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杨姓网 > 杨氏源流 杨氏源流

源流-商音弘农杨氏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杨姓展区
商音弘农杨氏,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晋武公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羊舌肸)更封于杨,子孙为杨氏。战国有杨朱;汉有杨熹,封赤泉侯,孙杨敞为丞相。后裔杨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为三公,隋文帝杨坚之远祖也。又有扬氏,从手(扌)不从木。周有扬侯,失国后为扬氏。汉有扬雄(今四川郫县友爱镇子云村人),是也。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得姓始祖为杨伯侨。

     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去世,年幼的成王(姬诵)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故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以唐为氏,又为唐叔虞。叔虞长子燮父

后为周朝晋国侯。又传十代,至晋武公(姬称),武公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国名,在今山西洪洞县范村东),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故后世尊伯侨为杨氏之授姓始祖(详情请点击:《杨氏远祖世系-杨伯侨》),史称杨氏正宗。

     又有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之说。西周宣王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大不如前。宣王幼子名尚父,因未封爵,周幽王封侯于杨,史称杨侯,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为杨氏。

     杨姓“源于三晋,望出弘农”。黄帝后裔,周朝王室,氏出显赫。姬姓杨氏,人口众多,支系繁若星辰,是所有杨氏的主流。

     沧海桑田,生息繁衍。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氏,终为强晋所灭,幸存者被迫向西播迁。首先迁入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后裔迁江汉(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又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分支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氏迁居四川;有尚书仆射杨璇者,迁居浙江会稽。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氏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氏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氏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此时,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氏姓杨。弘农“关西孔子”杨震第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地区杨氏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氏亦有少量迁入朝鲜半岛者。

     宋时,有金刀老令公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移居贵州播州(今遵义)。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氏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宋室南渡,犹为如此。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起点,杨氏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港、澳、台及海外。比如香港八闽杨氏;迁居而成为台湾杨氏望族的有:台南佳里、台北半线、台中沙鹿、高雄旗山等杨氏。海外迁居地遍及全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氏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

     明朝初期的“江西填湖广”和清朝中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政策,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一时期,使得居于东南一带的不少杨氏又逐步向西迁移。

如今,杨氏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氏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杨氏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天水(在甘肃通渭西北)、河内(治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北)。

     天下杨氏,多出弘农。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震、杨秉、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至隋朝杨氏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北宋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理学家杨时,元有兵部尚书杨世雄、诗人杨载宁,明代更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清末的杨秀清、杨露禅,近现代的杨虎城、杨尚昆、杨振宁、杨绛、杨利伟、杨幂等等。杨氏名人可谓浩如烟海,人才辈出,风光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