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羊姓网 > 羊氏源流 羊氏源流

羊氏史话盛事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羊姓展区
重开褒斜 铭留石门  

南北分裂之后,泰山羊氏起初一直是追随南朝汉族政权,其族入仕北朝,是从北魏太武帝时才开始的。  

第一代出仕北朝的人物是羊规之。规之为羊琇六世(一说五世)孙,初仕南朝宋,宋武帝辟为祭酒从事,后出为任城令。宋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太武帝伐宋,至邹山,鲁郡太守崔邪利兵败,与其属县徐逊、爱猛之、羊规之等皆降于魏。时北魏大力招抚中原士族人物,乃拜规之为雁门太守,赐爵钜平子。从此泰山羊氏簪缨魏廷,“领袖于山东,著大姓于海右”(《羊烈墓志》)。后世言北朝门阀,于“崔卢李郑”以下,必称“羊毕封高”。  

羊规之生有四子。长子羊祉,历官平北将军;二子灵引,历官冀州长史;三子灵宝,兖州主簿,后官刺史;四子羊莹,历官兖州别驾从事。其中羊祉首倡“重开褒斜”的杰出人物。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道路,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这条古道是汉朝以后长期贯穿秦岭南北的交通干线之一。但自晋廷南迁,褒斜道就被废弃,栈道崩塌,桥阁颓圮,车马无法通行,严重阻隘了中原与巴蜀的交通。  

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南梁行梁州事夏侯道迁据梁州降魏。次年,魏大举伐梁,击破梁军镇戍,南梁梁州刺史所属十四郡,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北魏版图。在这次伐梁之役中,魏廷以羊祉假节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参预征战,魏军班师后,羊祉又以龙骧将军之职衔出任梁、秦二州刺史,复加征虏将军,坐镇汉中,统治新占领的地区。羊祉在梁州广开恩信,安抚百姓,“威惠素流,下车腾咏”(《羊祉墓志》),被誉为颇有其祖羊叔子(祜)之风。  

羊祉为了改善梁州与中原地区的交通,加强西南的军事实力,遂上表魏宣武帝,请求自回车(在今陕西留坝县境)以南开通旧路,对褒斜道进行大规模整修。魏廷采纳了羊祉建议,诏命左校令贾三德率领刑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共成其事。羊祉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勘察地理地形,将旧褒斜道北段道入斜谷改为越紫柏山、柴关岭至回车,并率领人役,在荒凉的山道上凿石架木,建起连绵的阁道。据时人记述:栈阁广约四丈,路宽约六丈,水沟山涧,或填充土石,或架设桥梁,危险的地段更平整地面,支撑木柱。从回车到褒谷口的二百多里的道路上,车马可以双双并列行进。整修之后危栈险道顿成康衢坦途。  

在治道工程中,羊祉还率众重开了石门隧道。石门是褒谷口附近的一处穿山隧道(故址在今陕西汉中市北),开凿于东汉永平六年(前63),至羊祉之时已有五百余年。随着褒斜荒废,石门也遭湮塞,车马不能通行已有二百年之久。期间历经晋、宋、齐、梁四个朝代,均未能恢复。羊祉不畏艰巨,用火烧水激等方法,劈石开山,终于凿通石门,使道路通达。治道之役自正始四年(507)十月兴工,迄永平二年(509)二月告成,共历时两年半。  

羊祉“重开褒斜”之举,虽主要出自政治因素,但客观上却极大方便了内地与蜀中的沟通,促进了巴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据时人的记述,治道工成之后,牲畜、盐铁以及毡毯绸缎之类得以畅销四方,四民富裕殷实,百姓免去肩挑臂担之劳,秦蜀一片繁荣与昌盛的气象。可见羊祉首倡之功是不可泯灭的。其丕绩事功实堪与前代开通褒斜之畜阝君、杨孟文、李禹诸人后先辉映。  

“重开褒斜”工程结束后,梁秦典签、太原王远撰写了一篇铭文,生动记述了改道重修的经过,热情称颂了羊祉表请改道的卓识远略。文成之后,自为书丹,镌刻于石门东壁之上,是为著名的《石门铭》摩崖。其文典雅生动,其书法则“若瑶岛之散仙,骖鸾跨鹤”,倍受后世书家推崇,誉之为“书中之仙品”,列入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铭刻今已凿迁于汉中市博物馆中,它是羊祉重开褒斜的历史见证。  

石 门 铭  

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将五百载。世代绵回,戎夷递作,乍开乍闭,通塞不恒。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其崖岸崩沦,涧阁堙禠,门南北各数里,车马不通者久之。攀萝扪葛,然后可至。皇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始开。至于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道,峭岨盘迂,九折无以加,经途巨碍,行者苦之。 梁秦初附,实仗才贤,朝难其人,褒简良牧。三年,诏假节龙骧将军督梁秦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建旟嶓漾,抚境绥边,盖有叔子之风焉。以天险难升,转输难阻,表求自回车已南开创旧路,释负担之劳,就方轨之逸。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共成其事。三德巧思机发,精解冥会,虽元凯之梁河,德衡之损蹑,未足偶其奇。起四年十月十日,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阁广四丈,路广六丈,皆填溪栈壑,砰险梁危,自廻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往哲所不工,前贤所辍思,莫不夷通焉。王升履之,可无临深之叹;葛氏若存,幸息木牛之劳。于是畜产盐铁之利,纨绵罽毼之饶,充牣川内,四民富实,百姓息肩,壮矣!自非思埒班尔,筹等张蔡,忠公忘私,何能成其事哉?乃作铭曰:  

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廼穴,肇自汉皇。导此中国,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阁匪梁。西带汧陇,东控樊襄。河山虽险,汉德是强。昔惟畿甸,今则关壃。永怀古烈,迹在人亡。不逢殊绩,何用再光。水眺悠皛,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夏起,寒鸟春伤。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咸夷石道,驷牧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敢刊岩曲,以纪鸿尘。  

魏永平二年太岁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申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  

在新泰出土的《羊祉墓志》,铭词中也极力讴歌了羊祉褒斜石门之伟业:  

石门之固,历代长阻;  

有德斯开,仁亡还拟。  

重开褒斜是羊祉一生中的重要政绩,但《魏书》、《北史》两书之《羊祉传》均无只字载录。这是因为羊祉死后,其第七子羊侃叛魏投梁,其第二子羊深又反对东魏权臣高欢,力战死节。而《魏书》以魏齐为正统,视羊氏父子不啻是十足的叛臣逆子,立传时自然“隐善扬恶”,对褒斜之勋绩避而不提。  

羊祉为人残暴专横,尝“掠人为奴”,又曾残杀士卒,但他同时也“志存埋轮,不避强御”,治军森严,威若亚夫。其人其事,需作具体分析。而其重开褒斜,“开石门于遂古,辟栈道于荒途”(《羊祉墓志》语),大大有益于西北经济文化的开发,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羊规之一门,除了羊祉官征虏将军“征虏”跃马梁秦,其他诸子,也率多豪杰之士:  

羊祉之弟羊灵引,好法律,京兆王元愉出镇冀州,灵引任其长史。元愉密谋叛乱,羊灵引数加抵制,使元愉恨之入骨。及元愉公然为叛,先捕羊灵引,灵引不为所屈,慷慨殉节。及事变平定,魏廷追赠灵引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谥曰“威”。熙平二年(517)北魏为立《兖州刺史羊使君碑》表其忠贞。  

羊祉之子羊深,学涉经史,兼长文武,历官尚书左丞,赐爵新泰男。他效忠北魏,矢志不移,魏灵太后曾有“羊深真忠臣”的赞誉。羊深之弟羊侃弃魏投梁,以书信招其一同南奔,羊深慨然洒涕,斩使与绝。魏庄帝下诏褒其忠烈。官至御史中尉、东道军司。魏永熙三年(534),魏孝武帝为权臣高欢所迫,西奔关中,羊深与同僚樊子鹄不附高欢,起兵于兖州,以应孝武。子鹄署羊深为齐州刺史,于泰山博县商王村结垒,招引泰山、齐郡兵众,抗拒高欢。东魏天平二年(535)正月,高欢军攻破博县大寨,羊深奋力杀敌,于阵中遇害。  

羊祉之侄羊敦,性情淡泊,学尚经史,以父亲羊灵引死于王事,除给事中,历官卫将军、广平太守。他具有治理才能,严以驭下,属吏不敢扰民。而其清廉奉公,更是举朝无双。连东魏权臣高欢也深为感动,致书于各州郡大吏,表彰羊敦事迹。  

羊祉之弟羊莹之子羊烈,当羊侃起兵时,他与从兄羊敦皆不附羊侃,并驰赴洛阳报告事变。后历仕东魏、北齐、北周,历官义州刺史,居官清慎,有贤能之名。  

羊祉之孙、羊深之子羊肃,以学尚知名,武平中入齐林馆修书,是大型类书《修文殿御览》的主要编撰者之一。  

其他显于北朝的羊氏族人还有:羊燮(魏永平中任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卢昶司马)、羊和(官将军)、羊俭(官侍郎)、羊引(魏大将元嵩之别将)等人。  

北齐时羊烈与东平毕义云争为兖州大中正,羊烈自诩家世:“我汉之河南尹(羊陟),晋之太傅(羊祜),名德学行,百代传美。”一番言辞,道出了北朝羊氏的渊源之久远与门阀之盛大。可见世间“崔卢李郑,羊毕封高”并称,确是不无来由。后人有“赞”咏南北朝羊氏云:“泰山羊氏,世胙钜平;太傅而降,鹊起诸英。深实修整,烈亦纯贞;敦著治绩,追诏褒荣。侃避尔朱,江表驰声;跛虏内犯,誓死婴城。厥子克肖,手斩长鲸;鸦仁思奋,赍志堪矜。”(咸丰《宁阳县志》卷十二)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泰山羊氏故里山东新泰陆续出土了多方羊族墓志,从其墓主来看,这些人物均为留仕北朝的羊规之一支的成员。窆石的大量出土,为研究北朝羊氏始末又提供了新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