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童姓网 > 童氏源流 童氏源流

前童塔山童氏源流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童姓展区
前童塔山童氏源流  

  

        塔山童氏,据可佐证的《黄岩上岙童氏宗谱》表明,最早源出桐庐怀德里。唐朝末年,黄巢造反,童氏不予迎合,忠以勤皇,因而为黄巢所忌恨追剿,童氏只得徙居江西、兰溪、临海等地。又据《临海赤缪童氏宗谱》记载,时居赤缪的童氏兄弟,长房留居赤缪,二房徙迁黄岩上岙。塔山童氏鼻祖潢公,则系出黄岩上岙。据《黄岩上岙童氏宗谱》载,潢公排行第132。

        南宋绍定6年(即公元1233年),已是迪功郎的潢公,因慕四明山色,欲往游历,经此途中,见塔山峙立,弩山伏卧,四周已有零星村落,以为天赐良机,就用蓍草占卦,得应吉地,遂筑庐定居。

       潢公生有三子,长基,次发,三远。经过五代繁衍,至元朝末年,第六世已有男丁29人。大约在我五世嫡祖文翁公时,塔山脚下惠民寺住僧与附近散姓打了场官司。主要是附近租种寺田的散姓,与寺僧发生了矛盾,寺僧一怒之下,弄出了人命,以至官司缠身。疲于讼案的寺僧,屡屡向我祖告借典当。官司了结后,寺僧虽减罪从轻,但已无力还贷。事已至此,我祖不予催还,反而将惠民寺的田簿当契,全部还给寺僧,并当面烧毁。

       寺僧主持感动,情愿将寺基及四周田园,全部卖给我祖作住基,他们就迁居到罗家岙倒骑龙,另作寺居。

       这以后不久,六世祖释卿公诞生了。释卿公娶罗氏(即方孝孺为之作传的罗贤母),生四子,就是今天大房伯礼公,二房伯言公,三房伯诚公,四房伯谦公。

       塔山童氏的传人均为这四房的后裔,也即是潢公长子基公的后裔。那么,还有二派叔祖的后裔呢。这就得从元末明初这个特殊社会环境说起。

       释卿生活在元末这个民族、社会矛盾空前激烈时期,但他仍然洁身自好,,在世时,不媚官府,不结匪类,几个儿子都在寻到得很有出息。特别是长子伯礼公,人长得很帅,身材魁伟,目光炯炯(方孝孺语:秀目长身),却有又注重道德修养,这自然成了各路豪杰物色对象。

       这时候,在推翻元朝的几路豪杰中,浙东要数方国珍。方国珍是黄岩人,同居住在村北后方方氏人家有同宗之谊。故后方成了方国珍活动的根据地之一。方国珍经常在这一带活动,闻伯礼公之贤,指示他的高级幕僚詹鼎(紫溪詹家人),以书信形式邀请伯礼公入幕。伯礼公没有答应,推辞掉后,就去邀请刚从宋濂那里学成归来的方孝孺,在新筑的石镜精舍里,给子侄讲道解惑。

        就是这两件事,致使祸难接连。现实方国珍同朱元璋反目,方国珍不敌朱元璋后朱元璋视同方国珍有染指的人均为异己,这就是世人所谓“兵稍案”。因方国珍有书于伯礼公,朱元璋就将伯礼公流放到南京高邮卫邹百户队下屯田服苦役,并且世代相替,直至清朝初年才解除。后是方孝孺下屈朱棣的威武,拒绝起草登基诏书而遭磔血金陵,祸及十族,这就是世人所谓的“沾亲案”。

       遭此二变,旁支裔亲为免受牵连,除老死戍所外,几乎全部逃散殆尽,以免世受其苦。而在外地为官的子孙,则在当地隐居起来。如潢公二子发的后裔有叫童栗的,在庆元府(今宁波市)但司法参军,鼎革后就让子孙在附近定居下来。潢公三子远的后裔,有叫童惠的,元时任平阳知州,其子孙有在朱元璋帜下讨伐方国珍的,自然沐恩加封,世受其荣。他们大多居住在今天的平阳童桥和瑞安篁坑一带。近年来,两地互有往来,平阳后裔亦来人拜祭潢公墓陵。

       其他旁支如六世祖仁公任肃州(今酒泉)知州、义公任陕提举司,宦游后是否告老还乡,谱中失纪,其后裔是否就在那里生息繁衍,尚未可知。乾隆初年的天台名生,夙传系出宁海塔山,但未知出于何支。

       留在塔山脚下潢公的长房裔孙,虽历经劫难,仍顽强地生存下来。他们以诗礼为家训,以勤俭为则,拓产置业,筚路蓝缕,代代不息,世世相传,终于使塔山童氏成为邑内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