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记载,阎姓发祥于中原大地之太原郡(秦朝建制)。为黄帝之正宗后裔。龙的传人,历史悠久。虽商朝前多据传说,但考其方位,辨认始祖身份,则确定性无容置疑。
考究阎姓之起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该朝宰相阎立本姓氏追源,其始祖既为周王朝之祖先,始姓姬。《姓氏起源》载黄帝有裔孙后稷,后稷十二世为古公亶(dan)父,史称古公亶父为太王,太王生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年轻就颇有才干,其子名曰姬昌,降生时有祥瑞现世,而且自幼聪慧过人,深得太王喜爱。太王欲废长立幼,太伯、中雍遂让贤并徙居荆蛮(今无锡一带)。季历得传王位,在商之西域,兴业安邦,日成旺族。此时商纣日趋衰落,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遂灭商建周。周成王封太伯之曾孙仲奕于阎乡(山西省安邑,今夏县)。仲奕之子孙遂以地名为姓氏,得姓阎。阎姓之起源虽有多说,但阎乡之说为众人所首肯。
秦灭六国,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力推“书同文”等新制,成一统之中国,吾之先祖得以走向全国。岁月三千,日新月异,子孙繁衍,据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阎姓,尤以河南、山东、河北最多,现阎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之0.41%,居全国百个大姓氏族之五十位。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氏族。
寻根越庄支系之来历,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据史书记载,元末明初,战乱频仍,中原人口剧减,田亩荒芜,晋中、晋南地区则相对稳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又有外地灾民流入,人口大增。洪武皇帝颁旨向各地移民。《明太祖实录》记载,山西洪洞县之城郊,有一寺院名曰“广济”,寺旁有汉槐一株,树粗数围,遮阴数亩,树下有通衢大道,车马如流。树上雀窝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朝廷遂在此设移民机构,连续数年在此集散外迁人口,树下起行,走向中国北方,因而有“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洪武三年五月那批,有吾祖兄弟二人迁来山东,长公居昌乐,其弟阎贵定居越庄,至今已有636年,后人遍及岜山、石良、草沟、中山、垛庄铺、王庄等几十个村庄,堪称旺族。其辉煌,其修远矣。
十八世 中山 文征
二零零六年二月 于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