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契丹萧姓的扩延与转化
在早期,辽代契丹萧氏主要限于"审密氏"后族;之后契丹萧氏不断扩延,契丹审密集团之外的家族、部落也出现了大量的萧氏,主要有回鹘述律氏与奚族诸部。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娶回鹘人糯思的后裔述律氏为淳钦皇后,淳钦皇后的父亲回鹘人月槐在遥辇氏任官,娶辽太祖的姑母,生下淳钦皇后。淳钦皇后家族帮助太祖平定叛乱、建立契丹国,功勋显赫。淳钦皇后的兄弟萧敌鲁、萧阿古只,都为辽初大将。后来辽太宗又赐萧敌鲁的儿子小汉姓名萧翰。这些人原本都是述律氏家族成员,因淳钦皇后,而成为后族并改姓萧氏。此后这一回鹘述律氏外戚集团,包括它的远亲支系,都很快以萧为姓。
辽代萧姓除了契丹审密氏的拔里、乙室已部和回鹘述律氏萧氏外,与其有远亲近邻关系的奚族也出现了大量的萧姓家族。奚族与契丹本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北魏时分为两族,辽太祖时降服契丹,并被赐予述律姓。辽圣祖时,奚六部大王和人仕辽朝的奚族官员都用萧姓,成为契丹萧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裔出名的有萧观音奴、萧蒲奴、萧韩家奴、萧乐音奴等等。
辽代还有一些出籍宫户和各地部分官员、平民等等也以萧为姓。《辽史》中对此有大量的记载。另外,契丹统治者为了同化其他被统治民族,曾把耶律、萧姓赐予奚、汉等民族民户。如《辽史》记载:“萧十三,蔑古乃部人。”这个部落不属于审密氏集团,也不是契丹部族名,应当是邻边臣服的他族族名。随着其他的少数民族被契丹族同化而加入萧姓队伍,使辽代萧氏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随着辽朝疆域的扩大,契丹萧氏家族也迁徙到新占领的地方,使契丹萧氏分布更广。
在金灭辽之前,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契丹族人建立西辽王朝,称哈刺契丹人。据《辽史·西辽始末》记载,在西辽王朝中仍有很多人姓耶律和萧。西辽灭亡后,他们又逐渐融合到回鹘族(今维吾尔族)、波斯族中,其姓名也开始伊斯兰化,这部分契丹萧姓逐渐转化为其他姓氏。辽被金灭后,一部分耶律姓契丹人逃难到汉地也改姓萧。如元代姚燧《牧庵文集·承颜亭记》记载:仁卿名耶律恕,辽人后裔。因为金人厌恶耶律二字,就谎称移喇,后逃乱奔宋,再改名萧云。
金、元两代曾将契丹“萧”姓改写为“石抹”。但是在当时的史料记载中,萧与石抹二姓是互相杂用的。如在《金史》的传记中,有时称萧姓,有时则称石抹。《元史·萧拜住传》说萧拜住,“契丹石抹氏也”;萧怀忠,又作石抹怀忠。可见,“萧”与“石抹”在当时是通用的。事实上,审密、萧、石抹,在契丹语中是一个意思,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汉译而已。到了元代,大多数契丹人都陆续与汉族融合,萧姓本来在汉姓中就有,所以其中的萧姓家族大都自然延续了下来。另外有少部分契丹人融合到女真(今满族)、蒙古、高丽(今朝鲜族)等民族中,改用其他姓氏,但据史料记载,仍有一部分人沿用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