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白姓网 > 白氏源流 白氏源流

湖南省各地白氏宗支源流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白姓展区

一、湘潭市

始祖欽公,明憲宗時兵部尚書,其長子圭任長沙參軍。圭公之子洪公,字泉溪,隨父任,明成化間開基於湘潭縣天臺鄉佛祖橋栗坪嶺。族人分佈于衡山、湘潭、華容及廣西柳州等地。至1948年,已傳20代,共800餘人。宗祠在天臺山。


二、長沙市。

韶陽樂昌脈派:故居:庭昌盤實金,王居鄉叟甫,玉思素禧皚(鼎、昌、昶),仕大天應觀。櫟燦增錦洵,材炳培鐸深;根煥垣銘溥,枝耀堪鋒清;相燃城錢澤,樹熏均欽澄。榮輝基鎮源,校煌幸釗泉,棟煒坤欽澤,相炬主鈺涓。(始祖白壁,號廷珍,1070年進士及第)

上百堆:遷春世福成,世代吉亨天;萬興紹熙尊,正英科禮鳳;來池上奪魁,名才勝楚邦;開統緒風高,南國樹芳聲;勳猷顯著蒸,耀烈忠孝胎。

下百堆:詩書永遠千家望,漢宗再德抬思義,統長久恒業謨立高;

傳授忠信禮,孝順萬祖次;壬仲季元純,榮華慶富貴。訂於樂昌黃圃十二世孫思謙。

大明永樂十八年初修譜時於樂昌。櫟燦增錦洵,材炳培鐸深;根煥垣銘溥,枝耀堪鋒清;相燃城錢澤,樹熏均欽澄。訂於清乾隆十八年癸酉,三次修譜。梅燈地鍍溢,槽焰埡銀波;梓燁垮鍔湘,柯炫境鐲渝。

燦文然如光玉,祖代應(鴻)增明華,存心永懷清潔,本培天賜孔嘉。


三、嶽陽市

素軒公長子吳山公,字元芳,明洪武3年(1370)由進士授南京工部郎中,升福州知府。洪武7年致仕,初遷山西太原,洪武16年又遷嶽陽樓側上五裏定居。孫儉公,又遷城陵磯,再遷臨湘馬頭園白家沖,衍為瑄、琮二支,清乾隆30年(1765)纂有族譜。1997年與華容二甲白合譜,人丁266人。瑄支派語:大之光祖德,文明世運昌,邦國崇儒道,家聲在忠良。琮支派語:先開永順道,文明世運昌,邦國崇儒士,家聲在忠良。

㈠ 華容。始遷祖恒軒公,諱尚吉,元時由江西萬安縣令開調長沙知府,尋歸故里而風阻於洞庭,泊舟華容南山,遂居於此,稱"一甲白"。侄吳山公於明洪武16年(1383)遷居嶽陽。明永樂12年(1414)北直豐潤整公,字思齊,知華容縣事,以老致仕,籍居華容,稱"二甲白"。整公十代孫寅公,字守溪,清初由華容南山遷居嶽陽北嶺白鶴觀,又遷舊江村白沙套(今屬湖北監利)。清乾隆10年(1745)、道光26年(1846)、光緒18年(1892)、1936年"二甲"曾四次纂修族譜。1947年"一甲"、"二甲"曾議合修族譜未果,1997年"二甲"、嶽陽吳山公支、監利守溪公支合修華容白氏志。二甲白氏至1948年男女丁口約6000餘人,宗祠在華容東鄉紗帽山。本族名人白蒹,清康熙進士;白定燮,提督銜即補蕪湖協鎮;白瑜,臺灣"立法院委員"。"二甲白"派語:(自十一世起)為之銘洪第,敦德定朝邦,尊祖斯培本,傳宗克啟祥,家修明治道,廷獻重文章,有志承先緒,子孫自永昌。

嶽陽脈派:瑄支派語:大之光祖德,文明世運昌,邦國崇儒道,家聲在忠良。

琮支派語:先開永順道,文明世運昌,邦國崇儒士,家聲在忠良。

"一甲白"(派語)山高仲益志 麟風相文如 庚聲錫啟榮 世忠大學正 孝友開鴻福 名顯光祖庭 安邦惟繼美 傳家守一經。

"二甲白"(派語)北直豐潤縣 三代素敬良 整應忠世汝 仁起蔚元芳 為之銘洪第 敦德定朝邦 尊祖斯培本 傳宗克啟祥 家修明治道 廷獻重文章 有志承先緒 子孫自永昌。

1、華容脈派:"二甲白"派語:(自十一世起)為之銘洪第,敦德定朝邦,尊祖斯培本,傳宗克啟祥,家修明治道,廷獻重文章,有志承先緒,子孫自永昌。

華容及其鄰縣白姓起源於陝西鹹陽。從唐、宋以來,因社會動亂多變,炎黃子孫源流由此搬遷祖國各地。據白氏族譜記載,從起公,當為一世祖至三十八世祖恒軒公諱尚吉,元賜進士,出任江西萬安令,後升湖廣長沙知府,接升禮部尚書,年方三十七歲。因辭不復命。誥封嘉義大夫。及回歸故里,乘舟洞庭風險,泊洲華邑南山。適鄭夫人在船仙逝,公視華邑山水頗佳,蔔落城北官洲嶺淡家堰安葬,公不忍回下邽,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即西元一二九一年,籍華而居,堂號“香山”。恒軒公之弟潔矩公又名素軒均系三十七世祖成庠公之子,潔矩公後來在華子孫繁衍......(略)

華邑始祖三十八世白恒軒,字尚吉,陝西下邽渭南市人。公,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二年,元賜進士。任江西萬安縣令,有政聲遷任湖廣長沙知府,接升禮部尚書,,公固辭,返歸故里下歸洞庭湖遇風停泊華容南山,適鄭夫人在船仙逝,公識陰陽,觀華邑山水頗佳,蔔縣北官洲嶺淡家堰千應山擇葬。公遂有不忍留下鄭氏孤墳自回故里。遂定居華容,誥贈嘉議大夫。後子孫繁衍,為白氏始祖。錄《華容縣姓氏志》

派名序:山高仲益志,麟鳳相文如。庚聲錫啟榮,世宗大學正。孝友開鴻福,名顯光祖庭。安邦惟濟美,傳家守一經。克承紹先烈,重振華國興。千載詩好遠,其祚必昌慶。(始祖為華邑三十八世白恒軒)

㈡ 麻陽江口圩脈派:祖澤計謀遠,詩書好學良,望朝勤選用,應盛久鴻獻,文明必有禮,大得少相山,丕儉成先述,留全億萬年。

㈢ 龍山縣裏耶鎮:與湖北省鹹豐縣同宗。先祖居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地名白家村。元朝遷徙湖北省黃州府麻城線孝感鄉。元末之亂,後裔兄弟3人遷徙四川省,後轉遷徙貴州省石阡縣居住。清朝初期、中期,部分後裔遷徙四川省酉陽縣大溪裏王家壩居住,後分居酉酬、後溪二鄉。本支從四川省酉陽縣後溪鄉、龍洞遷徙裏耶鎮。本支起祖白興璋,生七子:長子玉梁(遷徙貴州),次子玉貴(遷徙貴州),三子玉棟,四子玉樓,五子玉階,六子玉梯,七子玉相。

長房:文弘維慶永,邦國萬世長;賢明俊秀啟,繼紹耀宗光。二房:良有仲世應,興玉永大清;敦友傳家長,

湘西白氏聯宗新更各支通派:天開新運 佑相全宗 述志裕後 代有傑雄 慈惠敬謹 廉讓謙恭 倫紀克儉 義方敦崇 騰襄揚烈 學富臻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