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余姓网 > 余氏源流 余氏源流

清淸沔魚河二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余姓展区
清淸沔魚河二  

                                 族        源

  

     别看"包包上"这名字很土,别说季屋基很穷,这里聚居的余姓确是誉满全球的成吉思汗的后裔!

     感谢明朝礼部尚书余子俊,是他冒着杀头,株连九族的危险,写下了一本余氏家谱,余家世世代代秘密收藏了这部谱书,才使今人知道铁改余姓这部鲜为人知的辉煌史,血涙史.

     十二世纪时,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草原上,分布着很多大小不等,互不统属的游牧部落,蒙古部就是其中之一.

     晨曦初露,天边闪现一丝鱼肚白,大地在微风中慢慢舒展开来.淸晨,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也速该和他的弟兄们,正兴致勃勃地押着他的敌对部落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从草原深处迎着朝阳,回到自巳部的大后方.

就在此时,也速该的夫人月伦生下一个男婴.夫人让管事向也速该报喜.也速该正监斩铁木真,听了喜訉,仰天哈哈大笑:天意!我儿就呌铁木真!

     这是1162年初夏的事,就是这个诞生在大草原的铁木真,曰后竟成了令世界颤抖的大军事家,统一蒙古,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

     121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十年,一天成吉思汗正同臣子忽必来讨论军事,忽必来机智,勇敢,忠诚.一直受到成吉思汗的称赞和重用.这时次子拖雷跑来跪地喜孜孜地向父亲报告:"大汗,我妻唆鲁禾贴尼刚刚在战场上产下一子.请父汗赐名."

      成吉思汗急令:"抱来我看."拖雷将婴儿呈上,成吉思汗看到婴孩眉清目秀,虎虎生威.就说:"忽必来,你看我这孙子,灭金报仇.统一大宋就靠他了.好,让他向你学习智慧和勇猛,就叫忽必烈吧!"

     草原欢呼"忽必烈!忽必烈!"

     1260年3月,忽必烈灭金,继汗位.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北京),随之灭宋统一全国.1271年11月,忽必烈宣布将"大蒙古"国号改为"大元",以一个新朝雄主的姿态,登上了历史午台.

     怱必烈有很多子孫,与成宗皇帝同父异母的铁木见(元史上是铁木兒,东路不花元帥,不知是悮笔将兒字写成见,还是在明朝时余氏祖先故意将铁木儿写成铁木见,至今余氏族人还在研究中.)被封为东路不花元帅,镇守湖北麻城.

     铁木见娶蒙古洪氏夫人,生秀一公铁承良,秀二公铁承勋,秀三公铁承模,秀四公铁承猷;娶中原张氏夫人,生庚五公铁承业,庚六公铁承烈,庚七公铁承盛,庚八公铁承光,庚九公铁承英,女铁寿英.谱称九子十进士,一女打荊棺.木见组80高龄仍率兵东征,去世时只寿英陪侍在身边,九个哥哥都在全国各地为官.寿英只好将父亲遗体用荊条遮住,返回大营招耒将士.谁知一眨间,木见祖遗体尽被成千上万的蚂蚁和鸟唅泥掩埋.

     元朝传到脱欢贴穆尔,这个昏君,不思朝政,一心滛乐.导致国家混乱,贪官充斥朝政.各级贪官见朝庭如此,大肆贪污搜括民旨民膏,搞得民不聊身,尸骨遍野.红巾军奋起.朱元璋发兵讨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称帝,改元为大明.脫欢贴穆尔丢下80万蒙古军不管,仓皇逃离燕京.

     铁家在秀一公铁承良的率领下,从麻城打到山海关,准备从那里出关回蒙古,可晚了一步,被明军铁桶般挡住,铁家军只得冲出重围,一路冲杀,北方出蒙古的通道都被明军堵死.于是九弟兄商议,从湖北上四川,过藏区进入蒙古草原.红巾军一路前堵后追,铁家军孤军奋战,到四川泸卅只剩200余人.在渡长江时,被严格盘查,铁承良见江中跃起一条大鱼,灵机一动,对盘查官员称"姓余,到叙永奔丧".渡江后本想从叙永到水西(今毕节)进云南,从香格里拉入藏去蒙古.时,水西己降伏明军,在江门一带设重兵,配合红巾军围堵铁家军.铁家军又损失众多兵丁,只得放弃进入水西的企图,转向泸县方向.此时江对面红巾军巳发现所谓余家就是蒙古军而追了上来,从成都围过来的红巾军巳抵泸县.在寸步难行的境况下,为了保存铁木见家血脉,弟兄姊妹紧急决定:改名換姓,分散隐蔽,各自逃命,保存血脉.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十姊妹在凤锦桥头,折柳枝为香,祷告苍天,改蒙古姓名为汉名:铁承良更名余清;铁承勋更名为余真,铁承模更名为余醇;铁承猷更名余和,铁承业更名余潘;铁承烈更名余垣;铁承盛更名余屏;铁承光更名余翰;铁承英更名余芳;铁寿英婿祝金容更名余伯.为了曰后家族相认,十人各自吟诗一句,抄成十份,各自珍藏.

     诗曰:

     我本元朝帝胄家,

     红巾赶散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

     凤锦桥头插柳桠;

     否泰是天皆由命,

     悲伤思我又思他

     余字并无三两姓,

     一家分作万千家;

     十人誓愿归何处,

     如梦云游浪卷沙,

     后来贫富须相认,

     千朵桃花共树芽.

     吟罢,兄弟姊妹生离死别,拥抱哭泣.

     泸县凤锦桥一别,弟兄姊妹分遍四川,张献中血洗四川,我余姓一部份支系逃到云南,又由云南迁往贵卅.

     我支系为庚七公余屏之后.余屏子曰淳,曰淳子芝藻,芝藻子义贤,义贤子跃光,跃光子祖寿,祖寿子应琪,应琪子国泰,国泰子正德,正德子天夫,天夫子余富,富子朝龙,朝龙子登甲,登甲在石梁子叙字辈,以天夫祖天字起头:

     "天富朝登尧耀开,成德启吉应昌泽,

      光宗大显为民士,永兴人家世代国."

      我为"泽"字辈,是成吉思汗第二十八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