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闻姓网 > 闻氏源流 闻氏源流

文天祥与靖江闻氏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闻姓展区

文天祥与靖江闻氏

闻氏历史久远,闻氏之经历,多经变迁。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所云,闻姓氏唐末宋初才开始有其活动足迹。在此之前,史册上对闻姓的记载很少。据《风俗通义》的闻氏姓氏条上讲,闻姓是从“闻人”氏里分支出来的姓氏。而我们闻氏家谱中述说,我们是文天祥的后裔。

    闻人氏起源于春秋

    在靖江闻氏家谱中有这一说——古人既重贤又重姓。所谓贤者为官,受人尊重,但也有人认为,姓什么无所谓,视此为不肖之人。这不重姓氏就引发了姓氏的变异。

    然而改姓,易姓,姓氏变异亦常有之。其原因颇多,众所周知,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功,皇上赐姓郑成功为朱姓;有南宋岳飞被秦桧害死之后,岳家为避难,出外逃亡,改为姓丘的和姓山的,这姓丘的和姓山的是“岳”字上下分开的姓氏。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闻姓的变异有一说法,远在殷商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史记》和中国科学院社会姓氏研究所云:闻氏的祖先起源于少正卯。“少正”在春秋战国是官名(即大夫),其人姓“闻人”名卯,是鲁国的谏官大夫,弹劾朝中不为民而徇私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是重蹈史上言官同样的命运,被妒忌,逃脱不了蒙难的后果,被鲁王宣谕当诛,由孔子行刑,见史册。

    孔圣人由此事,识知仕途的艰险,遂辞官游历各国施仁政之说。由于封建王朝有灭族之律,其族人为避嫌少正卯的株连,纷纷弃齐鲁(山东)之地,潜豫晋(今河南、山西)两省,改“闻人”氏复姓为单姓字“闻”氏之姓。从此在典籍里,有闻姓是从“闻人”氏里分支出来的记述。这是“闻人”氏与“闻”氏的关联。

 

    文氏后裔流亡江苏

    文天祥于1277年抗元中,于江西永丰县境内空坑兵败,其妻子欧阳静娴和两个女儿被掳,押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这次兵败中,其次子佛生和文天祥的表弟文天祐(南宋度宗朝中贡生),随军在兵败战乱中走失,更姓易名流落他乡。

    文天祥于1278年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将张弘范所俘,押送至大都,在燕拘狱三年,时年四十七岁殉难。

    文天祥于狱中遗言其胞弟文壁,令文壁次子陞出继他为嗣。陞有二子:添八公和添四公。添八公当时为避元祸,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流亡出走,途中易文为闻,沿途经过湖南、湖北、安徽(绩溪),后到浙江吴兴县,最后落脚在江苏。

    英山、浠水的闻氏宗谱上,都认定文天祥是闻姓的始祖,在闻一多的传记中也注有他是文天祥的后裔。

    靖江闻姓的第一始祖为用庄公。用庄公之父闻天锡字元奎,为江阴县的教谕。那时天锡公兄弟三人。其二弟申锡迁如皋,三弟永锡迁扬中,天锡公在江阴为官任满,卸任后回英山太夫人处。所以用庄之父天锡公在靖谱上注有葬址无考。2009年,靖江在续辑闻氏家谱中,通过外查,查明天锡公葬在湖北英山县林家冲掌形山上。有石刻碑竖在那里。

 

    绍德堂宗谱见证,靖江闻姓是从江阴虞东分支迁来的,靖江闻姓又分南支和北支,南支住在靖江柏木桥(今为靖城镇辖区)西北方的常家埭。闻姓人员开始住到称为常家埭的地方,当时此地并无一户常姓的,均为闻姓。闻姓人员住在此地,为纪念祖籍之地常熟,便把居住地起名叫常家埭。

    闻姓的北支住在孤山镇西面的戏渔墩,今杨太村。靖谱的第一世始祖用庄公居住于此,是靖江闻姓向外发展的根基,故起名闻家老埭。从此以后,闻姓人员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

    在靖江称之老埭的数之无几,称为老埭的姓氏在靖江居住都有六七百年以上的历史,闻姓在靖江也时日已久。

    文天祥与靖江闻氏

    关于“闻出于文”,在闻氏绍德堂家谱中,认为闻姓是文天祥家族成员的后裔,这是由文天祥之孙“明”孝廉征甫公,在文天祥的招文袋中,发现遗有文天祥“闻出于文”的文天祥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