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姓姓氏源流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方姓展区
才姓的由来
司马说 有一种说法,才姓来源于司马姓。司马姓也很古老,来源有三种:1、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有人重黎(颛顼之子),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2、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3、为许氏、郝氏所改。如许穆之、郝惔之即是。他们的后代,司马姓望族居河内(今河南省) 在很久以前,才姓祖先姓司马,在朝廷中做官,由于犯了错误(今已不可考是何错),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忠心的管家就偷偷的把主人的七个儿子用箩筐挑着逃走了,在河北昌黎安家落户,为躲避朝廷的追杀改姓才,所以姓才的一共分为七门人,这个管家就被认为是这一族的祖先了。才氏很少,所以这一族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姓才的人需要帮助就会竭尽所能去帮忙。因为才姓都是一家人。这一族有个规定,同姓不婚,一方面是为了使家族壮大起来,一方面是怕近亲结婚。
诸侯国说 这种说法是说才姓的祖先是统治一方的小诸侯国的皇帝,后来也是被满门抄斩,跑出来三股人,丢了两股不知去向,剩下的一股跑到了东北来,这一族的人还有家谱,应该是比较可能的说法
将军说
在某一朝,祖先原姓方,是朝中一员武将,深得皇帝宠信。边境有外敌来犯,皇帝命方将军出征边塞,保家卫国。但是就在方将军在阵前为国而战时,他在朝中的仇家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方将军久战不胜是因为他通敌,想卖国求荣。皇帝耳根软,听信了谗言,大怒之下要诛方将军九族。有人冒死给方将军报了信。方将军感慨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伤心、灰心之下,带着所有族人逃到了一处小山沟,见此处山明水秀,是一处桃源胜地,就在此隐居下来。因草书方字与才字相近,所以改姓才,世代在此定居,这就是现在的吉林省梨树县才家沟。 无论是哪种说法,才姓的来源都是一个传奇,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血腥。毕竟一族人都改姓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如果不是发生了大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中国人是决对不会动自己的姓氏的。一个姓氏的形成也不是仅仅一个原因造成的,综合以上各种说法,才姓来源由二种:一是避祸改姓。二是皇帝赐姓。但都是由血腥的屠杀导致改姓。
方孝儒说和将军说司马说 有一种说法,才姓来源于司马姓。司马姓也很古老,来源有三种:
1、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
上古时有人重黎(颛顼之子),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
3、为许氏、郝氏所改。如许穆之、郝惔之即是。他们的后代,司马姓望族居河内(今河南省) 在很久以前,才姓祖先姓司马,在朝廷中做官,由于犯了错误(今已不可考是何错),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忠心的管家就偷偷的把主人的七个儿子用箩筐挑着逃走了,在河北昌黎安家落户,为躲避朝廷的追杀改姓才,所以姓才的一共分为七门人,这个管家就被认为是这一族的祖先了。才氏很少,所以这一族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姓才的人需要帮助就会竭尽所能去帮忙。因为才姓都是一家人。这一族有个规定,同姓不婚,一方面是为了使家族壮大起来,一方面是怕近亲结婚。
1.满族姓氏。
2.相传是远古帝王颛顼高阳氏的后代,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原因而姓才。才姓杰出人物,以明代兵部尚书才宽最为代表。当代,才姓是汉、保安、僳僳、藏等民族的共用姓氏,主要分布在江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
3.原来不姓才,姓方。从前为躲避官府的追杀,将方字上的一点抬了一下头,改为姓才。
4.才姓非明方孝儒后代。
但是,却与方孝儒有关,是与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方姓人——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宽是朱棣爱将,随朱棣南征多次救驾有功。朱棣灭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要杀尽天下姓方的,为免误会惜方宽之才特赐姓才。在明代公文中他的名字被写为房缺一点(上“尸”下“方”),意为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的仇恨,对后来还姓方姓的贬低(意为:方姓的尸体)。后赐他姓才。官至兵部尚书。后代又有才宽官至西安总兵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现甘肃张掖被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不是抗倭死的,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刘谨还要治才家的罪,于是有族人从河北昌黎逃至辽东,还有一支流落江南改姓施(注意:上“尸”下“方”之谐音)这一支出了个民族的大英雄,即收复台湾的施琅。施琅后去北京作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为怕报复又改回姓才。现仍有后人查明清史及澎湖县志。 自明朝朱棣灭方孝儒十族后,普遍认为方孝儒已没后代,那是其后裔避祸自保纷改他姓的原故。
当代,为出现方孝儒后人改姓的有:
江苏扬州的“旋”姓;
江苏江阴的“六”姓;
安徽庐江的“何”姓;
上海南汇的方氏曾改姓余,后复姓方;
还有改姓“施”的(即方人也)等等。
而才姓则为明朝大宁太守方宽的后裔。 才姓分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0.0037。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才姓人口77。
历史名人
(1)才姓杰出人物,以明代兵部尚书才宽最为代表。有关才宽的事迹,史书有几处记载: 《明史》:兵部尚书才宽,字汝栗,迁安人,天顺进士。正德初为河南左布政使,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军务。小王子犯延绥,战死花马池。 《贾氏陕西志》:才宽字汝栗,北直迁安人,成化中进士,初任西安知府,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改兵部寻兼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好野战,不拘阵略。值火筛在套,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狃胜深入,忽中流失,卒于阵。事闻, 荫子百户,锦衣卫世袭。
(2)才俊:昌黎人,宣德中任高邮判官。 《雍大记》:宽,弘治中知西安府。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 [/pre][pre].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才氏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之后”。重黎是颛顼之子,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姬静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司马氏由于犯了错误(今已不可考是何错),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忠心的管家就偷偷的把主人的七个儿子用箩筐挑着逃至河北昌黎安家落户,为躲避朝廷的追杀改姓为才氏,所以才氏共分为七门。而那个管家就被认定为这一族的祖先了。该支才氏人口不众,因此该族有个铁族规:同姓不婚。
第二个渊源: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改姓为氏。
与著名明朝大儒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因方孝儒忠贞于建文帝,大怒而诛戮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在当年明朝行文中,方字被写成“房”字缺一点(上尸下方,笔者的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该字,读音为shī),意为方氏的尸体,这是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人不屈从自己的仇恨,因而对方氏族人大加贬嫌。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为免方宽被误杀,特改赐方宽姓“才”,方宽后来官至兵部在方宽的后代中,到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又出了个骁勇的武将才宽,官至西安总兵,后在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今甘肃张掖)被大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由于有刘谨的庇护,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为了推卸罪责,刘谨还要反诬论治已经牺牲了的才宽之罪,于是才宽的族人分散逃避,一支逃至辽东半岛,还有一支流落到江南,后改姓为“施”。据《澎湖县志》记载,才宽的施氏后裔中,在清朝初期出了个收复台湾的施琅。施琅后去北京为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施氏族人怕郑氏族人报复,又改回姓氏为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据《才氏家谱》记载,才氏与岳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本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谥睿武孝文皇帝。其后代世袭的梁王柴桂,当年被岳飞枪挑而亡,即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直到北宋后期,柴荣的后代柴进,因家有丹书铁券而订招天下客,后柴进造反入梁山,为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的首领,其家族因此被北宋朝廷满门抄斩,柴进家族人仅逃出三人,其中俩人跑逃到东北,一人逃至山东,为了避祸,其后裔子孙皆改柴氏为谐音的才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满族、保安族、僳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才氏。
二.迁徙分布:
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人口约五十九万余,占全国人口0.00037%,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7%。.
历史名人:
才 宽:(公元?~1509年),字汝栗;北直迁安人(今河北迁安)。著名明朝兵部尚书。才宽,明成化中期进士。明弘治中期任知西安府,时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明正德初年为河南左布政使,任上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后改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才宽好野战,不拘阵略。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鞑靼亦思马之子小王子犯延绥,值火筛在套,才宽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乘胜深入时忽中流失,遂战死于花马池。明武宗朱厚照闻知后,赐其子为百户,锦衣卫世袭。
才 俊:(生卒年待考),昌黎人。著名明宣德中期高邮判官。才树德:(公元1934~今),辽宁义县人。著名地方财会工作者。1953年于锦州会计学校毕业,以后通过自学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从事财会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出纳员、会计员、核算员、副科长、科长,现任金城造纸总厂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第一处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会计师。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肯于勤奋学习,努力钻研财务会计、成本理论,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财务改革,并注意总结经验。曾多次拟定财务收支、成本计算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组建帐目,设计凭证报表。推行全面经济核算效果明显。紧紧围绕本厂实际推广应用“目标成本”、“ABC管理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先后获省市二、三等成果奖,并撰写论文曾在《中国城市金融》、《财会信息》等刊物上刊登。才 军:(公元1946~今),藏族;青海囊谦人。著名地方公务员。青海省囊谦县文教局局长。他于1965年8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关心、爱护学生,长年为学生理发、晒被子、洗衣服,带领学生挖蕨麻补助伙食,学生断了口粮,他就拿出自己的粮食给学生吃。1984年担任文教局局长以来,为办好囊谦县的教育事业,使更多的学龄儿童入学,十四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从国家教委、山东平度、省各有关部门以及外籍藏胞处,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争取资金建设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设点布局日趋合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县中小学在校生由1982年的一千零九十二人发展到1997年的三千八百七十二名,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2%提高到39.3%,为县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先后四次被省政府、省教委、州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998年5月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才尚周:(公元1937~今),河北乐亭人。著名地质水文工作者。高级工程师,现任副处长。1959~1962年和1962~1964年,分别参加编写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最终报告》与《大庆炼油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最终报告》。1965~1968年,在出国援越中主持编写了《越南XX号公路大型桥梁基础工程地质勘探报告〉。1977~1981年,参加编写了流津市地面沉降水文工程地质勘查中间性报告》。1982~1985年和1986~1990年,分别主持编写了“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队各年度的工作总结”、“大津市地矿局各年度的地矿”、“会议报告”。曾撰写十一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和地矿部政法司主办的《地矿政策调研》。
才淑英:(公元1937~今),山东泰安人。著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高级工程师。才居正:(公元1938~今),艺名昌乐山人;祖籍河北乐亭,后改为永乐山人。高级书法师。任职于河北省乐亭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才起男:(公元1939~今),辽宁锦西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鸿年:(公元1940~今),满族、锡伯族混血;北京人。著名金属材料专家。才汝成:(公元1941~今),河北昌黎人。著名石油工业工作者。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才晓予:(公元1930~1997),吉林长春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经济学专家。
才仁那:(公元1954~今),藏族;西藏比如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立刚:(公元1954~今),吉林长春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利民:(公元1955~今),满族;河北宽城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可夫:(公元1956~今),河南安阳人。著名石油工业专家。
才化冰:(公元1961~今),黑龙江宾县人。著名职业教育家。大庆职工大学基础部副教授。
才 华:(公元1969~今),北京市人。著名律师工作者。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 [/pre][pre] [/pre][pre] [/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