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仁和柴氏
柴道琳 柴有才 柴立新
杭州仁和柴氏,今杭州市余杭区三墩镇柴家坝村,村里多数是柴姓人家,面水而居。当你步入其间,与村中的老人闲谈时,他们就会津津乐道地与你讲起他们的祖先——明代正统初年的兵部尚书柴车(音jū)。遂平柴氏沧州柴氏为仁和柴氏的分支.
柴车,字叔舆①,钱塘人②,生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卒于正统六年(1441年)③。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开乡试恩科④。已是而立之年的柴车带着家乡人的众望,参加了这次考试,结果中得举人,第二年被选为兵部武选司主事,官居六品,不久转任员外郎。永乐八年(1410年),柴车随明成祖北征瓦剌⑤。因为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几年后,先后升任了江西布政司左参议、兵部郎中、岳州知府等职务。宣德五年(1430年),升任兵部侍郎。次年,山西大同府的屯田多被豪强霸占⑥,柴车奉命前去整治,收回田地近二千顷,巩固了军队的粮草供给。英宗初年,西部边境时常遭到北方瓦剌的侵犯,柴车被派往甘肃整顿军务,功绩卓著。正统三年(1438年),又率兵击退来犯的瓦剌军队,受到英宗奖赏。第二年,升任兵部尚书⑦。一年后,被召回北京,英宗皇帝特赐他回乡扫墓。正统六年(1441年)夏天,还朝不久的柴车已是67岁高龄,加上多年戎马生涯、又是旅途劳顿,便感染了疾病,不久就去世了。柴车过世后,英宗皇帝赐了祭品,并派舟车把他的灵柩运回故乡钱塘安葬,就葬在今天的瓶窑一带。
柴潮生,字禹门,浙江仁和(古钱塘,今杭州市余杭区)人。雍正二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大学士,九卿议覆御史。
累迁工部主事。乾隆七年,考选山西道监察御史。是岁旱,上降诏求言。潮生疏 言:“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风;益谦亏盈,检身之至理。臣伏读上谕有云:‘尔 九卿中能责难於君者何人?陈善闭邪者何事?’此诚我皇上虚怀若谷、从谏弗咈之盛心也。今岁入春以来,近京雨泽未经霑足,宵旰焦劳,无时或释。惟是天时雨旸,难以窥测;而人事修省,不妨过为责难。修省於事为者,一动一言,
纯杂易见;修省於隐微者,不闻不见,朕兆难窥。君心为万化之源,普天率土,百司万姓,皆於此讬命焉。皇上万几馀暇,岂无陶情适兴之时?但恐一念偶动,其端甚微,而自便自恕之机,或乘於不及觉,遂致潜滋暗长而莫可遏。则俄顷间 之出入,即为皇功疏密所关。伏乞皇上於百尔臣工所不及见,左右近习所不及窥, 朝夕愈加劼毖,岂特随时修省致感召之休徵已哉?” 寻迁兵科给事中,巡视北城。乞归侍母,孝养肫至。贫,以医自给。久之,卒。撰《儆曙斋医案举隅》一卷(1753年)。 引自《清史稿•柴潮生传》柴绍炳 (1616—1670) 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虎臣,号省轩。明崇祯生员。明亡,隐居著述。康熙间拒应博学鸿儒科。工诗文,在“西泠十子”中,文名最著。著有《省轩诗、文钞》、《省过记年录》、《考古类编》、《古韵通》等。
柴源,字瀚如,清代浙江仁和人,给事柴禹门女,孙宇奇室。著有《映雪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