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满族佟氏家族人口、居住地、祖墓地及扈尔汉墓考
人口居住地现状。哈达是满族佟佳氏后裔比较集中的区域,下哈达、小寨子、富尔哈、三家子、东沟、古塘、上年村等都有满族佟佳氏后裔居住,现人口愈千人。
祖墓地。当地的老年人都知道,下哈达村中学西山“佟家坟沟”为佟家祖墓地。哈达地区佟佳氏佟氏支系坟地多处,分散在小寨子、富尔哈等村落的群山荒野中,葬已故各世先祖千余。“佟家坟”为满族佟氏家族的祖坟,占地约百余亩,山前岭后墓葬数百座。祖墓区坐西北偏东南向依山势而建,现残存坟地大门石条数个和部分墙基。全长约近百米、宽50米,坟丘至上而下成“北斗星”带状排列,各世祖坟莹距离不等,但世代分明。东南最下方有较大型坟丘3座,成品字型状安葬,每座坟丘周长约25米、高4米,占整个祖墓区面积约三分之一。这几座坟莹,经过知情的几位家族人及抚顺市满族姓氏、民俗研究会的专家佟明宽先生反复核对,认定是前清重臣扈尔汉及二子墓。祖墓区有祖墓27座,其中墓前用各种花岗石雕制祭祀用古供桌的墓,有20余座。这些供桌标准不一,石材不是产于本地,从二世至十四世之前的墓有此神器,十五世以后没有这等物品。这种供桌是“佟家坟”所葬列祖在清朝时期富贵的见证物。其中最大的一个长1.37米、宽0.7米,图案精美,别具一格就布设在扈尔汉坟莹前。经核对三家子村佟贵德、下哈达村佟福绵二支家谱记载的已故各世祖先人,与葬在佟家祖坟处墙外的各世先祖坟莹并延其上进入祖墓区对号先祖墓,查实共葬有各世先祖十八代准确无误。其中墙以上墓园内共葬10世,墙以下及周边葬8世。七世祖扈喇琥原葬于此(根据2009年6月2日,佟贵余同其四叔佟福喜在回填被盗坟墓土时,发现有腐烂棺木残骇),其上有5世墓按年代推测是从外地迁来墓(因按年份推算扈喇琥1620-1644年时,可能到哈达落户,其墓上有5代人,要提早100多年到哈达葬,显然是不存在的)立始祖为二世祖颜图墨图,家谱记载的一世祖巴虎特克慎没有墓葬。七世祖扈喇琥的其中三个儿子及其部分后代人葬于“佟佳公爵墓”墓地,其他漂流何处不详。按祖墓对号得知,八世祖扈尔汉支系在祖墓区墓园内葬了三世先人,墓园东北侧葬4-5世先人墓,现夷为平地(据下哈达村主任张宝玉说1975年乡农机站学大寨平整土地,将佟家坟上面一块地的很多古坟莹推平,有墓碑和拴马桩等石器),其他先人没在此墓地,多在哈达后山几处佟家坟安葬,在下哈达村现有扈尔汉长子九世祖阿尔赛一支后裔近200余口人丁。哈达地方的满族佟氏多为胡施塔后裔。八世祖胡施塔及长子塔穆哈一支部分后裔葬在祖墓区;次子他库及其部分后裔在小寨子安营。八世祖萨木什卡这支先人,有三代葬于此,其下无墓葬,在哈达没有发现后裔。确定这支先人墓葬依据是家谱、史书、和石供桌,在这一大片供桌中八世祖萨木什卡的供桌有雕花且精美,其下二代都是官,与家谱和史书吻合,且都有供桌,其它世祖不具备上述条件。
八世祖扈尔汉墓考。据宣统三年(1908年)抚顺县知事程延恒编撰的《抚顺县志略》“文胜蹟略”(七略十五表)载“佟佳公爵墓佟佳公爵由扈尔汉赠勇号达尔汉墓在城东下哈达”。现以查清,前清佟佳氏七世祖扈喇琥及长子扈尔汉(达尔罕虾、呼儿哈)、次子胡施塔、三子萨木什卡及部分子嗣葬与此,当中一些先人都是清朝年间的官员,其代表人物是扈尔汉,故此,该墓地官称“佟佳公爵墓”。
扈尔汉是清初开国元勋,为什么没有墓碑?300多年过去了,没有墓碑就很难证明是其墓地,这确实是一道难解之谜。难说其详,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
史料证实,清初在努尔哈赤称帝这段时间,勋臣没有墓碑,有碑的都是以后年代所赐立。扈尔汉墓在祖墓区明显区别于其他墓葬,证据是:八世祖胡施塔之孙第十世公德生五子,其五子“一字排开”列葬于祖坟区南墙边缘,其中这五子之中五福墓是原下哈达村民佟福绵(现91岁)的十一世祖墓,民国时期他和爷爷每年为其扫墓;另外,三家子佟贵德一支十世祖也是公德,他家的第十一世祖图明图是五福的哥哥葬在其父墓下右侧,佟贵德的十二世祖淑泰葬在祖坟区墙外最有利的首位,其下,葬有至其大哥佟贵斌墓共八代先人,排序整齐分明。由此二家先祖墓证指引,断定十世祖公德的墓是准确的。又十世祖公德的墓在祖坟区中间段,仅此一座与两端上代世祖坟莹群相连。公德的父亲九世祖塔穆哈葬于其西北侧,上端与上代紧紧相连。约定俗成的墓葬规律是,公德墓向上连接的方向,只能是西北上方的九世祖他的父亲塔穆哈及先祖墓群。由此确定东北侧三座大型坟的主人,不是八世祖胡施塔支系,也不存在是其他支系的可能。根据哈达扈尔汉支系和胡施塔支系现有后裔世代交往情况,亲如一家,后代人始终相敬如宾,辈份分明。虽然在祖坟区扈尔汉墓其下只葬有二代四座坟莹,但以葬到南墙边缘的事实,扈尔汉后代的各世先人葬在祖墓区外周边一个村内,是可以理解为正常原因。按十世祖公德墓上排辈份,向西北是九世祖塔穆哈,向东北应是九世祖阿尔赛、布尔赛的墓,再其上是八世祖墓到顶,正与辈份相对。根据官方的记载“佟佳公爵墓佟佳公爵由扈尔汉赠勇号达尔汉墓在城东下哈达”。下哈达村佟氏的墓地虽然多处,但仅此一处,又仅此三墓,无论墓葬制式规模,物证都是唯一的,且有200余后裔世代居于该村。故此确定,这三座坟莹加其下的两座是扈尔汉支系的无疑,处于首端的坟莹是八世祖扈尔汉墓。
名人的墓葬大多是好地方,“佟佳公爵墓”祖墓也不例外。详观,八世祖扈尔汉墓背倚青山半坡之上,前方视野开阔,村庄、沃野、河流、山川尽收眼底。站于墓地远眺东南方向10数里之外,是哈达东沟村长白山余脉“望拨石”主峰,层峦迭障、高耸云端,脚下哈达河向一条玉带银光环绕,顺流远方。扈尔汉二子墓环抱父墓,虎视前方分坐于大河东西两岸的“青龙、白虎”二山峰颠,一代枭雄父子三人的墓列葬齐端,似利剑之锋直指南天,雄距门户与列祖列宗同銮,驾鹤“北斗”安寝地宫昼夜守望家园沃土,放马坡前威振天宇世代护佑“佟佳”子孙。当初时境,能选此上佳的“风水宝地”,非一般家族能办到的事。
八世祖扈尔汉墓何时移葬下哈达村?1623年冬月扈尔汉病逝时,“太祖亲临其丧哭之”,这么大的事如果发生在哈达肯定会传下来。说明当时扈尔汉是逝于辽阳都城,并就地安葬。据清朝的县政府1908年记录,“佟佳公爵墓佟佳公爵由扈尔汉赠勇号达尔汉墓在城东下哈达”。扈尔汉墓为什么会出现在下哈达呢?查证得知抚顺县的大山、平野中有很多前清墓地,绝非扈尔汉一人,在同一册县志里还记录了其他几个重臣墓地,说明县志记载是有根据的,同时也说明下哈达扈尔汉墓是历朝历代清政府很重视的一处墓地,并加以保护的文化古绩。观查扈尔汉及二子墓,会发现是同一时间修的墓,墓前的供桌成品字型摆放,面向前方三个方向,坟丘比其他祖墓要大三倍,三座坟莹制式相同,父子三人不是同时亡故。因此,推定是后人移葬来此。小寨子村佟贵林家谱有载,“扈尔汉二子:长阿尔赛、次布尔赛”。按三家子谱查发现扈尔汉后裔只有九世祖阿尔赛的一支后裔在下哈达,且在《通谱》中阿尔赛和布尔赛均被立传,其墓的供桌一样,而扈尔汉其他儿子的条件不具备,推测扈尔汉墓下面葬的应是此二子。还有,清朝都城迁至辽阳后,努尔哈赤把祖坟也迁至。“五大臣”从1620年开始一年死一个,努尔哈赤1626年去逝前,“五大臣”一个不在了,大多葬在辽阳。清朝都城迁到沈阳后,黄太极继位,后将其父葬在沈阳东陵,把祖坟又迁回新宾县永陵,大臣们的墓葬随之相继从辽阳迁走。扈尔汉的后人肯定不会扔下先人不管。据此,迁葬下哈达的时间,应在1626-1644年间。
谁修的墓园?据下哈达老户村民周连志说“听老人讲佟家坟是“三鞑子”所建”。据析,佟家有能力建墓园的族人并排行“老三”的有二人,一是八世祖扈尔汉三弟萨木什卡,曾任工部尚书,被革职后又复任,但没有发现其后代在哈达,故修坟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扈尔汉的三儿子浑塔,承袭父职,后被黄太极“革职”,没有被再起用。因为顺治(1644-1661)年间世祖章皇帝重新封授扈尔汉五子袭职。浑塔袭职的时间应该定格在1624至1644年之间,哪年被革不清,在这二十多年间,将其父亲和两个哥哥的墓葬迁到和爷爷扈喇琥、叔叔胡施塔等家族墓地同葬的可能性最大。又“康熙三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巡至盛京,特遣大臣往墓奠次”。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没有记录。康熙三十七年是1699年,这个时间距扈尔汉去逝已经76年。佟家饱经磨难,氏族后裔青壮年都“从龙入关”了,辽阳不大可能有佟家直系后裔居住了,就是有也是以后若干年回到辽阳的。当时,佟家的后代人也决不会把先祖扔在异地不管。扈尔汉的墓不会70多年以后才有后代人迁葬,如果是在辽阳首葬,别说70年没人管,就是30年,可能影子都找不到了。即使不是“三鞑子”所建,顺治初年,这个时期在朝当官的佟家人比较多,也是兴盛时期,辽阳据抚顺不算远,把扈尔汉墓移葬老家下哈达村与其父同葬一处也是可能的。
由以上传说、史记、家史分析,康熙三十七年派大臣为扈尔汉扫墓的地点应当是下哈达村,否则就不会传下来各朝当地清政府公文记载:“佟佳公爵墓佟佳公爵由扈尔汉赠勇号达尔汉墓在城东下哈达”这段史实。综上所续,确定扈尔汉这座无碑墓在下哈达“佟家坟”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