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储姓网 > 储氏源流 储氏源流

迁云南储氏始祖《生平史》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储姓展区


  始祖储公杰,原祖籍系安徽省(淮北地区)凤阳府(今为省辖市)人氏:
  1、其父储公绍裔:生于元大德(丁未)十一年(1307年)。于元天力三年(庚午)1330年23岁时生长子储杰,之后再次生次子储英,数载之后其父从军在中华大地转战南北,由于功绩卓著,于明朝时期满武甲寅七年(1374年)被封为广威将军,上骑都尉之后,同年底病故,享年67岁。
  2、其母谢氏,在储公绍裔37岁封为广威将军上骑都尉时,也给储夫人谢氏谕封赠为恭人公灵武冠世随之……卒年不详。
  3、其胞弟储英,不详原因……据点滴记载随其兄储公杰于明洪武(甲申)二十五年封命到通海(1392年)守御指挥已到任之前后,储英公不知何因也随兄到通海落居,因一生尚未择偶,数年后与世长辞,葬于通海城外窑沟边(俗称烧人场)……。
  4、始祖储公杰(妣周氏),于元天力庚午三年(1330年)出生(比1328年出生的朱元璋小两岁)。
  储公于元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为抗击元末残军挺身而出走从军,紧跟(前起义军的首领)郭子兴元帅,守御江西省东弟部险要的重镇濠州(今大州)城,历经百余次激战保住了濠州城。之后又接奉令于癸已年(1353年)跟随刘福通元帅,南征北战,攻战了江苏省的徐州和灵县及长地,元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年正月至7月又攻克安徽的全椒地区,次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攻打水寨,5月渡江故克安徽省采石场和太平地,7月又调令跟随汤大夫攻克江苏省句容县矩南京百余里,8月间又调令跟随邵四元帅,攻克江苏省的漂阳(与浙江接壤的边界内)地区,杀败了贼寇。在激战后期储公被元军之也杀伤左上肢,元至正十年六“丙申”(1356年)3月转跟徐元帅攻克江苏省的重镇,镇江城,4月跟黄元帅,攻克江苏省的金坛县;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年),3月又令返回跟随汤大夫攻克江苏省大城常州城,四个月后的7月间又急令调回朱元璋所部,攻克江苏省宜兴地区,取胜后御守该城,戊戌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4月张寇反扑侵犯宜兴城(江苏省南方的太湖东岸的重镇大城)正在东门奋力对残敌砍杀数名时第二次被增援的贼寇之箭射伤左上肢,当时朱元璋的岳丈郭子兴得悉后,立即将储公伤者急送江苏省的常州城治疗休养。两个月之后的6月间,元军贼寇再次重兵反扑常州城,郭子兴又亲自督战指挥,储公拖着重伤的身体,跃身出战,奋力杀砍,在激战关头,储公第3次又被敌箭射中左下肢(仅4月至6月百日以内就受两次重伤)。元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年)在浙江省距杭州近百里的绍兴城返回金华城待命调遣,6月间发起攻克浙江省的重镇衢州城(在与安徽交界之境内近百里之地)储公在南门进行恶战时刻,储公第4次又被残军齐射数箭于左下肢,耐着伤痛之身躯,于11月(冬月)又进军安徽省的滁州和浙江省的重城大镇杭州进行攻克予以收复……
  元至正二十二壬寅(1362年)冬月初8日,储公被令“升百户”、“拨付沐都指挥”,守御江苏省重城镇江,腊月再升“千户职”,跟随沐都指挥征福建省之残军,此时与朱元璋分手各行其是。
    至此时进入明朝的第一年,实为戊申(1368年),系同军的功勋者,后期为元帅年届40岁的朱元璋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予以登基,为明太祖创立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皇位期为1368年至1398年止为31个冬春,后在接任登基的为惠帝建文皇帝(自1398-1402年止实任4年之久)。
  储公于明朝洪武元年1月圤福建省的建宁县收复失地(与江西接壤)7月征服福建省,明洪武(已酉)1369年授117号令为流官(督察巡视官),1370年征复福建省兴泉收捕陈同部贼寇众多。
  洪武七年“甲寅”1374年2月时年44岁的储公被令旨赴京,3月21日被皇明敕陞为“龙虎大将军”到任,8月初3日授予119号令为巡视督察流官。
  洪武十二年已未1379年冬月初1日,晋陞为浙江司都指挥吏并到任行使其权。
  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10月授霜字147号令为巡视督察官,润11月因公差在途中馆驿内(今为宾馆旅店招待所)饮酒时被力士告发之,立即返京城。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冬月27日被奸臣当道所诬告,被调云南曲靖后作罢职发洱海充军。
  洪武二十一至二十四年(1388-1391年)跟随总兵官西平侯王征进贵州省定边县杀败众贼。
  随着又收复失地贵州省普安等 县及龙海·马乃·阿资等地杀敌战功显赫。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年1392年润腊月初五日奉定字880号合准令复职,并兼任云南省临安(浙江临安相同名)府卫都指挥长俭事之职,同年后期又调令云南省通海县守御指挥,并亲临指挥将通海土城结构改为砖齿城墙,并建濠沟围护城墙,历时4年竣工。后期还指挥将元末明初留滇官兵众多驻于通海请准屯田以耕战结合之制度(沐英率军数万守滇驻大理)自给饷馈,此期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屯田20093亩,民屯48屯)等遗留状况予以完善;改造砖城期 是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末1391年至1394年竣工之。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年1392年末期时任临安府指挥长俭事职的储公,身在通海任守御指挥,将土城改建完善,和屯军、屯田、屯商等事务拟定完成之后,于时年(1397)明洪三十年丁丑年67岁年大体弱,身残多病的始祖储公,用自己一生的积蓄银陆续将城南的一片令星土地和民宅朽房购置以新建和维修相结合(座落于今日的秀山镇周艾巷一带)繁养生息,度过晚年。在3000余平方米的地基上逐步发展之……在第9个年头的明建文三年辛已(1401年)亲自将二世祖独子储绶送京待听旨令之,回转通海后的年明建评议继任皇位终止的第4年壬午(1402年)因积劳成疾在新址周艾巷新宅内病故,葬于秀山脚下尊经阁旁,已被毁(今为灯光球场西南角屋内)享年72岁。储公身经百战之一生,曾经历元朝期1330-1367年共37年加明朝1368-1402年共35年,两个朝代七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