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白姓网 > 白氏源流 白氏源流

貴州省各地白氏宗支源流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白姓展区

一、遵義市

《白氏家譜重修序言》寫到:“先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東街入滇西貿易,家嗣發達,或文或武,或分列膠庠生、廩膳生,文庠生、武童生,或遊洋。將得選拔,因世道變遷,歷盡千般勢實,脫於賊手,又得上天之保養,息星之臨地,得以混沌初分,詩書繼古於大廈門庭。不料大廈門庭又被賊焚燒,僅存片瓦,田園荒蕪,兵戈擾亂,糧食窘迫,幸得先母日辛勤勞,弟兄苦作,遂衣食豐足,家業興舉。”          

㈠ 桐梓縣(興剛子世明後裔)。燎源鎮共和村大竹壩脈派:萬啟覺素單,志長文單元;正子金光儒,學仕進朝堂。入黔始祖白萬才系重慶市江津白興剛之子白世明第八代子孫。

楚末、九壩脈派:元正大金光,儒學仕朝堂;玉明光忠志,萬古永家祥。

新議字派:中華振興,民富國強;科技發展,錦繡前程;謀建偉業,壯志淩雲;勤儉持家,久遠迎勝;廉潔清高,永保太平。

桐元鄉脈派:長文單元,正大光明;國賢子世,應文宗治。

㈡ 習水縣

東凰鎮程寨鄉反子塘脈派:本采啟君永,文子洪廷紹;開國思明治,時顯應克宗。

該脈派出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碑碓河,元朝後期遷至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明朝初期遷至重慶江津,實為白興剛後裔,第四代白其煒,又名白本其、白雙壽,隨三楚客商到遵義府桐梓縣經商建業。白興剛之子白世明奉詔遷徙貴州省遵義府仁懷縣赤水裏十甲地名白村壩,現名習水縣東凰鎮程寨鄉紅旗村白村壩。世明公後裔于清初由赤水裏回遷重慶府江津縣石蟆鎮曹溪九文岩)

東凰鎮程寨鄉白村壩脈派:倫運中知遠,世始光玉文(廷);朝貴其正向,少代永潮成。(倫字輩是第六代)

習水縣東凰鎮程在鄉石門片區反子塘白氏序

南陽堂 序

三皇五帝自於春秋。秦穆公駕下為臣,有乙丙公也,其後有一公者,秦之大將。白圭公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之地,國之良將,後有起公,則義楚國之千城也。延至漢宋天三分,為劉先祖之賢臣,則有白壽公,與孔明、趙子龍等共事,扶後祖,平南蠻,隨孔明七擒孟獲,搬師回朝,六月渡瀘水溺水身亡,未冊其功。

白顯道公在唐朝,太宗時與魏微、秦瓊、羅成結拜為兄弟,共為太宗駕下之臣。唐武則天時,有白雲公父子,同薛剛為一殿之臣。白雲公生三子,長曰白文龍,次白文虎,三曰白文豹。龍虎豹精通韜略。唐居易公(號樂天)之後,崇輝公連科及第,在朝為臣。明萬曆有啟聰公陣亡。

自祖,本其公雙壽于明朝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父子經商于黔,買地建業於貴州遵義府仁懷縣赤水裏,地名白栗壩。

明嘉靖二年(西元1524年)五月十八日,得買馮武生之業,白栗壩、馬立頭、寶金寺、廟塘邊、火爐溪、孝衣楨、池花楨、嵐亞田、母公田九處田莊,蓋鼻祖之事也。

二世祖白彩公,情因明萬曆二十八年(西元1600年)楊應龍在遵義地進行擾亂(造反)。白彩祖在桐梓縣姐夫楊道清家躲夫差馬糧,住三載歸家,被同姓宗友白祥瑞、白祥龍、白祥虎三人,將我祖本其公所買之地方,盡行價賣。

編者注:吾祖出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碑礁河是元朝之前,在元朝後期遷至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也。明初或元末入川於江津。

三楚客商,原湖北省三楚,西楚,東楚,九江,南楚荊州,北楚麻城。

此支白氏系江津縣白興剛後裔,傳至四代,白其炳遷江北縣,白其煒又名本其,屬二位,人稱雙壽。江津旺族家資豐原,隨三楚客商,前住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經商建業。彩公墓居反子塘。

字派:本彩啟君永,文子洪廷紹,開國思明治,時顯應光宗。

當今名賢:白輝章(國字派)祖藉石門鄉八村九組,地名石羊溝人氏。民國暑期任軍長,修遵義市別墅,1935年中央紅軍退至遵義時,中央機關住所。現今遵義會址。不幸於1953年被鎮壓身亡。

貴州省習水縣程寨白姓起源

   蓋文  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夫乃之乾坤,是一定有由耳。況乎人生天地,豈無木本水源?誦讀詩書,猶欲之人倫也。安有一本之親上下源,未然罔覺同坤,桑枯無乃不可乎?故歐陽文公忠有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韋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審是則譜謀之,當造作成,急而祖籍之抄錄。然非有賢子生子乎,其間雖一族,緊九牛之毛,敬與玩石枯株,株輕座蔓同歸,無姓世系。筆自南陽之郡曆,有年間所之,迄於今分文也分文,別孤各散一方,居界擇裏而處也,予生生也,晚與祖遠而才力之,不地敬憑勝,撰曰:欲信而今傳後也,德乎。然自先王賜姓授民時,雖天壞之人猶屬一家之同體之義,由歷代而追溯之,三皇五帝以至於秦穆公駕下為臣,而與百姓孟明,習乞術同為帥者則有乙丙公也。其後有一公者亦秦之大將也,至若歸公戰六城,為魏取中山之地,豈非國之良將耶!以及趙公,則又楚國之幹城也,此皆列國之際,能征慣戰之豪傑,受爵拜將為國家定社稷者也延至漢末天下三分時,為劉先生之賢臣則壽公也,蓋孔明趙子龍等共事主也。及至唐朝與魏征秦瓊羅成等,結拜弟兄公為太宗駕下之臣則顯道也,後有武則天移唐,稱而保廬陵重整江山,德分國公王后則雲父子同薛剛為一殿之臣,雲公三子:(長)文龍、(次)文虎、(三)文豹公皆精通韜略,而英勇無敵也,居易公立朝,樂天公,崇輝公,連科及弟在朝為官。

自祖白本七趙氏雙壽,于明朝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籍原系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地名車誰河人氏,自出籍時由三楚道路客商落于貴州遵義府仁懷縣赤水裏地名白栗壩,于嘉慶二年五月十八日得買馮武生之業,地名:白栗壩、馬立頭、寶金寺、廟堂邊、火爐溪、校依扛、池花江、嵐丫、母公田共九處田莊,蓋鼻祖之事也。

二世祖白彩、楊氏(大)尹氏(小)、申情萬曆年間,有揚應龍在遵義立地進行擾亂。白彩祖在桐梓姐夫揚道清白氏大家躲夫差,馬糧三載歸家,被遭同姓宗友白祥瑞、白祥龍、白祥虎三人,將本七祖所買地方架賣與袁尚攀。一十二詞,又將具結條姓袁。彩祖無奈將龍女洞坎上正壩田莊出具調約執照,調與彩祖安身記奉。萬曆三十二年始祖遷居於龍女洞舊房子。

原字排20字:本彩啟君永 文子洪廷紹  開國思明治  時顯應光宗

新字排20字:棟樑家才遠 勤誠富貴禎  雨露潤江海  榮華萬代春

㈢ 湄潭縣。高臺鎮河江村太書壩脈派:詩曰:宗傳乙丙家聲遠,學紹樂天世澤長。字派:應登極廷,文玉維正,萬世(入黔)光明,天德永彰(完)。新議增字派:彰顯昭穆序,宗功肇鹹陽;學說孟(懋)居易,詩才最(具)馨(仙)心;能識智(之)無字,唐宋元清民;代有聖人繼,創首(守)知其難;耕讀承先志,孝友作家寶;和敬篤族誼,禮樂被(備)冠裳;書香尚門第,倫記(起)郭實行;本支連同氣,子(梓)姓萃一常;佑啟垂統緒。

湄潭縣脈派白應朝配陳氏,從極字派遷重慶銅梁縣嵐峰場白家灣居住至今。

湄江鎮北街脈派:現傳12代。明文懷家遠,萬世茂榮昌;朝正忠良智,德厚啟家聲。(江西省吉安府遷南昌,清雍正年間先祖白雲開由南昌遷徙貴州)

天成鄉脈派:傳福有學,應世來成,祥光永正。

湄譚縣(湄陽)高臺鎮白氏老譜原序

嘗聞嶓塚發源渀湃東逝機,悉綿於亙,在昆倫結祖,蟯蜓而下奔,盡遍鐘於山川,以是起坤結源而千峰聾崎坎,澤長而萬派延綿與陸為塚。人胡不然,沒史不上,以遠詔赤島能不以邏傳。想我氏赤肇《南陽爵錩》,三人兩秦遷之休幾,優存史,治二州。香山之嶶車艾似續黔躅業,詒數傳武賢良,派衍萬代,會如年湮世遠,達人往而族德已渺然;淮枝數葉散,遷訓貴而口澤宛在閱世相傳。往居江西省賽江府內,雲集什字街前,星居赤越,明季(明朝)遷居黔東卜宅,地名高溪田畔營,艾子園中地,以“ 遷良”受隸八甲之末裏,必擇美更累至東下莊乃宅。厥朝也嗣艱,今名立戶而世,世勿替拔,則繁衍橈,乃垂嗣而代代承宗。是序。

序  

嘗聞葛藟顧其本,根炘尋無蔪萬派朝宗於海,胥出源泉,是以枝葉茂而本實,先發源泉混而流達敕宣人使不止,以溯始亦將昧下以遙傳。想我白氏肇自《南陽》,號乙丙而列大夫,種衣缽而飄帝傍,其歷歷朝代,濟濟賢要,皆此一人之所致耳。

無如世遠滅遠人,往而族志已邈,雖然枝繁葉茂,昭穆逐而口澤,有茲閱世相傳,發跡江西省賽江府內,雲集什字街前安居,地名珠市巷,鹹蔔梓裏基,詔至先公避亂黔南,首止黃坪州,經移高溪田,由此複遷艾子園,徙斯更徙湄譚縣境內。

應朝公三房(任參政)弟也,應技公為閻宅於七裏壩,新裏九甲中,墓不知,于何所會德垂於代躬,應朝無人衍。大德枝葉濟和雍美名立冊,   洩洩融融。今億萬子孫,無葉史,現在末未永宗。是序。

我白氏,自世彥祖由贛州府來黔首止黃坪州,凡分八大房,因事亂散失無可考證。我湄譚(湄陽)一支,前有白萬吉、白萬金、白萬選,嗣有白世稱、白世光、白光霞,並族中老少,備集收羅斷簡殘篇為考證,如經單薄。族譜幾經於調確切,但以不紊,迄至解放放後存放不緒,局部受損,殘缺不全。經有白世劍、白光煥、白光奎、白明奎、白明坤、白明豐、白明恕、白天強、白天祿,並族中老少多方調查,依仿參照族譜查實對正,列表於後,以便一目了然,作成族表(代族譜)。

㈣ 遵義縣。烏江鎮江北村白家壩脈派(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大田角人,明朝末年遷入遵義):邦成世瑞單,先民朝應榮;鳳宣光祖德,永遠尚相山。

蝦子鎮、寶河鄉脈派:現傳14代。林長仕學雲,世天文廷忠;開遠發大祥,紅龍書昌鳳。(該宗支啟籍于江西省江甯府龍虎縣城門前龍虎山坡腳白家曹人氏。始祖白靈、白彬)

新州鎮群力村脈派:現傳7代。洪光仲世,遠大前程。(由重慶市綦江縣蒲河鎮遷入)

㈤ 仁懷縣。中樞鎮中華鄉(長沙韶陽樂昌、重慶市梁平縣白氏)脈派:櫟燦增錦洵,材炳培鐸深;根煥坦銘溥,枝燁堪鋒清。

二、畢節地區

㈠ 黔西縣。始祖白以駿,原籍江西應天府楊柳街,明初護送建文皇帝入黔。已傳34代。字派:玄晉昌衍訓,繁以丕芳運;世貴祺衣紫,洪文儒占應。注:運坤汝之舉文玉。

續編四十字派:開紹廷光永,承宗大有明;仁恩昭國治,鎮守保家興(振家聲);運啟乾坤泰,時雍海甯平;詩書宏世澤,禮禯錫廉欽。

林泉大方達溪:梅發益清明祥龍,廷啟紹順有家正松。

開遠中和營分支:珍文開X自家忠X宇。

鐘山站街辛店分支:全承宗聖友,興禮智祥雲。

大方雙山分支:汝培之尚友,廷金應昌榮,相祖光忠德。

衙院修文六廠分支:錦儒(文玉)啟金有廷宗大有。

㈡ 大方縣。脈派:開紹廷光永,承宗大有名;仁恩昭國治,鎮守振家聲。

㈢ 威寧縣。脈派:應天維之正,春聯(連)繼(紀)時(實)明。運信作家舉,毅然轉新輪。

時士連同昌世永。

長年秉。應天為之正,春聯繼時明;運信作家本,毅然轉新輪。

㈣ 金沙县。城關鎮前勝村6組地名五裏坡脈派:文登仕如永,世昌定懷朝;廷開鳳傳相,成其慶發昭。現在已經傳到傳字輩。

貴州省金沙縣、大方縣、黔西縣部分白氏族人由古藺縣古藺鎮太平街村遷徙。

三、貴陽市

㈠ 修文縣。始祖白蘭祿(受姓77代),字運濤,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明萬曆甲寅年(1614年)科武舉。明天啟(1621——1627年)水西變亂,蘭祿公欽受第十路指揮使之職,入黔平亂。平亂後屯田于修文縣,後裔起焉。

車場白氏,始祖白來鵬,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元末明初,貴州苗人造反時,來鵬任七品都司,戊子年(1408年)入黔平亂。

南陽源流遠,敬存念克玄;太庭居啟聯,興隆崇樊賢;志方大有為,積善名丕揚;乾元榮昌熾,奎壁煥文光。來滿邦國家,億萬宣朝方;洪應開封順,正永德書香;顯名登月時,玉光紹仕榮;成良安聖美,清思富全昌;星學高守本,在庭敬祖恩;文傳天祥遠,有貴子孫福。(前40字為江西廬陵老譜字派)

四、黔南州

㈠ 獨山縣:議寨村,從祖先白齊公算起,後人發展已有11代。據祖上講,我們白氏家族是從江西省白米街朱氏巷搬遷到荔波縣的簡上村,再從荔波縣搬到現在的地方。

㈡ 三都縣:譜安鎮燕高村的白學林告知:他們村有白氏1000多族人,始祖白步降於清朝初期隨白文選將軍保南明桂王朱由榔進入貴州,是文選將軍過湖南時招募的白氏軍人,文選將軍歸順清朝廷後,部分白氏軍人東返湖南時,因路程遙遠而停居貴州三都縣譜安鎮燕高村,至今已經有300多年了。白學林尋訪了附近縣、鄉白氏聚居地之宗親,未見詳細族譜。從隻言片語看,可能從湖南寶慶府辰溪縣或麻陽縣遷來。

注:湖南寶慶府為今之湖南省邵陽市,始於2500多年前楚國大夫白善築城,稱白公城,属楚地。南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晌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自明中葉至清初,人口流向是“湖廣填四川”,寶慶府居民大量遷往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