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后人是否来源于项羽故里?
(2011-02-18 08:55:14)
据河南省沈丘县文史工作者考证,公元前256年,楚灭鲁,楚王封项羽曾祖父于鲁国的项地。项羽曾祖父被封项地后,并没有在项地建都理政。受封不久,约在楚国国都由陈地迁往寿春之前,为避中原战乱,将族人东迁至下相定居。公元前232年,项羽在下相出生。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所灭时,年仅十岁的项羽便随叔父项梁,离开家乡外出避难。
那么现在的项氏是否来源于项羽故里呢?
据《桂溪项氏宗谱》记载:项之先,姬姓得封于项国,并于鲁,子孙因以国为姓,此项姓所由始也。东晋(316年-420年)时远祖胜公官越州,成帝咸和二年丁亥(公元327年),避苏峻乱,奉父俊公由临淮迁睦之寿昌县吴村,旋卜居于青溪县敦福乡之轩翥,此项氏入浙之始也。
记载中提到:成帝咸和二年丁亥(公元327年),避苏峻乱,奉父俊公由临淮迁睦之寿昌县吴村。这说明项胜与父亲项俊原来居住在“临淮”。临淮在哪里呢?
临淮,古地名,今安徽凤阳、定远一带。
西汉始有临淮其名。元狩六年(前117年即汉武帝刘彻在位第六年),设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盱眙为临淮郡都尉治所。殷商时,(泗洪)境内属徐。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迁入而成为徐国政治中心。西汉以前,曾隶属徐、吴、越、楚、西楚等诸侯国;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取粱之仁州,置临淮郡(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临淮郡领已吾县(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义城县(治今安徽怀远县拖城)。北朝北齐废临淮郡及其属县,置临淮县(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
项羽出生在下相,下相受于临淮郡。项羽的祖父将族人东迁至下相定居之后。按《桂溪项氏宗谱》记载,项氏第一世项俊居住在临淮,有可能是下相,当然也有可能是周边地区,总之是属于临淮之地。这说明,项氏族人自项羽祖父迁居下相之后至公元327年的600年间,项氏是否是祖居临淮还是从外地迁入,目前还有待考证。
几支记载项羽后裔世系的宗谱
记载项羽后裔世系的宗谱
一,民国二十四年(1935)浙江淳安存心堂《项氏宗谱》:该支宗谱记载第一祖为项羽,生子一:时琦。项羽支下的仁、义、礼、智等公中,义公曾孙相公晋明帝时官拜乌台。宋淳熙五年(1178)淳安进士詹仪之有谱序曰:“项羽自立为霸王,则项氏之传从此始。至西晋则有项相字廷佐,其人者正霸王之裔也......”
二,民国十一年(1922)江西广丰蒿峰《项氏宗谱》:该支宗谱世系图记载项羽有子名子隆,汉兴避居禹穴之山阴,至仁、义、礼、智等公后面有注释:仁公(后裔----笔者注,后同)迁浙江淳安小溪潭;礼公(后裔)迁婺源龙源潭;智公(后裔)迁休阳千金潭。该支宗谱世系与江西乐平《汝南项氏宗谱》记载的项羽后裔世系相同(乐平、广丰项氏同是来源于婺源,均称婺源始祖项明远为始祖),婺源汝南项氏宗谱首修于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婺源明远公支下十二世孙仲默“会篡世系,以遂统宗之愿”。该支宗谱世系表明:项羽后裔分迁浙江淳安、安徽歙县(桂溪项氏来源于浙江淳安小溪)、安徽休宁、江西婺源等地。婺源《汝南项氏宗谱》明朝嘉靖戊午1558年婺源二十一世项世忠所写文章《汝南辩述》一文中证实了从项橐到江东的世系记载在宋宣和年间婺源仕筠公所编修的宗谱上。
三,民国三十年(1941)年浙江云和《项氏宗谱》世系图记载:霸王后裔项爱卿居浙江松阳大竹溪,其后裔迳公由大竹溪迁往云和。
安徽项氏宗亲联谊会 项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