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俞姓网 > 俞氏源流 俞氏源流

最早开宗的婺源俞氏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俞姓展区
最早开宗的婺源俞氏

江西婺源俞氏祖源属河间郡。尊俞跗为始祖。是东晋征西大将军俞纵的直接裔系。俞纵战死在皖南泾县后,他的后裔就在皖南的宣城一带繁衍,形成了“宣城俞氏 ”。唐乾符二年(879),黄巢起义,渡江掠饶、信、池、宣、歙等地,俞纵第十五代孙的俞沅、十六代孙俞植,携家从宣城逃往歙县黄墩村避难。因为黄墩是黄氏聚居地,黄巢乱兵不敢轻易侵犯。\r\n这一支俞氏,历史最长,从俞纵算起,到唐朝879年已经繁衍了15代。那么他们的先祖,应该是东晋时就开宗了。其开宗之早,领俞氏之先。但从南朝陈武帝后,曾断谱约三百余年,留下一段历史空白。\r\n  

但黄墩地方狭窄,为了俞氏的繁衍生息。唐天佑三年(906)俞植的儿子十七世俞昌奉父命,与表弟朱瑰(朱熹之祖、婺源第二任知县),从黄墩迁婺东万安乡千秋里四都长田(今潋溪一带),那里地广人少,又是俞植姻亲、大理学家朱熹的老家。对崇尚文化的俞氏,是最好的环境。俞昌即为婺源俞氏始祖,开宗时间为906年。

俞昌两个儿子,长子柰,迁鄱阳;次子懋,居婺源长田。俞懋五世后裔俞文明于唐末自长田迁丰乐(今婺源秋口镇沙城)。俞懋后裔有十八房,素有俞姓十八派之说。其七世孙俞瓘,于宋开泰九年(1020)自丰乐迁陈平坞(汪口东南一公里处)。他先后建"洌泉亭"供路人歇脚、建"翠屏轩"办蒙学。俞瓘敦厚仁义,以礼待人,成为当时的名士。 

清乾隆年间,俞皋后裔俞应纶(1698--1778),官至朝议大夫。省亲回乡时,聚乡人资助重建宗祠,清乾隆九年(1744)俞氏宗祠重建成功。他慎终追远,弘扬祖德,仍以万历九年"仁本堂"命名重建俞氏宗祠的堂名。

 俞瓘的孙子杲公(字升之),于大观年间(约1107),由陈平坞迁郑婆坞(现俞林标宅前),建名曰"永川"的别墅。俞杲应考中举,步入仕途,官至枢密院交章,荐授朝议大夫。俞杲晚年辞官回乡,以"日月光天德"为号,命五子治五宅,睿五井。俞杲裔孙俞皋(1252--1316)宋末进士,宋代灭亡后没去上任,在汪口建"心远书院"教书育人,人称"永川先生"。清乾隆年间,俞皋后裔俞应纶(1698--1778),稚小家贫,躬耕勤读,夤夜求师,终成大器,官至朝议大夫。省亲回乡时,聚乡人资助重建宗祠,清乾隆九年(1744)俞氏宗祠重建成功。他慎终追远,弘扬祖德,仍以万历九年"仁本堂"命名重建俞氏宗祠的堂名。\r\n

  汪口俞氏的祖先,虽经受过长期战乱和多次迁徙,其后裔仍不失先贤勤耕俭读,立德行仁之风,成大器者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汪口村自宋至清数百年间,中进士14人。任七品官员74人,其中大夫20名,布政司理间、经历6名,州同知3名,知县14名。有大学士,有博士、儒林郎、参军等不胜枚举。文人、学士著有:《艮轩小稿》、《春秋释义》、《春江小草》、《礼书纲目考订》和《医易》等著作约27部44卷之多。捐资助学、贷贫恤孤、义建亭堂桥路持义行善者有俞畴、俞赵虎、俞宗启等数十人。在汪口俞氏家簇中,出有俞丙圭、俞泰曾、俞德林祖孙三代为官的官宦之家;有俞文进、俞文达兄弟进士的"兄弟同榜"之誉;还有俞一贯、俞其义"父子柱史"的荣耀,如此等等。俞氏在汪口的历史上被称为"书香",可谓代代出英杰,辈辈有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