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俞姓网 > 俞氏源流 俞氏源流

暨阳次坞俞氏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俞姓展区
暨阳次坞俞氏

时间:2011-9-6 9:03:04  作者:佚名  来源:百姓源流网  查看:345  评论:0

  

     暨阳俞氏尊姬纲为先祖。因为姬纲的后代以封地为姓,春秋时已经姓于,宗源在河南沁阳万镇邘台村。据《浦江于氏家谱》有自河内迁江陵的记载。传至唐末于肖卿时遇五季之乱。

     五季之乱,指唐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在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长达六七十年内,大小战事不停。全国一片混乱,,战争不休。国家的分裂,兵役和各种劳役异常繁重。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无辜群众常遭惨杀。战争破坏和苛重赋役促使人民数以万计饿死或流徙他处。

     公元903年,一日浦江县荆花园中之紫荆花突然枯萎,小一公于肖卿恐遭奸臣所害,“乱世,宗族易分,以冀遗种”,连夜写《分荆堂》,一式三份,分于三子。长子孟仁 (三一公),姓于字德性,迁至萧山十一都路下院路上,大坞荆花园。次子仲仁,改姓余,字德声,迁至龙游冷水定居。三子季仁,改姓俞,字德音,迁至越治(今浙江绍兴)。分为于、余、俞三姓,子孙千百万世,须拿出《分荆堂》记,才能认亲兄弟。

但长子因兄弟分离,甚感孤独,就迁到诸暨次坞镇,占籍诸暨。为何由于改姓为俞?据《暨阳俞氏宗谱》记载:九世孙贵三公任工部侍郎时,南宋孝仁帝(1168-1189),敕封其家室是尚称“于泾之家”但是到了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敕封性中公家室时,已改成“典赐宝俞姓中之室”,也就是到了俞姓中时已改为俞姓了。时间应在1428年前。

另一种说法,据《暨阳次峰宗谱》(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编撰)记载:“因明天顺复辟,石亨、徐有贞杀忠肃后,仇于氏在朝者,于是次坞一派逐与越治同姓俞氏”。是指兵部尚书于谦遇害,怕株连九族,合族改姓为俞。

     还有一种说法,反映在《三一公略迹》:“今易为俞者,因于氏显仕途者,多以忠直忤当路,子孙虑奸党倾害,故讳言三三公裔,以俞姓为族,爰追易及乎公也亦宜”。和上面的说法雷同,但有点委婉,不敢直言。

     于谦在1398年出生于钱塘太平里(今杭州河坊街)。于谦下面还有一弟叫于泰。他的父亲和祖父,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但是他的曾祖父于九思在元朝担任过杭州府和绍兴府的总管(元制,最高长官),官至湖广宣慰司都元帅。但对于谦的籍贯有三种讲法,一种说他是祖籍是在蓟邱(今在北京附近)。另一种说他祖籍是河南考城(今民权县)。第三种说法于九思就是钱塘人。从于氏分布的情况来看,次坞于氏是离钱塘最近、最大的于氏。要受牵连,也是可能的。

     这两种情况导致改姓可能都存在,但都缺乏佐证,而且两种矛盾的说法都反映在次坞俞氏的谱籍资料中,对次坞俞氏来讲,产生了一个世纪难题,何时、何因由“于”改为“俞”呢?

     次坞俞氏虽然是与越治俞季仁的后代同姓俞氏,它们的世递谱系,并没有改变,所以他的开宗时间应在公元903年分荆时。到目前为止,已传递了四十世。

     次坞俞氏的宗派派系简单而清晰,分为四府君西派;五府君东派。下面再分八大支派。在次坞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带动、协调、指导下,俞氏八大支派下各宗,都续修了家谱,重修家谱的覆盖面达90%。他们以《次坞俞氏》为主线,各宗分头对接,下谱必须对应上谱,避免了缪误和差错,

     最值得次坞俞氏骄傲的是,中共顶级创始人俞秀松是他们的二十八世祖。目前次坞俞氏有人丁五万多口,成扇状向诸暨、萧山、富阳的一百五十多个村镇分布,一直延续到杭州、上海等地。其中还有俞氏最大的单姓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