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汤姓网 > 汤氏源流 汤氏源流

唐姓改汤氏源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汤姓展区
唐姓改汤氏

     唐姓出于古天子唐(汤)尧,唐尧初为帝挚臣,因初封于陶,后封于唐,故而号“陶唐氏”。虞舜时,唐尧之子丹朱初封于唐,后改封于房,因而曰:“唐(汤)丹”。夏时,唐丹后裔刘累,再封唐(汤)侯,其后裔为唐姓。

     汤武王履,生于汤里(山西运城)为夏臣。《左传》曰:“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大夏之墟,今汤里也。《帝王世纪》曰:“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故名履,字天乙,是谓成汤,丰下锐上,析而有髯,倨身而扬声,长九尺,臂四肘。”扬声即大声,大声则曰:“啺或唐易,”今之“唐”也。因而成汤又曰:“成唐。”卜辞曰“王乍大邑于唐且”,即“作大邑于汤社。”王国维曰:“案唐即汤也。”朱芳圃曰:“按唐即汤,卜辞之唐,必汤之本字,后转作旸,遂通作汤矣。”罗振玉曰:“古唐、汤、荡相通。”《史记·宋微子世家》:“宋杀大夫唐山。”即《左传》杀宋司马荡(汤)泽也。而江苏武进唐村,溧阳唐村居民皆汤氏,实为汤村也。临川唐公庙则是汤显祖家塾,唐公庙所祭汤显祖23世高祖,唐禧宗时抚州路宣慰大夫汤宝亭之庙。因唐、汤二字古时同音通用,因此史书皆曰:“成汤为成唐”。

     汤武王革夏建商,立都于河南商丘,因运城汤里为其诞生地,故封子于汤里,为“唐(汤)侯”。《括地志》曰:“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州汾阴县北。”蒲州今运城永济县是也。因唐国在殷都之北,商殷之时,称其为“北殷氏”。《史记·殷本纪》索引曰:“然北殷氏盖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也。”

周成王时,北殷氏唐侯举兵反周,被周公旦平定,将唐邑改封给周成王弟姬叔虞。《史记·晋世家》曰:“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周成王迁成汤后裔唐侯子孙于杜邑(陕西三原县),封其为杜伯,因为唐姓,故曰:“唐杜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子孙居杜城。”《范匄》曰:“在周为唐杜氏。”即指此典。杜伯被周宣王之妃诬告,无罪被杀。《周春秋》曰:“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因汤人信巫故认为灵魂不死,可追索仇人之命,因而编造出周宣王死是杜伯幽灵所为。杜伯死后,其裔分为汤氏、唐氏、杜氏、范氏、刘氏、土氏、郇氏,汤氏奔西戎,被诸戎推为“西戎君”。《史记·秦本记》索引曰:“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徐广曰:“一作汤杜,言汤邑在杜县之界,故曰汤杜也。”皇甫谧曰:“亳王号汤,西夷之国也。”

     周幽王宠褒姒而废太子姬宜臼,国舅申伯怒联犬戎杀周幽王,立宜臼为天子,是周平王。《史记·周本记》曰:“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甑、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洛邑,以避戎寇。”

     西戎君汤王驱逐周人在陕的势力后,回驾杜邑,重建亳国,并杀周大夫秦仲。《史记·秦本纪》曰:“西戎杀奉仲。”因而汤亳王与嬴秦侯结为世仇。周平王无力夺回祖居地则与秦襄公盟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公元前714年秦宁公开始东征荡社与亳王开战,历经数年,终灭亳国,而居其地。《史记·秦本纪》曰:“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十二年,伐荡氏,取之。”秦亳大战,决定二者存一,因而汤氏亦拼死一战,秦宁公则于十二年伐荡时,被汤氏杀死。

     汤王战败后逃到北地郡建帐,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计,攻占北地郡和陇西,灭西戎14国,开地千里,成为西方霸主。汤氏余部败逃湟中(青海西宁),建青唐城,中原诸侯则称其为“羌王”。羌字从羊,《山海经·海内经》曰:“枭阳国。”《左思赋》曰“枭羊国”。故可知羊与阳二字上古时通用。而阳与汤二字上古时亦通用,因此羊与汤相通,并连用。古有羊汤水,炎帝蚩尤之国也。羊汤又读羌唐、羊肠。因羌出于汤,故诸侯称其部为“唐旄羌”。旄又作髦,北殷氏一支。《史记·索隐》北殷氏“系本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唐旄羌即汤氏与旄氏合组而成,故有此谓。

     秦历公时,兵伐渭首,震动湟中,唐旄羌、发(亳)羌随羌王卯南出赐支河,西徙数千里入藏,唐旄羌驻牧于藏北羌塘,成为藏族的始祖之一。发羌为亳王嫡裔,又音亳羌,入藏后定居于雅隆地区,建“大蕃国”,音译为“大亳国”。公元663年大蕃国王松赞干布移都拉萨城,并尊汤人之俗,立国于山巅,建立西藏第一个统一国家“吐蕃”,音译为“杜亳”。拉萨在藏语中读“惹萨”,惹藏译为“羊”, 萨藏译为“土”,全译为“羊土”。而羊与汤可通用,土与杜亦可通用,因此羊土又称“汤杜”,因知大亳国之都拉萨之名,源自于陕西杜亳国的汤杜氏,而汤氏则成为吐蕃国贵族,吐蕃赞普即称“汤”。汤在藏语中译为“千里之王”;而蒙古语称藏族为“唐古特”,或“唐兀”、“唐兀惕”。元时,在西夏党项羌族(傥女娲后裔)居地建省,史称“唐古多省”。隋唐之时,吐蕃将帅中有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皆历史名人,明时古籍记载:藏族有汤汤部族,汤氏为藏族姓氏之一。

     因唐与汤同音同义,同出一宗,所以唐氏改姓多改汤氏。明江苏嘉定人唐蟠,字穆如,号冰庵,明崇祯年诸生,王时敏弟子,著名书画家,著有《柳东阁诗草》、《睡贤处稿》传世,其改姓为汤,史称其为汤蟠。唐氏改汤氏,成为汤氏的一支。

     清寒斋汤学良1994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