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六日,随査氏宗亲联谊会、中国公安大学查秉枢(査良策)教授、美国亚尼桑那州立大学査利川教授、黄山学院毕民智教授、徽州文化工作室李俊主任等,第三次前往徽州查氏祖籍地安徽休宁寻根问祖,在休宁县方志办、休宁县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査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遗迹、专访乡间长老,已有重要发现。
一、寻得休宁査氏始迁祖査文徽故居遗址
在县方志办汪顺生主任陪同下,根据《休宁大族志》、《新安名族志》、《道光休宁县志》等文献记载,并根据休宁县城核桃巷8号82岁黄老先生的现场指认,寻得休宁査氏始迁祖南唐工部尚书査文徽故居“査氏堀”。" 文献记载:査文徽南唐时由歙县篁墩“改迁(休宁)邑西今城南城廊地,以姓氏名曰‘査氏堀’,族望冠郡邑。居右建上马石,曰‘上马桥头’,居右建下马石,曰‘下马桥头’,左傍列园圃。”(《新安名族志》前卷268页),而休宁城西“上、下马桥头”仍可清晰辨认,小桥尚存,其地名百姓称“马桥”,称谓未变。遗址方位和文献记载吻合。目前査文徽故居遗迹是一片低洼菜地。
二、发现査道等査氏名宦的墓碑和墓址.
在休宁状元文化博物馆内,意外发现査道等査氏名宦坟茔残碑,这一残碑白麻石质,宽2尺多,厚6寸多,有镌刻文字:“査氏茔 宋进士龙图 宋进士秘书 宋进士 至正壬辰”。査文献记载:这一“査氏茔”中所列“宋进士龙阁…”,只有南唐査文徽之孙査道是北宋端拱元年进士,“历官龙图阁待制”;只有査道从兄査陶“累官秘书少监”。(《新安名族志》前卷268页)残碑可确定为査道、査陶墓碑无题;另一个“査氏宋进士”是谁,因为休宁査氏在宋代中进士者很多,尚不知其名。“至正壬辰”,说明此墓茔是元代至正间(公元1352年)所建。又据《新安名族志》记载:査陶“葬婺源査公山”,而且此墓已在婺源査公山发现,至今仍存,为什么休宁这一墓碑亦有“査陶”,情况存疑*****。据博物馆金馆长介绍,此残碑是三年前修建状元博物馆前广场水池石桥时,从地下挖掘出土。而这一带文献记载是査文徽后裔在“邑前”的迁居地之一,可以确定这里应是査道等墓茔的遗址所在地。
三、査得休宁査氏始迁祖査文徽墓的相关文献资料
弘治《徽州府志》、道光《休宁县志》都记载:“査文徽墓在休宁五都黄江古林塘”。黄山学院收藏的《黟县査氏族谱》《录休邑五都墓碑》记载:“休宁县分迁浙地始祖南唐工部尚书査文徽墓,仍在休宁北乡黄土岭地方,原系崑字二千八百三十七、八两号”。査清代《休宁都图志》:在休宁北乡七都有黄土岭村名。可初步断定査文徽墓遗址应在今休宁东亭黄土岭一带,准备再次作实地探寻查找。
据相关史料,南唐休宁査氏始迁祖査文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历史名人之一,其人“幼好学,自刻苦,任气好侠”,听到别人贫困,虽不认识,也一定尽力救济,由于一贯帮助别人,扶危济困,本来富厚的家底也逐渐“穷空”了,而且一直不后悔。査文徽南唐时官至工部尚书。其孙查道,北宋初官至龙图阁待制,虢州知州。是一位纯厚长者,以文行称于时,一句“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名传千古。他为政宽恕爱民,蝗灾之年,毅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查道从兄查陶亦官至秘书少监。查道之第三子查永之入继婺源查甄(査文徽弟婺源查氏始迁祖査文徵之孙),成为婺源查氏血亲之祖。浙江海宁查氏即由婺源迁来。武侠小说泰斗、世界文化名人金鏞(查良庸)对徽州查氏先祖一直心怀追思仰敬。
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