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尹姓网 > 尹氏源流 尹氏源流

江西省安福尹氏源流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尹姓展区
源   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谈及安福县的风土人物时,曾说:“尼山下有大姓尹氏居焉,里曰:石门。”

       出安福县城东北行40华里,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叫尼山。山之南,有一个依山而居的山村叫诚门。这是江西尹氏北派的发源地。诚门原名“石门”,因山上有巨石相倚如门而得名。“至宋季,丞相文信国公,师学四聪公道原之传,谢师,易‘石门’为‘高门’,书匾遗之。及丞相江古心(江万里)公守吉州,又易之曰:‘诚门’,并记,遂称至今云。”(《尹氏续修仲礼公谱》)

        尹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相传远古少昊帝的儿子般,担任工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的官),受封于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一带),后世子孙便以尹为姓,称尹氏。尹氏多以“天水堂”为堂号。

       诚门尹氏直系始祖为唐开元间(713~741)剌史尹思贞。

       尹思贞生有2子:长子为集贤学士尹愔,徙太原;次子为江南安抚使尹忆,徙鄱阳。

尹忆位下传了5代后,到了宋初,出了个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统辖吉州兵马。崇珂生有3个儿子:长昭吉,次昭楫;季昭棻。宋开宝三年(970),尹崇珂之夫人潘氏卒,葬安福蔓家岭(今江西大光山煤矿职工医院处,墓被平毁)。开宝六年(973),尹崇珂卒于吉。按宋制,重要官员均须安葬在京城附近。宋太祖遣中使护丧勅葬尹崇珂于洛阳。逝前,尹崇珂遗命季子昭棻奉潘夫人祀,遂家于安福尼山下石门。长子及次子扶父柩北归洛阳。长子昭吉的两个儿子尹经、尹绛,跟随三叔昭棻留在吉州,成为后来吉水新市及泰和县城尹氏的始祖。次子昭楫之后裔尹宣,字德舜,明正德年间,由河南张池口回籍省墓,因留安成,定居于今泰山乡黄竹村大坪,其子孙散居于西乡龙源、垅上、小湖及萍乡等地。

        尹昭棻,行金三,官东头供奉,吉州兵马监押,配姚氏,生子二,长子绍,居诚门,次子缮,徙泰和县灌塘。

        尹绍4传后,有的留居诚门(仲礼·子寿),有的往外迁徙。5世仕安,仕舜,北宋中期徙居本县南乡玉溪。仕舜失考。仕安位下36世南,徙湖南攸县;斗南徙永新县东门。27世元吉,徙湖南祁阳;秀一徙播州。29世祥云,徙广西贵县。34世明,徙永新码塘;玉龙,徙湖南宝庆;玉虎,徙南京;孚祥,徙本县下塘;玑,徙本县贯溪。35世公善,徙永新石桥乌村。36世庆宝,徙湖南武冈州铁炉;春珠,徙湖南新化县;庆,徙湖广安乡县;祁保、阳保,徙湖南祁阳县;君玫,徙湖北公安县;子庆,徙湖南宝庆县;君政,徙本县渌溪黄垄(今洋门乡洋门村)。37世廷卿,徙湖南祁阳;廷谨、廷昌徙湖南澧州罗田司;润秋徙云南。38世一镜,徙湖南辰州;一毓,徙祁县;盛廷,徙四川龙古街;法保,徙云南;一祥,徙湖南耒阳;一龙、一魁,徙云南腾越州。39世节每生,徙云南。40世正冬,麟祥,徙云南宝庆县维摩。42世如猪,徙宾川州。43世敷干、敷勇徙云南。44世会平、开春、周耀、杏古,徙云南文山县。

        10世尹岳,徙居赣南于都县九州镇(今会昌县湘江镇),在林冈坝河玄头置有田庄。至1995年,会昌尹氏四屋有男丁235人。

        15世仕安,徙本县南乡玉溪;仕宏,徙永新县牛田富溪。若干代后,又从牛田迁泰和灌塘及宁冈的古田、梅州。其中泰和灌塘尹氏几经迁徙,成为湘、川等省尹氏大宗。宋宣和庚午(1150),灌塘尹鼎初,中武魁,官指挥,奉檄镇守湖南永兴、宝庆二府。南宋末年,尹鼎初弃官,居湖南邵阳府隆回县四都大官田,生子10人,其后裔遍布湖南邵阳、洞口、武冈、隆回、新化、新宁、城步、麻阳、仁寿、芷江、益阳、宁乡等县及四川、贵州等地。清初,“湖广填四川”,三户抽一,在湖南的尹鼎初后裔又迁徙四川的富顺、泸州县数十处地方。明洪武五年(1372),灌塘的嘉从、嘉志、嘉尚,徙居湖南邵东县太平一都洞霞村,称邵东尹氏。嘉从的后裔添泰于明成化二年(1466),又迁居湖南湘乡县。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尹武龙又从湘乡迁四川达县明月乡大路漕麻子坝定居,称四川达县尹氏。达县尹氏后裔,若干代后,又继迁四川的宣汉、渠县、开县、开江等地。

        16世良裔,徙湖南永州澧县;斐绚,徙宣春县集云乡茭湖村。清道光壬午(1822),诚门复建高门祠,茭湖尹筹款相助。此支尹氏,后又分迁该县的西村、洪塘、竹山下及分宣等地。

        18世褒,从永新牛田,回迁安福集凤;孜,徙本县南乡厚林孜位下27世文敏,又徙吉安河东下水口定居。珙,徙湖南谭州;正叔,徙吉安县南岸。

        19世云溪,徙湖北江陵府;甲三,徙上犹县;正一、道夫、德夫,徙湖南浏阳;

        20世千可,徙上岳州城;昌老,徙兴国县;公孙,徙分宜。

        21世良叔、明叔、壬翁,徙湖南浏阳;彦古,徙湖南澧州;深原,徙袁州东门石桥巷;治原,徙袁州叙补县疏岩村;迪翁,徙吉安县长坊王家坊;哲翁,徙袁州;则翁,徙赣州;福贞,徙本县嘉林田心。

        22世元凤,徙湖南潭州;复孙,徙澧州,瑞生,初徙湖南宝庆牢田;可存,徙湖北汉阳洲上。

       23世祖庆,徙播州;辛翁,徙广州;成玉,徙湖南宝庆牢田。

       25世爵旦,徙湖北潜江;同书、同轨等10兄弟徙湖南宝庆牢田。

       28世充和,徙湖南宝庆孔雀滩;坤四、天十三,徙湖南益阳桃花港。

       29世相奇、霭,商居湖南宝庆;尔坚,徙湖南新宁县;庆一、旺珊、才益,徙湖南宝庆孔雀滩;怀池,徙宣化县麻溪档下。

       30世宗巽,徙湖广排州。

       31世嘉荣,徙吉安县长水(其后裔永仙,字以龙,又回居安福赤谷黄桥村);朝林、朝近,徙本县田西。

       33世幼善,徙萍乡湘东;宪天,徙本县北乡戴源;应明,徙吉安县延福欧田;品坚,商袁州;二元,徙分宜县;律古,徙新余长坊纸步里。

       34世钺,徙分宜浒头。

       35世翔汉,徙萍乡竹园;广文,徙分宜坊乡上三田。

        37世耀祖,由田西徙分宜铜溪四条龙。

        此外,不知世系的诚门外迁尹氏还有元末的尹升六徙湖北,其子万四,转徙湖北大冶县宫台里之茗山流水口定居。湖北大悟县尹氏源流歌亦说:“延续后裔六百世(年),祖籍江西安福县。”

        尹氏南派后裔,在安福亦有分布。后晋天福二年(937),鄱阳侯尹濯卒于永新县。其时社会动荡,叛乱相寻。尹濯的二儿子十八司马尹球的3个儿子避乱外地,其中的尹彦弼,至安福县城北门定居。

        1984年版《安福地名志》载,洋溪镇窑前村排前尹氏,清初,由湖南茶陵迁入。山庄乡高坵村庙下尹氏,清初由邑北栗木尹家迁入。

         此外,安福县源流失考的尹氏村落还有枫田镇红元村尹家;寮塘乡坪田村下边、村下桥、渣塘;谷口村下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