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徐姓网 > 徐氏源流 徐氏源流

源流-湖南徐氏渊源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徐姓展区
长沙徐氏

     始 迁祖志洪公,字无垠,号广亭,江西丰城县大顺乡人。明洪武时与兄弟志德、志高、志海、志道、汉高、仲贤、志锦、美玉八公迁浙江衢州,转迁湖南。志洪公卜居 长沙省垣驿步门外,九公后裔分布于长沙、善化、湘阴、湘潭、宁乡、浏阳、益阳、平江、醴陵等地。明嘉靖2年(1523)洪房纂修草谱,清乾隆25年 (1760)洪房创修族谱,乾隆34年(1769)洪房续修,道光9年(1829)九房始行合谱,同治2年(1863)续修,1912年三修,堂号东海。 嘉庆年间建总祠于省城东长街。该族名人洪房五派腾芳,明中叶时官肇庆知府;十七派棻,道光进士,掌教城南、岳麓书院;十八派树铭,字寿衡,光绪25年 (1899)升工部尚书;树钧,号淑鸿,光绪26年(1900)署江宁布政使。派语:树立本经,敬宗克孝,才达名儒,庆延华诰。

长沙徐氏

     始迁祖志海公,字谷宗,明洪武时由江西丰城县迁浙江,再由浙江迁湘,开基于长沙。传八代至邦谟公,子孙益繁,分一支迁居石门乡大坝桥。族人分布在宁乡、湘潭、湘阴、浏阳各地。总祠在长沙东长街。至1948年,已传21代。

长沙太阳冲徐氏

     始迁祖恩阳公,明时自江西迁湖北,又移至湖南星沙昭山太阳冲。1927年三修支谱。

浏阳、长沙徐氏

     远 祖唐时安贞公,擢为中书侍郎,后与李林甫忤,罢官归第。天宝14年安禄山乱,遂挈家由浙南迁,卜居湖南平江下台,为迁湘始祖。子任会公由下台迁丽江,孙 五:鼎、伦、俛、侃、华。鼎公守下台故土,俛公守丽江故土,侃公迁平江落星滩,华公迁通城县九岭,伦公字维常,唐咸通5年(864)承父命分迁浏北大乐 坪,为迁浏始祖。元顺帝时文生公,字德怀,号惟馨,以国学选授池州通判,以世乱罢归,明初复由浏北石牛寨白石社迁居浏西二十六都四甲徐家洲。至九世分为八 房,后三房世居浏西,长房居浏北,余四房俱徙长沙。清乾隆56年(1791)建总祠于长沙春华山。光绪元年(1875)创修族谱,26年(1900)续 修,1924年三修,堂号东海。旧派:安任拓五福,广振国朝臣,绩溥利恢三,千清贤隆百,泰调辅山河。迁浏西派语:文瑞绵延荫九瑞。续派:思再从其永,仲 简用以昌,礼明本先植,仁裕天锡光,克忠维世业,显烈必贻芳,祖武承恩远,洪猷继泽长。

浏阳、萍乡徐氏

     始迁祖敬龄公,清雍正5年(1727)自广东长乐瞻坑迁居浏阳西乡堂交 ,后户口日繁,又于乾隆15年(1750)分徙萍东茶园山。光绪12年(1886)纂有族谱,堂号敦本。

浏阳浅船岭徐氏

     始祖万通公,安贞公之裔。传至辉玉公,始自大乐坪迁居浅船岭。

宁乡徐氏

     始迁祖良七公,明朝时迁居宁乡,五传至仲生公,为老屋湾八房开派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5年(1800),道光27年(1847)续修,光绪11年(1885)三修,1917年四修,1941年五修。堂号东海。

宁乡徐氏

     始 祖明魏国公中山王徐达,生四子:辉祖、添福、膺绪、增寿。次子添福又生四子:元、亨、利、贞。元公自吴徙宁,亨公之裔亦徙居宁乡。族谱始修于明万历35年 (1607),清雍正12年(1734)二修,咸丰10年(1860)三修,光绪29年(1903)四修。堂号奉先。道光22年(1842)建宗祠于邑西 百五十里之柳林。派语:忠孝传家远,诗书沛泽长,陶成资礼乐,树立重纲常,圭皋留贻永,人文荟萃昌,生为贤相后,懋勉烁湖湘。

湘乡徐氏

     始迁祖希贞公,字士幹,号鹤亭,因避兵难而于元末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桥东迁居湖南湘乡城内。三派衍为二房:承先公居北门,绍先公居南门。堂号东海。

湘潭凤凰山梅冲徐氏

     一世祖敏公,唐朝人,官蒲州。至六世祖勋公于宋雍熙年间宦游湘楚,于潭邑凤凰山下梅冲安家。后人散居于潭、宁、益、湘、浏、攸等县。民国间五修族谱,堂号东海。

湘潭稠泉徐氏

     始迁祖隆峰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迁此。1923年五修族谱,堂号味书阁。

湘潭石潭徐氏

     始迁祖兆真公,自徽州迁此。民国间五修族谱,堂号敦本。

湘潭花石徐氏

     始迁祖玺公,明时偕五子:勉、雄、彰、清、名,自茶陵迁居湘潭龙口花石山(后名徐家营)。其侄端公亦自长沙来湘潭,居石江,遂合为六大房。1936年八修族谱,堂号文苑。

醴陵落星湖徐氏

     始迁祖偕仲公,字春晖,江西抚州金溪县人,南宋绍定2年(1229)因授醴陵县尉迁湘,开基于醴陵县东三十里落星湖。族人分布于黄沙、庄埠、河溪头、板石洲、双防、泗汾等地。至1948年,已传25代,共9000余人。宗祠在庄埠。

醴陵夏平桥徐氏

     始迁祖怀远公,明永乐间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三洲、龙潭庙、麻石。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

醴陵过泗桥徐氏

     明季分支于此。族人分布于双滂、马背岭、黄吉村。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黄沙徐氏

     族人分布于石亭、下三洲、版石洲、乌尖。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人。

攸县徐氏

     始迁祖勋公,字文安,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南唐时宦游楚之潭州,开基于攸县南屏乡渌田桐树湾。族人分布于攸县、安仁、茶陵、衡山、湘潭、长沙、云南、贵州等地。至1949年,已传43代,共5000余人。宗祠在攸县渌田瓦子坪。

炎陵大院牛石坪徐氏

     始迁祖文潭公,清乾隆年间自广东和平县迁此。

邵阳西门桥徐氏

     始 迁祖敦仁、敦礼二公,为宋大学士铉公九世孙,明中叶由江西吉安永新迁邵阳万安西门桥。清嘉庆11年(1806)合修通谱,光绪2年(1876)续 修,1912年三修,1938年四修。班序:敦道景正兴(友),应仲民安泰,载天永万代。祖德培元厚,宗功肇运长,仁贤方佑启,孝义定光昌。通谱班序:善 传楚宝,奕肇宁馨,谦尊和睦,修齐治平,常怀先泽,克迪家声,发祥致庆,凤诏龙恩。

新化石马三都陂头村下茶溪徐家冲徐氏

     始祖单公,字址齐,明永乐22年(1424)迁此定居。生四子:涧居安化漳江;湘居安化十三都水田坪;潢居安化十一都黄梅;灏居梅邑石马三都下茶溪。宗祠于清末建于新化井头街。1927年与宁乡四修族谱。

新化城东郭徐氏

     始祖孔泰公,江西南昌人,明洪武16年(1383)徙居长沙,继迁宝庆梅城老鸦田,又移县城东郭。生有七子:映、曜、晰、卓、昭、晚、兴,衍居北渡、斜头、茅芦铺、田坪茶溪徐家寨、圳上半山白岩徐家冲、筱溪徐家垣、清塘、新邵坪上三溪、洪溪虎寨、涟源兰田石马山等地。

常德徐氏

     始 迁祖必朝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南昌大樟树迁居常德北门外高峰堰,即今常德市武陵区南坪岗乡高峰村。至今700余户,3000余人。清雍正4年 (1726)始修族谱,乾隆48年(1783)续修,光绪5年(1879)三修,1931年四修,1999年五修。字派:(自十三世始)起兆良方,孔道成 章,克尚正大,永应宏光。

桃源梯岩徐氏

     始迁祖安源公,明永乐2年(1404)自丰城迁于桃源县北高都之徐家大溶。历四世至还入,再迁上七里村之梯岩堉。至1948年,已传21代,约1000人,分布于温泉、高东、漆河等处。清咸丰年间建宗祠于漆市,并修族谱。

桃源高东徐氏

     始迁祖应兴公,明永乐2年(1404)迁居桃源县北漆河之碌厂硚。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官庄坪、马耳垱、井湾等地。1931年建宗祠于徐家大溶。族谱创修于1936年。

桃源大田徐氏

     始迁祖隆祖公,明洪武2年(1369)由丰城迁居桃源县东大田村。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湖北、石门等地。宗祠在徐家坪。族谱创修于清光绪3年(1877)。

张家界徐氏

     始迁祖思学公,清顺治初年由江西迁辰州,再迁永定。至1906年,已传14代。

平江徐氏

     始祖安贞公,字楚玉,原籍龙邱,供职内京。唐天宝14年(755)因避禄山之乱而自长安南游豫章迁湘,开基于平江县三联乡下台。族人分布于东乡长寿、南乡黄社、西乡桥北乡以及浏阳、岳阳、临湘、华容、湘阴、四川、湖北等地。至1948年,已传48代,共18万人左右。

平江徐氏

     始 迁祖安贞公,唐天宝14年(755)避乱南游,隐居昌平(即今平江),三传得五孙:鼎、伦、俛、侃、华,伦、华分迁他县,俛居嘉义丽江失考,鼎、侃二公世 居本土。鼎裔十八传又分世旻、世清二支。清乾隆间世旻支与侃支合建宗祠于钟洞。嘉庆元年(1796)鼎裔一修族谱,道光8年(1828)、咸丰8年 (1858)续修,光绪14年(1888)鼎、侃二裔合修,为四修,1918年五修,1948年六修,1997年七修。世旻房旧派:一从汉季来,东国自有 人,诗礼传先德,英才庆日新。世清房旧派:万守尚光显,继昌世家人,诗礼传先德,英才庆日新。侃房旧派:远绍宗支继,世芳庆泽绵,文章增显达,诗礼代流 传。合派:正气塞乾坤,枝繁玉叶秾,薰陶励忠孝,裕后乐雍容。

华容伍家庄徐氏

      始迁祖世兴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泰和迁华容伍家庄。清雍正11年(1733)、嘉庆3年(1798)、同治3年(1864)、光绪30年 (1904)、1999年纂修族谱。派语:世宗自金,水木天仲,口中道之,在钦永东,光其钜泽,树勋远钟,清秀炳应,钧鸿懋功,照先鉴法,模烈著铭,泰和 显达,锦江标荣。

华容向家湾徐氏

      始祖圻公,字于庭,居江苏太湖,九世至淮公,字大源,号一江,第五子守信,字涧西,明嘉靖7年(1528)迁居华容南山向家湾,生五子,衍四房。字派:四之汝华容,世代永兴昌,诗书登甲第,锡泽有余光,祖德诒谋远,宗功燕翼长,存心希孔圣,学博正朝堂。

华容小门北徐氏

     始迁祖孝思公,字辉祖,元至治2年(1322)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南门外之通化桥太平坊迁居华容南山乡荆竹山,生五子:朋、仁、会、文、华,衍为五房。字派:孝友传家远,忠贞辅国昌,文武本朝尚,声名继世扬,绍修开后运,作德迪前光,积善长余庆,承先克兆祥。

华容徐氏

     始 迁祖飞熊公,明初自湖北鄂州迁居华容红石岭,今胜峰乡珠头山、龙背山一带。生四子:世宽、世宏、世大、世量。宏、大远徙无考。至1999年华容徐氏合修族 谱,世宽支人口已近1200人。派语:行文兴登进,芳名扬先辉,祖德光照远,昌大永发魁,贤相咏虹楼,英豪冠环球,丰功歌鲁晋,伟业绍衢州。

华容禹山、鼎山徐氏

     始祖安贞公,曾孙伦公,居浏阳大乐坪,伦公孙广泽,后唐同光元年(923)迁居平江。三十一世九高公,生二子:万福,字攸同,明时迁居华容禹山;万富,字先贵,迁居华容鼎山。1999年华容徐氏合修族谱。派语:盛治怀仁远,光宗学绍先,廷能扬述作,世许庆班联。

华容江黄垸郑家台徐氏

始祖安贞公,曾孙华公,居通城,历十八世至孤山公,字孟一,迁蒲圻。又传十四世至大品公,由黄茅庄龙塘角迁华容江黄垸郑家台。清康熙36年(1687)、 乾隆11年(1746)、嘉庆24年(1819)、光绪16年(1890)、1912年、1947年、1993年纂有族谱。派语:本立道成,存之斯昌,培 原基绍,定见其光,克敦家范,大振朝常,承先继武,永远增祥,恢弘祖德,恪守伦纲,昭彰忠孝,海宇名扬。

华容注滋口徐氏

     先世起于徐州,祖居江西南昌,后裔迁居湖北沔阳。至昌兴、昌早、昌友、昌彩四兄弟,苦沔地十年九水,于清光绪末年迁居华容注滋口,后人聚居注滋口一带,星居各地。派语:敬宗肇联合,运开后必宏,东海源流远,南州谱绪同,江西思祖德,楚北述前功,孝友家声振,甲第世泽隆。

华容白鹤窖徐氏

      始迁祖孝藩公,居益阳千家洲,因生计,清光绪末年迁华容宋市白鹤窖,后人分居湖北石首、监利等地。派语:廷崇永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能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泽焕鸿章。

临湘珊塘徐氏

     始 祖安贞公,迁居平江。传至明时兴隆公迁居湘阴柳家桥,七传至万政、万胜、万常,于明嘉靖间迁居穆屯冲尾,称为珊塘徐氏。清乾隆35年(1770)万胜房纂 修支谱,同治6年(1867)三房纂修族谱,光绪33年(1907)续修。道光5年(1825)创建宗祠。堂号东海。自始迁至光绪33年(1907),共 3050人,其中男存丁433人,女存口282人。派语:万寿先朝志兴允大正昌子孙同添久奉立启祥光百代书香盛勋名道德扬宗枝卜显耀衍庆远辉煌。

湘阴虎啸溪、花桥徐氏

     始祖楚玉公,唐开元间为检校工部尚书,避安史之乱,携家过平江,建回台寺而居。传二十一世启隆于元大德间迁居湘阴虎啸溪,启唐迁居湘阴花桥。清光绪18年(1892)四修族谱,堂号东海。

湘阴石子涧徐氏

     始祖兴隆公,元时自平江县柑树园寮里屋迁来,落业柳家桥。1921年四修族谱,1994年五修。派语:兴名仁金,志益万允,添实应文,大胜宗本。嘉惠先敦德,荣光仰绍贤,开来生吉庆,振发显声传,孝友培其根,诗书以为宝,农复力耕田,彝训属遵好。

湘阴黄泥塘徐氏

      始迁祖世聪、世明二公,明万历间自江苏吴县迁湘阴十字街、铁板桥,明末迁至黄泥塘。派语:祖德修来远,贻谋百世昌,英才至景运,华胄焕祥光,作述忠贞笃,均平福寿康,南州垂典则,盛治颂明良。

湘阴徐家塅徐氏

     始迁祖仕忠公,明永乐中自江西新昌县迁平江,其子日新再迁湘阴徐家塅。

湘阴蝦蟆石徐氏

     始迁祖受益公,宋元庆中自江西丰城迁湘阴蓝家洞。传五世至景华于明洪武5年(1372)迁蝦蟆石,今属汨罗。

湘阴界都市徐氏

     始迁祖继英公,明嘉靖中偕姪良谟自南直隶吴县迁今汨罗市界都市。

汨罗白水、湘阴樟树徐氏

     始 祖腾云公,原籍江苏吴县洞庭山,明成化弘治间来湘,卜居罗湘古培塘,二派祖嗣和公移居湘城衙后街。至七世完初公,名明德,清初迁居白水熨斗山江石,今属汨 罗;登甫公,名明选,迁居樟树港金台、石岸。清乾隆46年(1781)始修族谱,道光12年(1832)续修,光绪13年(1887)三修,2001年四 修。派语:忠良昭茂德,孝友树鸿声,继志辉光泽,存心裕后人。

邵阳千户徐氏

     始祖万世公,沔阳州人,生应,授宝庆卫副千户。

邵阳千户徐氏

     始迁祖友公,巴县人,授宝庆卫百户,生善公,升千户。

邵阳龙亭桥徐氏

     始祖仲雅公,字东野,五代人。仕马希范,为天策府学士。后周显德年间周行逢将其流放邵州,因居邵阳县东关外龙亭桥。后裔经孙,宋进士,授浏阳主簿、湖南安抚使。良,字明善,善书法,授钧州知州。

新宁西冲徐氏

     祖籍河南开封祥符县。始祖国玉公,元时官宝庆。其子元聪之后于明代迁新宁县沙田,后嗣分居今西冲乡三渡江、白沙镇石湾等处。至1995年,已传29代。

益阳马阿崆徐氏

     始 迁祖豫江公,讳名辅,原籍江西丰城。明洪武初奉命来益屯垦,生八子,居益者惟世馨、世才、世良三人。世馨为新桥、庙湾、杉木桥等处支祖,世良为白旄冲等处 支祖,世才为蔡涟坝、大塘湾等处支祖。后裔衍为侃、宥、俊、宪四房。世才公房支谱始修于清乾隆23年(1758),嘉庆7年(1802)、道光11年 (1831)、同治13年(1874)、光绪32年(1906)、1931年续修。豫江公祠建于益阳县城,世才公祠建于马阿崆。派语:名世文彦,永绍廷 时,钦子应鼎,日大其光,维祖明德,克兆延昌,守在典则,序以伦常,善之庆余,孚乃家邦。

益阳徐氏

     始 祖万一公,迁居苏州洞庭东园里。十二派祖则穉公,原名起凤,字宗儒,号常乐,明崇祯间徙居长沙南门外惜阴街,清顺治11年(1654)复徙益阳西门内。明 正德11年(1516)始修族谱,2003年九修。派语:万胜仲尚余昂暹,晟旻晸昊可则联,伦明以正德纯全,永承先业之崇延,绍修书礼世相传,孝友端方希 圣贤,惇叙五典光祖泽,显扬青史垂千年。

益阳徐氏

     远 祖穉公,西汉桓灵间居南昌,为南州高士。后裔繁衍,分为八大户,每户以一丁供军务,驻守黄木邨堡。虽历晋宋梁陈及隋唐宋元,犹聚族世居丰城县黄木脑,人称 黄木脑徐家。始迁祖名辅公,与胞叔魏国公达佐明太祖定天下,明洪武3年(1370)由江右来长沙,任卫事,解组后迁居益阳十九都,落业严河南庙湾。五世衍 为永安、永兴二房。永安房七传衍为仁櫍、仁椓、仁彬、仁枫四支。仁彬公生八子:任一、伯二、侃三、信四、俭五、仪六、俨七、修八。伯二、俨七二支失传,衍 为六支。清乾隆19年(1754)建永安公祠于杉木桥,光绪31年(1903)又建名辅公祠于邑城东关。乾隆21年(1756)櫍、椓、彬、枫四支合修族 谱,同治间四支分修,光绪31年(1905)、1938年枫房又续修。咸丰8年(1858)彬裔六支合修,光绪13年(1887)续修,1924年、 1999年俭五房又续修。派语:名世文彦,永昭呈祥,钦子应鼎,日大其光,维祖明德,克兆延昌,守在典则,序以伦常,善之余庆,孚于家邦。

益阳千家洲徐氏

     始迁祖福文公,字敬典,号郁轩,河南开封府仪封县十六堡徐家庄人,明洪武初年,携子开、倡、宏、基迁居益阳,后宏迁云南,基返故里,开、倡落业土凌、小梓。1996年七修家谱。字派: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泽焕鸿章。

桃江高东坪徐氏

     始 祖秀武公,字圣跻,号毅斋,元末由江右旅游来湖南宁乡苦竹山,十余年后(明初)徙迁资阳桃花江高东坪(今属桃江县)开垦荒芜。至五世衍四支:文政、文敏二 公世居高东坪,文先公居廖家冲,文扬公居八都凉水桥。族谱始修于清康熙24年(1685),嘉庆18年(1813)续修,同治5年(1866)三 修,1916年四修,1948年五修,1995年六修,其时人口4321人(出嫁未计)。道光19年(1839)建宗祠于廖家冲。派语:秀景继必文,时升 廷尚爵,善应大世昌,国正日朝康,泰邦成显达,嗣宗立纪纲,起凤家声远,腾龙德泽长。

沅江乐山徐氏

     原籍江西南昌府,明万历间迁居乐山。派语:光裕容斯德,申和锡庆长,诗书昭楚国,孝友睦同堂。

汝城东山徐氏

     始迁祖天凤公,字腾云,明正德2年(1507)由广东乐昌县因人口繁衍迁湘,开基于汝城县文明乡东山,其弟天鸾分徙圆峰坪。族人分布于东山、长洞、沙洲坪等地。至1948年,已传19代,共3000余人。宗祠在东山虎形。

汝城 头徐氏

      始迁祖俨公,清顺治时自广东始兴县迁汝城县 头。

新田寿溪徐氏

     始迁祖齐贤公,字六四郎,南宋时因避金人之乱而自江西南昌县迁湘,开基于新田县明义乡寿溪村。族人分布于寿溪村、徐家铺、猫仔山。至1949年,已传27代,共1000余人。宗祠在寿溪村。

溆浦油洋徐氏

     始迁祖万世公,原籍湖北沔阳州。清初迁居宝庆,旋由宝庆徙溆浦油洋。

溆浦鹤田垅徐氏

     始迁祖伍公,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五开卫拨屯,徙溆浦鹤田垅。

宜章新坌徐氏

     明初由茶陵卫戍宜章。

麻阳大禾冲徐氏

     先世自江西徙湖南麻阳,首居铅子坑,二世朝龙、朝干于清咸丰初期移白泥田之大禾冲。字派:单子助朝庭,光祖元昌顺,宏开贤师钦,再经永懋银,安邦勤治国,发富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