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武姓网 > 武氏源流 武氏源流

定海武氏一族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武姓展区
武氏是个小姓,在定海屈指可数。武家无大屋,无闻人,本不能列入名门。几年前,笔者因采写台湾大律师武忆舟和金性尧夫人武桂芳两个人物,对定海武家进行了调查考证,得出结论:武家是清朝晚期的定海名门;武氏一族人才辈出,值得一书。

  一太公惨死后人大多转商

  定海武氏同宗同祖,排行:维书达理克振家兴,祖居大田院跟武家(陈子钧大屋旁)。追根溯源,一说武氏源出陕西,因战乱而移避至浙,最长之一支迁居舟山群岛;一说来自镇海武家桥。健在的武姓老人说,武家始祖是一清代武官,在一次战争中,被敌人砍去首级,埋葬在小欢喜山咀,坟墓大而气派,有石栏、三个拜台,坟碑雕琢花饰,人称大花坟,在当地颇有名气。武家太公入殓时,安装了假头颅,外界传言装的是金头,于是常有歹人觊觎墓中“宝物”。武家有很多祭祀田,以前清明时节,由各家轮流祭扫大花坟。

  武家始祖当的是什么官,后人说不清,只知太公留有朝珠、玉佩,还有件绿色的龙袍。子孙们将龙袍分割开,各得一块留作纪念。大房分得一块龙首,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藏于箱底,“文革”时怕惹祸水,付之一炬。

  太公因官而惨死,后人誓言不入仕途,大多经商。晚清,有不少武家子弟去上海谋生,有从事金融业的,有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高级职员的,也有当申报编辑的,多为白领阶层,薪金可观。没能耐的留在定海从事手艺。如岙山海防村武家的始祖就是大田院跟武家人。这个先辈带着徒弟们去岙山做木匠而安家落户,子孙繁衍成族。原住北大街15号的武理贵(已故),曾任定海县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他的爷爷是个鞋匠,他们都很穷困。

  武家祖先在城中置有许多房产。从大街朱家旁恒和酱园至中大街口蒋顺兴、蒋恒兴及街对面的商楼、铜店弄旁的陈师娘膏药店都是武家房产,后因辛卯大火毁于一旦,也有给子孙卖掉的,现只剩公墙边一幢开过何大全膏药店的商楼仍属武氏所有。东管庙弄老当店旁的一座小楼院,曾设过舟山报社,界石上刻有“武养正堂”字样,房主是武家人,任上海交通银行襄理。

  二赴沪子孙多有建树

  迁居上海的武家人多有所建树。民国《定海县志》“学位”一目中记载:武书尚,硕士,民国十二年美国一所大学毕业;武书常,文学士,民国十二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又去美国深造,转学理科),显然两位都是富家子弟。武书尚父武棣森,曾是民国时期定海中学名誉董事。能入此花名册的,不是大款即是名流,朱捷三、孙尔瓒、沈壬夫(沈椿年)、陈少梅、许廷佐等都在此之列。武书尚子武廷琛、孙武建绪均担任过申报编辑,写得一手好文章,解放后分别进入上海市文史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一女武联珠,建国初期加入上海电台合唱团。

  定海籍文史专家金性尧夫人武桂芳也是定海武家人。其父武焦青,南洋烟草公司职员,兄弟书珏、书光、书英,姐姐夭亡。武桂芳生性颖悟,好文学,中学念书时,就在报上崭露头角,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高中毕业会考,获全市第一。抗战时常跟随鲁迅夫人许广平出入难民营、工厂,采访报道抗战新闻。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犯上海,市民纷纷到乡下避难。武桂芳逃到定海亲戚家,遇见同是难民的金性尧。两人志趣相投,一见钟情,结为终生伴侣。初为人母后,即转换角色,当上了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武桂芳文笔漂亮,所写《怀远天的老人》一文入选2004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文分析题。她的散文集结成《我背上了十字架》一书。解放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很遗憾,要是她终身从事写作的话,世上定多了个定海籍女作家。

  三台湾大律师武忆舟

  武氏当代出类拔萃之士当属武忆舟了。

  武忆舟,原名武连奎,1922年6月3日生于定海。 1950年去台后,因怀念故乡舟山,更名“武忆舟”。

  武忆舟一家原住在总府弄蓝府后面。其父武达祥,天性聪颖,上海格致公学毕业,精通中英文,少年得志,任职上海洋行买办,后从事航运业,热情好客,善于排解纠纷,常帮亲友写诉状,是个“滥好人”。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武达祥的一小机帆船被日军劫掠。武达祥追至朝鲜外海,不幸被鱼雷击中,船沉人亡。由此家道中落,生活维艰。

  1937年8月13日,日军猛攻上海,十里洋场炮声隆隆。舟山中学毕业的武忆舟正在沪深造,父母唤儿回家乡。是时,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日声潮一浪高过一浪。 18岁的武忆舟壮怀激烈,加入国民党组织的定海抗敌后援会,担任收发、监印工作,并因此结识了长他十岁的远亲韩振庚鸟先生。韩先生时任国民党部队航空司令部情报总台派驻定海外岛花鸟、嵊泗、六横等地电台负责人。他十分赏识年轻、聪明、懂礼貌的武忆舟。在韩振庚鸟的栽培提携下,武忆舟参加空军行列,从事情报工作,调赴四川成都。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武忆舟随军返都南京,即赴北平军调部工作。后进入国民党青年军,在参谋处担任处理全师士兵人事之业务,深获上司赏识,不数月连升二级,晋为陆军少校。

  1948年,国民党部队败退江南,武忆舟随军撤到浙江宁波,又转至故乡舟山。他将居住在总府弄的母亲、外祖母和一弟一妹两个外甥迁居到陈子钧大屋。 1950年5月,武忆舟携一弟一妹和未婚妻随国民党军撤至台湾,被派驻台北办事处负责联络。几十万大军汇集弹丸之地,不少人饭碗不保,生活陷入困境,武忆舟深感行伍不是久留之地,于是重拾书本,就读业余夜校——东吴大学法律系,立志转业律师,以伸张法治,维护民权,四年后毕业。1953年,东吴补习学校招考法律系四年级学生,实授大学课程,武忆舟被录为试读生。在失学十数年后,已成人父的武忆舟,终于梦想成真,成为大学生中一员。 1956年,高考律师,在五百余名考生录取八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律师执照,开始了四十五年的律师生涯。

  武忆舟品学兼优,东吴补习学校一毕业即被聘为助教,再由讲师而晋升副教授、教授,先后在母校任职四十五年,其中二十余年不领薪金,以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恩。武教授治学严谨。 1959年夏起执教讲学。他自编教材,必一门一书,绝不偷懒,绝不沿用他人著作。著书立说前,对市场上的各种法律用书均一一阅读,而后执笔写作,不写出新意决不罢休,所写文章别具一格,见解独特,颇受读者欢迎。著有《民法总则论》、《公司法论》、《关系企业章》、《以债作股论》、《商事法总论》及“债法总论”、“高考辅导”、“民诉实务论”等讲义。其中数十万字的《公司法总论》于1966年公司法大修改前所写,费时三年,每晚写至深夜12时。随着法令之修改,《公司法总论》迄今再版十多次,深受法学界好评,被世界各国学者广为引用。他还担任过修改公司法委员会委员和台北市舟山同乡会理事、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常务理事、台北市东吴大学同学会理事及多家上市公司法律顾问。

  武氏后继有人,武忆舟的四个女儿,个个红颜不让须眉,在台湾完成学业后赴美深造,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均在异国成家立业。 武忆舟于2007年4月逝世,享年八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