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庄臧氏振乾派祚辉为啥迁居大店子及其堂号
徐家庄臧氏振乾派祚辉为啥要迁居孟家店子(大店子),其原因是,振乾的原配妻子刘氏是安丘大学士刘正宗之女,每次回娘家时必需经过孟家店子村,在路边有姓孟的开了家客店。此店在诸城和安丘之间,因路途遥远刘氏经常在此住宿,所以跟店主关系不错。
该村后崖头下有几家姓孟的开店,所以村名又叫孟家店。后来迁来了杨姓住村西头。还有王姓,这里的土地全是王家的,因地势低洼,夏天积水,地价很贱,振乾就把王姓的土地全部买了下来,准备儿子分家时迁来居住。
大约在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徐家庄臧氏分家,祚辉同他的四个儿子一起迁来孟家店子,堂号:北路经堂。原因是:祚馨,字兰谷,无事迹。三十岁去世,妻丁氏与继子宸点(祚辉子)不和,要退嗣,打过官司,状词称:“继子不孝,过年不上供,见了她怒目而视。”后经调解息讼。不久丁氏去世。宸点随生父祚辉迁居孟家店子,住后宅,五十多岁去世。子维圻,无子。于是由祚善的孝孙臧铸为维圻的继子。约在清道光初年,李氏祖母嫌其年龄太大,让他回嗣,另立爱子。并给臧铸土地一顷二十亩,房屋独院一套,另立门户,堂号为“谦益堂”。随后家业败落,迁出该村,有的去了台湾。
再接前情述说,祚辉不久就在姓孟的南面建了两处房子,分前后两个大院,中间有条大街,分为坐北朝南的前后院,每个院有房屋近百间,建有高台大门,台房、客厅、书房、学屋及生活的付房。祚辉住前院,前宅堂号仍称:北路经堂。宸点住北院,称后宅,堂号:燕贺堂。以后祚辉分家,除宸点出嗣外,宸庶等兄弟三人将前宅分为三片,宸庶分西片称西宅,堂号:希恕堂。宸麃(biao)居中仍称前宅,堂号:燕怡堂。宸熹分东片称东宅,堂号:晕碧堂。各家又建了大门、台房等,样样俱全。每家分土地一顷三十亩(老亩)。另外还有花园子村的土地也分了,数目无记载。
因村东有个小村叫小店子,所以该村又叫大店子。
祚辉的后人多有事迹,东宅的宸熹继子翰(宸麃子)最有名。
臧翰,榜名臧维垣,字立斋,早年习举业,嘉庆庚午科山东乡试中式第十二名举人,后多次会试不中。道光六年丙戌科大挑一等,即中乡魁。以知县纳用,分发四川,历署永利、昭化、南溪、綦江等县知县。道光十二年补授梁山县知县(现改为梁平)。以本生父宸麃老病开缺,回籍。父丧服除,又回川,仍补梁山县知县。以老告归。
臧翰在署綦江县知县时,主持续修《臧氏族谱》。由本家振猷派十二世大展村的臧炅负责各处调查,汇成初稿。稿成,臧炅同景松、遵平细心校正,录成一册,臧炅亲自携带谱稿赴成都,有臧翰(立斋)安排,四个月后刊刻告成。翰之子效侃(出嗣维城),早年习举业,随父住四川官署,擅书写,族谱在四川刻印时,序言大部是他抄写的,二十多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