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萧姓网 > 萧氏源流 萧氏源流

源于萧叔大心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萧姓展区

源于萧叔大心

 

    《世本》称:“子姓有萧氏。”子姓为殷人国姓,这是说萧姓为子姓分支,或者也可以认为萧姓出自子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得更详细:“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衍(kan),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这就是今天关于萧姓起源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即萧姓始祖是宋公微子裔孙大心。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历史故事。这段历史在《左传·庄公》和《史记·宋世家》中均有记载。春秋庄公十一年(前684),宋国入侵鲁国,两军在乘丘交战,宋国大将南宫长万素以勇猛著称,不料却被鲁庄公的暗箭射中,随即被鲁军上将生擒,致使宋师尚未站稳阵脚就已溃败。战事结束后,宋国请求归还战俘,南宫长万得以回到宋国。有一次,宋闵公戏谑地对南宫长万说:“原来我敬重你,因为你是员虎将;而今你却做了鲁国的俘虏,我不再敬重你了。”南宫长万听了既感惭愧,又很愤怒。二年后(前682)的秋天,宋闵公与南宫长万等人外出打猎,途中因事争执,闵公又以被鲁俘虏之事侮辱南宫长万,南宫长万怒不可遏,就遮蒙泽(今河南商丘县北)杀了宋闵公。随后,南宫长万回到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市南),又杀了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改立公族子游为君。

 

    至此,宋国大乱。公子御说逃奔毫邑(今河南商丘市北约五十里),南宫长万派弟弟南宫牛和将军猛获率军围攻毫邑。其他诸公子逃奔到萧邑(今安徽萧县西北)。宋国宗室、萧邑执政大心率群公子请来曹国救兵,先奔赴毫地解救了公子御说,在激战中杀死了南宫牛,猛获逃奔卫国。既而,大心又率军攻人宋国都城,杀了子游。南宫长万见大势已去,逃奔到陈国。大心与诸公子、大臣便立闵公之弟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随后,宋国从陈国、卫国要回罪魁祸首南宫长万与猛获,皆烹醢处死,叛乱至此平息。

 

    于是后来便有大心因功,被封于萧,子孙以封地为氏,萧姓由此发展而来的说法。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也说:“萧氏,子姓。杜预日: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就是说殷人微子的支裔大心被封于“萧”,从而“以国为姓”产生了萧氏。

 

    在大心的最初封地、今天的萧县之地,还流传着一个有别于正史的南宫长万叛乱的说法。背景基本相同,也是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有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南宫长万说:“像你这种曾被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一句话触到了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萧邑大夫大心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逐杀了南宫长万及其同党,平息了这次内乱。闵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后者可能由前者演绎而来,但都说明了一个萧氏后人大都认同的事实:萧姓发源于萧国,萧叔大心为得姓第一人。

 

    后来,据《左传》记载,宣公十二年(前597)冬,楚国伐萧,战争打得相当残酷,萧人虽也显示了一定的力量,然终不敌楚国,最后“楚子灭萧”,楚国占领萧地。不过没多久,萧邑又回到宋国,直至战国时期,萧邑才归属楚国。

 

    萧叔大心以封地为姓,改姓萧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萧姓第一人,即萧姓的始祖,其后萧姓家族在续家谱时基本上都追溯到这里。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和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元和姓纂》均赞同这种说法。《风俗通义》记载道:“宋萧叔以讨南官长万有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元和姓纂》也说:“宋微子之后,支孙封于萧,萧叔大心子孙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丰沛,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

 

    综合以上诸书记载可以得出,萧氏是出自古代宋国的公族,而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后裔微子所创,以奉汤祀。萧国又是微子支裔大心所建,那么萧氏的渊源,可追溯到商汤。

 

    将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把萧姓作为子姓的分支,即殷商的后裔。但是“殷民六族”中为何会有萧姓,或者说为何在殷人的子姓里会出现一个萧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萧”的本意上找寻,这里又有了萧姓产生的第四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