰正良,娶田氏,上小寨石灣屋基坐居;次曰正榮,娶王氏,上興隆平坐居;三曰正龍,娶田氏,酉酬寨居住。

正華過雙江口居住。正榮生二子:長曰玉維,娶田氏;次曰玉剛,娶馮氏,生一子名松梅,王家壩坡腳居住。

嗟乎!況我南陽郡中,並無借姓改姓,雖五甲五族,亦是木本水源,並無紊亂,莫大于此,方可為萬世之根源。迨其後,白氏祠內,所有三葉武郡者,何也!自祖白元虎,落於後溪,有江右,彭公爵“主”住吉安府吉水縣西鄉人氏,生二子:長曰守亮,次曰守德。父子三人以作商賈路後溪,我祖念在自戚,留於後溪寨後上城車三壩居住,自此落業,兵戈無動,各立稼穡為農。及後崇禎年間,七司蠻姑作亂,日夜掄掠,雜姓人家,男女搶去為奴,干戈擾亂,雜姓難居。惟吾南陽郡白氏兄弟虎踞一方,寇盜不敢侵臨。斯時也,雜姓更其姓多,尚有酉岫彭、餘、馬、尚、邢、勾六姓,是我白氏總官的洞長,許令六家族改姓白。又有後溪車、田、羅、史四姓,是我庻司馬恥家許令改姓白。匪寇聞知,亦不敢犯,故有酉洞相呼。勿准借我南陽為郡,橫特例為三葉武昌郡!

上祖所以議聘婚而結秦晉,所有先輩,而有輩“白氏”之稱,噫!先輩結原婚,原由借媒之隔,見者勿以“白”字為真姓白也!開載於此,永傳於後,閱便攸分,又何疑乎?

貴州祖先史

高登以上六代直系關係:白松梅,娶向氏,襲庻司職,生於明朝熹宗年間,生長子白賢無嗣,次子白維居大江裏酉酬溪口王家壩老屋,曾為酉後二洞之總長。白維,娶李氏,生白剛,號玉昆。白剛,娶吳氏、劉氏(五品官銜),生八子。吳氏生長子寄祝,次子愛祝,三子應祝,四子壽祝。劉氏生五子根祝,六子禎祝,七子祥祝,八子肇祝。以上祥祝、禎祝、壽祝三人于懷宗   時帶兵征蠻盡節。根祝、寄祝住金車溪陳家壩,寄祝後遷居王家壩,應祝住竹元壩,愛祝住白家溪二洞潭,肇祝因貿易上貴州定居于思南石阡司地名龍底裏。白肇祝娶周氏,生子白良洪,於三歲時隨母下堂至高明剛名下為子,更改姓名為高世泰,這是高白二姓之由來。高世泰娶米氏,生五子:長子高揆;次子夭亡;三子高榮,為僧於永興寺,後無音;四子高振;五子高拱娶楊氏,外出未歸。

高揆娶米氏,生五子七女:長子登成,次子登貴,三子登德,四子登舉未娶,五子登科未娶。高振娶冉氏,生五子:長子登位無嗣,次子登先,三子登連,四子登秀,五子登榜未娶。

在貴州的祖史  先祖白肇祝公,定居貴州後好景不長,一病身亡,享年三十二歲;遺子白良洪才三歲,遺下妻兒倆因生計無奈,故周氏祖婆改嫁於鎮遠縣隨直橋高明剛(原籍重慶合遊坪人氏,亦因貿易至黔定居)名下為室,良洪隨母下堂,改名高世泰,同享高氏遺產,良洪不忘高氏之恩。

世泰祖公成家後,振興高氏家聲,苦心經營,買柏楊林屋基建房,助同弟成林(仲秀才)。食來運不來,不幸房屋被火焚,一貧不振。此時周氏祖辭世,葬于柏楊林。

高揆祖公亦娶于母党米氏門中,成家後買石阡縣轄龍底裏灣塘曹、安二姓之業,治理家務,連生五子七女。兄弟分居後十分困難,幸而拾銀八兩左右,略為度日。揆公忠厚善良,共同保薦田家安身。世泰安葬在田家屋後。揆公生於康熙五年,卒于雍正九年三月,享年六十六歲,葬于白洞對面,有碑為記。米氏卒後葬於河壩上景屋基。

清雍正末期,平苗戰爭混亂之際,貴州省大半苗人作亂。清朝廷以壓、撫並用的策略,于雍正十三年開闢苗疆二三千里,但黔東南的“台拱九股苗”仍未降服。乾隆初位,清朝廷對“台拱苗”進行分兵圍剿(台拱苗即台江縣,與我祖地思南相聯),毀一千二百四十二寨,敕三百八十八寨,斬首萬餘人。我祖登成、登貴兄弟正是這時(乾隆元年)遷徒來鄂,尋求生理。

高登成、高登貴兩兄弟,于乾隆元年之春,由貴州起步,行路千里,先到湖北利川縣忠恕場,地名鳥坭,小地名魚家居住。因與呂、餘二姓不睦,興訟之後,相互仇視,難以長期共處,不得於乾隆二年三月初四到大村,相地貓耳溪確定居住,同年四月買麥田灣秦姓在貓耳溪之業,繼生活困難。

高振公在貴州壽終。登先、登連、登秀三兄弟于清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亦遷徙小村居住,子孫各安生理。

清乾隆十一歲次丙寅,高振公之三子登連由貴州遷徙湖北鹹豐縣禮忠裏轄地小村黃鳳坡居住,買段維玉、段維順、段成義之業。生二子。長子早亡,次子白以華續後,享年七十二歲,葬于麻地坪屋前園子坎下大田裏邊,有碑為記。高振公之次子登先、四子登秀亦於同時遷徙咸豐,同胞三人分居小村、李子溪、麻地坪。

次序  吾立雪于恩顯白夫子之門,一十二載,師親餘如子,餘親師如父。見曆有譜系可按乾隆六十年乙卯歲十月,而世弟廷玉先生于嘉慶元年丙辰春旺上旬重加篡修,焉餘考實。餘博采群書,收白之為姓,郡南陽,系出嬴秦氏,自秦文公之子白之後,有白乙丙者,又楚平王孫勝,封為白公,後遂以白字為姓氏,如白圭、白起、白居易、白敏中,其非後乎?然則白也者,不屬於秦,即屬於楚。餘恩師發源不久,昆耀於人間也,哉!獨事恩師理接朱程,學羅子史,半生不辰,永囿灃宮。餘恩天地精英之氣恒,如恩師白公曆系簪纓,世族禮樂,名家之後也,當必有賢之裔,後光輝燭,夫後何疑?第後之人。

大清嘉慶元年名柔北徐梅月上旬   愚契史,何宗坤,稟生,號德厚拜志

重增譜序  餘,今歲遊歷湖北施南府鹹豐縣,至地名麻地坪、李子溪、貓耳溪,聞有同宗君子,拜謁焉!

訪其累曆,雲:祖系貴州石阡縣藉,迨肇祝妣周氏之後,始遷湖北鹹邑居住二百餘載也,與先君昆仲也,系南陽藉焉!由元季之亂,始祖諱元龍,坐杉木船入川,次祖元虎上川西壩塔坭橋白花寺居住;三祖元蛟坐楠木船亦入川,地名城車壩,後輩複遷貴州石阡縣居住。斯時也,兄弟三人之後裔,有居川者,有居湖南者,有居貴州者,各具譜書一冊,傳之子孫,其中有派字:弘、景、正、玉、松、維、綱、祝、良、君、澤、遠、永、世、其、昌。一十餘字為派,使世數典不忘祖矣!諸宗雲:譜牒無存,字派更替。眾口交乎雲:始祖妣下堂于高姓,迨其三輩還宗,一線之微。此美舉矣!旋歸酉東大江裏,將我譜書一覽,為同宗君子,略增一序。使諸君參閱,爰成小引,列於譜焉!永垂不朽,是為序

大清宣統元年,夏月於東大下裏金車溪書屋西軒下應,同宗白慎齋、白修容拜志。

小引一篇  成周盛世,奠世譜,辯昭穆,掌諸小史,未嘗有私。譜魏晉,以降大族,世家見有撰述,皆上至朝廷。永琅二君志雲:收白之為姓,系嬴姓,春秋時秦大夫白乙丙,傳于戰國白起,封武安君。三世生白善,字信良,西漢高祖時為參政大夫。東漢白生穆、白生申,官拜中大夫之職,住居洛陽。三國時有白一青昆仲,隱居東海袞州西部。東晉遞傳唐朝,白居易住長安,號樂天,宣宗朝為江州司馬;白敏中字用晦,宣宗朝為右相。三世生白善,輔唐商官司顯爵,生文龍、文虎、文豹,傳宋白玉蟾,字如晦,號海瓊,為瓊州太守,致仕後隱居江右。元白太倫、白太平三世生白鋮,真定人,甲辰科榜眼。明成化白圭兵部尚書,後死即白簡二世後裔白味道複遷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住居,子孫眾多,分派五大房。始祖遷移黃州府萬家坪、王家坨、白家坪。元朝之亂,遠祖元龍、元虎、元蛟避亂四川。先君昆仲三人,生白虎,白虎生弘貴(從此單系白虎直系)。

弘貴生景朝,景生正榮,正榮生玉剛,玉剛生松梅,落業於酉酬溪口、王家壩,種標為界,趕蠻落業,耕種一十三壩,松梅國白維,白維生白剛,白剛兩妻生各四子,長寄祝,愛祝,應祝,壽祝,根祝,禎祝,祥祝,肇祝,兄弟八人,各分各地。禎祝遷宣恩縣,肇祝遷貴州,後代又遷湖北。惟有六房守於後溪口、王家壩、竹元壩、陳家壩、白家溪,因隸屬酉陽籍、湖北籍,迄今千百年。

清光緒甲辰年陽月上浣穀旦,裔孫修京白慎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