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涂氏族谱涂氏源流记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涂姓展区
四川古蔺涂氏族谱涂氏源流记
中华涂氏网 2013年9月17日 涂氏
东南涂氏始祖钦公上溯涂山始祖朴公的世系,湖北孝感(本文称孝感版本)、江西丰城等地老族谱有较完整的记载,肇姓始祖为朴公(江西谱均作“樸”,即朴,孝感谱作檏,待考),于夏代封涂山。丰城、新建谱载钦公为朴公第79代孙,孝感谱则为第76代孙。孝感谱中68世祖之前世系与丰城谱比较,大致相同,以此可知,两地族谱的朴公世系,虽有差异,但源同一版本。这一版本何时为何公所创修,无记载。
二十年来,笔者搜寻古谱资料,一直以为,涂氏族谱中钦公以前的世系只有一种版本,大同小异而已。2009年3月13日,笔者应邀参加中华涂氏宗谱研讨会,贵州金沙县涂在良宗先生出示了另一版本的两本手抄本复印件(本文分称前、后抄本),两抄本都是四川古蔺县一位名叫启远的宗老所抄(本文称古蔺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其中一本相传于1930年代抄自江西总祠。两抄本比较,抄自江西的为详(本文称后抄本)。
古蔺版本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涂氏同宗谱记”,是涂姓姓前世系,世系始于远古祝融氏。祝融氏第5世孙朂其改姓公孙,第15世孙是轩辕黄帝,黄帝的第二十五子慎熙,在涿鹿之战中任副将,伐蚩尤有功,封嵞山为开国首君。夏代孔甲二年,在伯恢任嵞山国君时,嵞山国被陆终氏子昆吾国己樊的子孙所灭。伯恢三子:长子孟消,居住巢湖之东和当涂二地,以嵞为氏,为涂氏开宗之祖;次子仲都,以嵞山国名为氏;三子叔郅,仍以公孙为氏。
第二部分是“涂姓本宗世系谱记”,以孟消为涂姓开宗之祖。孟消的子孙历经姓风、姓塗、姓凃,其间还有改姓姓成、石、连、车、濮阳、申、湛、任、甘、巫、左、廋、郑、游、崔、黄、羌、终、孔、颜等的支裔。晋惠帝十二年(300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孟消的第73代孙涂钦,同众戡乱有功,封新吴侯,为东南涂氏始祖。钦公之兄亥昌一支,是古蔺涂氏之祖。
古蔺版本与孝感版本相比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版本。
古蔺版本的来由,其谱序说,宋哲宗元祐间(1086-1093年)的进士绣公,“隐居不仕,创修族谱。上至涂山氏慎熙,至慎熙九十二世琪,备录无遗,共成十卷,遗存于江西省南昌府及各省府县”。由此可知,在宋代,这一版本也流行于江西南昌及各省府县。
中华不少姓氏的姓源,也上溯至炎帝、黄帝。如张氏族谱的张氏姓源就上溯至黄帝之子张挥。殷商甲骨文以前虽无文字记载,但早在春秋时已有“自炎、黄而下,如指诸掌”的姓氏学家,后世所传的一些姓氏古老的姓源说,也许就是承传古代姓氏学家的学说,古蔺版本的涂姓姓源谅亦非据无所本。
中华姓氏文化璀璨,姓氏研究未有穷期。古蔺版本关于钦公以上的世系,今可能是中华涂氏族谱中的一个孤本,而它较完整地记述了涂山氏族源(是黄帝族的后裔)、涂山氏封国至消亡的经过、涂姓姓氏来由及其分支。藉此修谱,本谱遵从历史性、资料性的要求,简录其祝融氏至伯恢27代涂姓姓前世系和孟消至涂钦73代姓后世系,并经掌谱者涂在良宗先生校核,化身千百,供族贤作涂氏族谱谱学研究参考。
应该说明的是,古蔺版本的两抄本也经历代传抄后再抄录的,两抄本虽然明显可见同出一版本,但其所载,如出生年代、传生,并不完全相同。资料也有可能在传抄中佚失,如涂山国慎熙国君之后,前抄本说传十二世十五君,后抄本则说传十五世十九君,其叙述都不太清晰。编者整理时,以后抄本为底本,出生年代因世远难考,多已略去,仅录其承传世系和事迹,故曰简录。又因古蔺版本在本谱出版之际才发现,以笔者之浅识,难以考证古蔺版本与丰城、孝感版本何说孰是,故将古蔺版本列入附卷。
增泉谨书 2009年5月
附:涂启远修谱小记
涂启远,字鹏程,号荣昌(1898-1951)。自幼饱读诗书,任族中族谱编修总理。他三次独自徒步辗转于云、贵、川访查家族,走家串户,调查记录资料20余册。历时20余年,撰成《涂氏族谱》稿十余卷。用木活字准备排印之际,值解放。值此改朝换代,谱未印成,无奈之下,将谱稿及《涂氏同宗、本宗世系谱纪》(抄本,以下称《谱纪》),藏于瓦罐之中(部分谱稿连同其他珍贵修谱资料被焚毁)埋于住宅后的土坎中,命其子涂发玺精心看守,不得告诉任何人。至上世纪70年代末方出土。
据传《谱纪》抄自江西涂氏总祠(是亲自去抄或辗转抄来,不得而知)。笔者十余年来未曾在任何地方看见过与此相同的版本,校正都没有参照。
涂钦之兄亥昌公的后裔,全国均有分布。
贵州金沙涂在良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