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席姓网 > 席氏源流 席氏源流

洞庭席氏迁徙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席姓展区
“中原乱,簪缨散”。唐代后期,北方战火纷飞,勋戚世族四散。唐僖宗时曾任武卫上将军的席温,挈三子避乱南下,隐于太湖之滨,席温由此成为洞庭东山席氏家族的始祖。这一家族迄今已传四十多代,历时一千一百余年。

千年间,席家从一个移民家庭壮大为江南的一个著名家族。

  

东山:洞庭席氏的家园

  

我登上摩天的洋楼的顶层,

遥望远处的,悠悠的白云,

那最远的一朵白云的底下,

定是我梦里的美丽的洞庭。

  

翡翠的莫厘峰在太湖如镜的

水面画着一幅理想的风景:

摇曳的渔船,摇曳的芦苇,

长巷和古旧的高墙、楼头。

  

那高墙的背后是我的家园:

我祖先在那儿生,那儿死,

在那儿蕃殖了他们的子孙;

剥落的墙上留着他们的遗影

                        ……

这首《家山之恋》,是一位名叫“亢子”的人所写。诗中描写的家乡就是美丽的太湖洞庭山,那也是洞庭席氏的家园。

太湖有七十二峰,其中以洞庭两山最大,东洞庭曰东山,西洞庭曰西山,两山分峙湖中,同竞秀丽,“东山如画,西山如黛”。东山,位于今苏州市西南,其山周围八十里,原是太湖中的岛屿,后与陆地连成一体,冈峦相连。这里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桑麻交阴,花果杂植,鸡犬鸣吠,村落连缀。山外山,岛中岛,地域上的相对独立,其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乐融融,宛然一小桃源。

世外桃源,人间福地,吸引来各地民众。其移迁的动因各不相同,有避乱的,有躲灾的,也有游历的,还有经商做官的,移居下来,就成了东山的移民。自宋元以后,人口渐增,而姓氏遂繁。“凡故家巨姓,聚庐托处其间,依山绕水,篱落村墟”。东山民居错落,从一些地名上,还依稀可以看出诸姓聚居情况,有翁、叶、秦、施、周、王诸巷,席温的子孙则分居上席、中席、下席,三巷相衔,直通翠峰坞。择地聚族,子姓繁衍,人丁兴旺,席氏逐渐成为东山大姓。

席家自南迁以来,从唐末至明初的五百年间,子孙大多隐居于东山,过着世外桃园式的生活,偶有经商,或外出为官者,但其人数不多。知山乐水的生活养成席家人豁达乐观的性格与气质。由于偏处太湖一隅,使这个家族安然度过了从唐末到明朝的历次战乱。

经过几次人口迁徙,洞庭东山姓氏繁衍,户口骤增。到了明代,这里也开始感受到人口的压力。据统计,至明嘉靖(1522-1566年)初,东山有7359户,计口45754,而东山的山林田荡为537顷16亩。人均只有山林田荡一亩多,加之洞庭山周围不及百里,田地仅什之一二,而山居八九,草木繁殖,山地居多,若以人均田亩计算,便少得可怜,故东山有“五山二水二地一田”的说法。地少人多,东山人受到了环境的挑战。时人多次提到洞庭山人的勤劳:“居民不论贫富少壮,皆事采樵。深秋之候,负担相望,盖土瘠地狭,出息无几,而能温饱”。又说:“洞庭耕种尤尽辛勤,山渚湖千(干)之际,阡陌纵横,平厚圹野之间,桑麻交错,高者无隙地,下者无闲田 …… 家无贫富,无不从事田畴,即为士为商者,苟有余闲,亦即负耒耜也。”反复强调,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来,养活更多的人口,洞庭山人躬耕而外,又在山林湖泽间遍营生计。在明清文人的记载中,都认为东山人苦于田少,“并商游江南北,以迨齐、鲁、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凭借舟楫,出入江河,熙熙攘攘,商贩四方。席家子孙,也与其他洞庭山人一样,至少从明代中叶开始就大量外出营生,离开故土,去拓展他们的生业。从商好贾,后来成为洞庭席氏家族的一大传统,不断延续。善于经商,靠经营累积财富,数代相传,使洞庭席家名声远播,逐渐享有“世家”、“望族”的声誉。清代苏州状元石蕴玉在他的《独学庐四稿》卷一中这样评价东山席家:“群萃州处,蔚为望族,吴中世泽之久长,无有出其右者。”

不管身居何处,美丽的东山是洞庭席家人始终割舍不了的乡情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