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迁徙河南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谢姓展区
河南省作为谢氏的发祥地及早期居住地,在谢氏中的重要地位早已为人所知。但该省的早期居民大多外迁或影响在外,留下的大多在接连的战乱中死亡殆尽,因而在当代的河南省谢氏居民中,大多认定是在明朝时由山西洪洞等地回迁而来的,并非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当地。比如,居住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东西谢营一带的谢氏人,便是清朝洪洞县移民的后裔。相传明末李自成军几乎把当地居民全部杀光,因此他们才在人清以后有奉命人迁之举。他们最初居住的地方叫做谢营,后在雍正年间一分为二,并因有东西之分而称东西谢营,其中西谢营便是他们的原居地谢营。当地的谢氏人口如今已达数千,尊谢义为始祖,并说他有子十人,除一人疯癫无后,都有后代传世。其中五人的后代现居西谢营,二人的后代居东谢营,一人迁居鲁山县桐河嘴谢营,一人迁谢庵。后来,在西谢营居住者又有人迁唐河谢岗、谢庄、谢冲、双桥等地,居鲁山者迁唐河营苍台谢家庄(原老鸹窝谢庄),居谢庵者迁瓦店等地。自民国以来,由此外迁者多有回村祭祖、修谱之举。他们分布在当地及附近的各自然村中,以及新野、唐河、鲁山、方城、湖北枣阳、襄樊等地,是一支有影响的谢氏支派。
与南阳谢氏不同,居住在今太康一带的谢氏人是在元朝由江南回迁而来的。他们尊奉元处士谢成为始祖,而谢成也被认为是魏典农中郎将谢缵的三十四世孙。谢成之后,这支谢氏人又分居于县中的柏岗、谢家堂、潮庄、槐邱寺、谢坡等地。如今人口约有四万之多。其中居谢家堂者是谢成次子谢叔宗的后代,是在谢叔宗孙谢斌、谢志时因避水患而迁居的;居槐丘寺者是谢成第三子谢季宗的后代,是在谢季宗之子谢敏、谢忠时迁居的;谢成长子谢伯宗仍留居柏岗一带。为了记述各支派的发展繁衍过程,该支谢氏人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6年)开始编修家谱,后又在清朝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两次重修,至1883和1985年再次续修,成为其一家之史的可靠蓝本。
今天居住在河南的谢氏人,可知者还有一支是从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居住在河南东部的永城市一带。据有关家谱记载,该支谢氏人最初与崔、张、陈三姓同宗,属于四兄弟,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随父由山西洪洞迁居永城古城村。其父见当地地广人稀,便让四兄弟各姓一姓,各属一村。其最初一、二代尚归葬沙士刘集公共墓地,其后便各营所葬,其中谢氏墓地在张氏村右。至民国时,该支谢氏人还与其他三姓人联合修谱,并述其渊源为“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在修谱时,其世代已传至二十一世,至今仍在当地发展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