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俞宅沿革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俞姓展区
千年古村俞宅沿革
千年古村俞家宅跟(含俞家门前、鹅颈曲、后新屋,下同),又称俞家宅、桂林俞宅(〈桃源乡志〉)。
北宋初,鄞县分18乡,俞家宅为;
南宋乾道五年(1169),全县分为13乡,管辖13里20村,俞家宅为桃源乡管辖;
无.延佑七年(1320),全县分为11乡55都,俞家宅跟为四十五都,属桃源乡管辖;
明.鄞县分为13里1隅,俞家宅跟为桃源乡石马里。
清.乾隆时,鄞县分13里1隅,俞家宅跟为桃源乡石马里四十五都二图;
清.宣统三年(1911)鄞县分为1区(城区宁波)18乡,俞家宅跟归属同道乡。
民时时期,1912-1918年,县内行政区域仍沿袭宣统时的“城乡自治”区城,保留一城区18乡的或划分规定。1919年,改“乡”为“区”,而区的名称不变,所辖之地亦如故。俞家宅跟归属同道区。
1930年城区称为“市区”,为宁波市辖。鄞县则在乡村设5个区,区直辖村里。桂林村(俞家宅)跟第一区;
1931年初宁波市撤销城区仍划归鄞县辖;
1932年县内行政区划又一次大变动。全县不论城乡,统一划分为10个区,也以序号为区名,全县共有乡、镇351个。桂林乡隶属第七区。
1935年,为便于管理,将全县351个乡镇归并为88个乡镇。不设区,乡镇直属于县,鹅颈曲、俞家同属古林乡;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全县分为22个镇,49乡,分别属于第6区。鹅颈曲、俞家同属鄞西古林乡。
1946年9月根据政府决定,1947年上半年,县内乡镇数缩编为56个。鹅颈曲、俞家仍同属古林乡;
1949年5月鄞县县城解放,后县内行政区划分为5区49乡,俞家宅跟划归古林区古林乡;
1950年8月2日划鄞县城区为宁波市。为适应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的需要,鄞县行政区域划为9区104乡。俞家仍归古林乡,鹅颈曲(含后新屋)划归太平乡,但都同属古林区;
1954年鄞县行政区域分为10区93乡14镇;
1956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需要,县内撤销区级公所,并把93乡14镇归并为4镇,管辖58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俞家、鹅颈曲归属古林镇;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兴起,县内成立
了11个人民公社,89个大队676个耕作队,原乡镇随之消失。俞家、鹅颈曲同属卫星公社古林大队,俞家称俞家耕作队;鹅颈曲红星耕作队;
1959年鄞县建制撤销,并入宁波市,原鄞县所属公社也归入宁波市。
1961年6月,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以乡建社。同年底大公社撤销,改为小公社制,以原乡镇为一公社,以村为生产大队,俞家、鹅颈曲同属古林公社,俞家村称为俞家大队,鹅颈曲改称为红星大队。
1961年底,鄞县恢复建置。
1962年,县内行政区划为8区48公社。俞家、鹅颈曲(红星)同属古林区古林公社。
1963年,撤销古林区增设樟水区,古林公社划归望春区。俞家、鹅颈曲(红星)同属望春区古林公社。
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原来生产大队变成行政村。是年全县分为7区53乡镇。俞家大队变为俞家村,红星大队称为鹅颈曲村,同属望春区古林镇。
1992年5月,全省开展撤区、扩镇、并乡,鄞县把原52个乡镇并为23个乡镇,原8个区撤销。俞家村,鹅颈曲村,仍旧归属古林镇。
2003年鄞县撤县变区,鄞县改为宁波市鄞州区。俞家村,鹅颈曲村,仍旧归属古林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