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熊姓网 > 熊氏源流 熊氏源流

熊姓九个溯源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熊姓展区
第一个渊源: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因称有熊氏。

  在黄帝的后裔子孙中,便有人以黄帝居地之名为姓氏者,称有熊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姬姓熊氏皆尊奉黄帝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熊氏合谱。

第二个渊源:源于图腾,出自远古熊图腾神话,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考古学家在石器时代造型艺术中的众多动物形象中发现,熊具有特殊的地位。有一些反复呈现的动物形象,除了作为偶像而单独出现,还会作为其它神圣象征的隐喻关联物而出现。例如,美国考古学家金芭塔斯在系统分析了欧洲新石器时代陶器图案模式后发现有一种作为母神象征的网状纹饰:“这种网纹象征经久不衰地反复出现。在方形、卵形、圆形、菱形、膀胱形、三角形(女阴三角形)和带状纹中均有表现,还常常与动物形象相联系,如蛇、熊、蛙、鱼、公牛头和山羊头。”在金芭塔斯看来,熊和蛙、蛇这类动物都是作为复活女神的化身或者替身而出现的,并不只是代表该种动物本身。

在远古时代的中国北方地区,熊作为基本的图腾崇拜内容之一,其成为氏族名称、部落称号等是完全可能的,并逐渐向南方地区迁移和扩散,这在至今仍保留在一些少数民族当中的图腾信仰崇拜中可以得到证实。

  早期的姓氏与氏族部落名称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是根本的程度上体现了人类不同种群间的血缘关系,而氏族部落则是血缘关系的极端性标志之一,由这种关系形成的熊图腾部落,必然产生熊氏,而且,当比芈姓熊氏的诞生时间要远早许多,只不过,从姓氏学的角度观察,其立姓的时间起讫点并不十分清晰罢了。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商王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势力曾一度扩展至中原,与中原诸夏之间为争霸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成为成为春秋五霸之中的第三位霸主国。

  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

  (荆)楚国传三十一代、四十三位君主,国祚长达八百七十三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八百一十五年),前后共击灭、吞灭六十一个大小诸侯国,加之楚后怀王熊心属下大将军西楚霸王项羽所灭之秦王朝,共灭六十二个国家。

亡国之后,楚国王族嫡支之姓氏仍称熊氏,以念亡国。  

  芈姓熊氏族人皆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熊氏合谱。

  

第四个渊源: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苗族熊氏,出自战国时期苗族仡熊氏部落。

  仡熊氏部落在战国中期受楚国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至今,在湘、鄂、渝、黔毗邻地区自称为“仡熊族”的苗族同胞,在语言上仍保留有许多古楚语的成分。例如“仡”字,在古楚语中就是高大、威猛、迅捷的意思,是常用于表示有力量的一些词汇的头冠用字,仡熊族就认为本族人是一个威猛的民族。

第五个渊源: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

  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这四个血缘集团在普米族中称作“布”。

  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的古老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布”的原始名称分别是:冉祖布(绵羊)、拔佳布(锅)、尚布(熊)、搓皮布(马)。其中冉祖布和搓皮布主要分布在木里一带,拔佳布和尚布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

  联合为普米族四个布的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这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氏族”、“本牙氏族”、“穹·空尼氏族”、“嘎甲拉玛氏族”。

  普米族原本来没有汉姓,一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了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就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大军,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并由当地行政主管官员以汉字为其指定姓氏,从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

  其中,普米族源出尚布(熊)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部落,一律改称汉姓熊氏,而后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傈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傈僳族熊氏,出自以“熊”为原始图腾的五饶部氏族,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皆改为汉姓为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白马羌,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羌族熊氏,出自四川、甘肃地区白马羌中的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氏族部落。

  白马羌,在许多文献中皆称其为“白马藏人”,这是十分严重的民族属性分类上的错误,其民族自己也一直坚决反对用“白马藏”对其称呼,因为在历史上,藏族曾是白马羌的生死夙敌。

  在元、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氏族改汉姓为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