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汤姓网 > 汤氏源流 汤氏源流

殷姓改汤氏源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汤姓展区
殷姓改汤氏

     古史曰:“西王母生殷侯。”殷侯居地为溵水,因殷与胤、阴二字同音通用,所以,殷侯居地又称胤邑、阴山,其族被称为“阴戎”,其君为“胤侯”。《史记》曰:夏仲康时,羲和氏沉迷于酒,废时乱日,王命胤侯征之。《尚书·胤征》记述了这段历史。

     商天子盘庚时,为改变殷人的恶习,率殷人迁徙到殷墟(河南安阳),古称“北蒙”,盘庚改国号曰:“殷”。传八代,12王,历273年。因殷承传于商,所以,殷又称“商殷”,而河南固始县的古溵水,后改为“商水”,今则称“汤水”,因而殷、商、汤三字同义,历史上可以通用。当殷天王之位传至殷纣王辛时,因纣王无道,周武王趁势起兵渡过孟津,在牧野击败殷军,周武王攻占殷都朝歌(河南淇县),乃灭殷。周武王为笼络殷民,封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为殷侯,祀殷。

     公元前1063年,周武王死,周成王即立,因其年少,周公旦摄政,姬姓诸兄弟不服,因而造成了西周内哄。奄侯是殷侯的宗亲,他对殷侯武庚说:“武王死,成王少,周公见疑,此建百世之事,请举事复辟。”于是殷侯武庚禄父趁势率蒲姑、潭、鬲、徐、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秦、齐、郯17国诸侯,并联合姬周诸侯管叔、蔡叔、康叔发动复辟之战,攻城掠地烽烟四起。周公旦为平定此乱,赐齐侯吕尚斧钺,准其征伐东至海,西到河,南抵穆陵,北达无棣广大区域内的五侯九伯,拖住山东殷诸侯支援殷侯武庚的军队;又令儿子姬伯禽代其就封鲁侯,联合其七百里辖区内的小国,阻住徐淮殷诸侯北上与山东殷诸侯会合,西援殷侯武庚;又命吴侯攻徐、淮、熊、盈之后方,使其不能全力北上;又分兵燕侯昭公东拒辽、冀殷诸侯,而后亲起大军伐殷侯武庚禄父。殷军苦战三年,因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入秋之后,守城的殷军暴饮,以酒御寒,周公旦乘殷军醉入梦乡之时,突然发动总攻,殷军无力抵抗而败,周公旦逐平定殷侯武庚禄父之乱。

     周公旦以成王之命封弟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殷墟,领殷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七大宗族,殷侯武庚禄父庶裔则以国名为姓,称殷姓。殷民不服周治,周公旦担心康叔年少,乃教他:“必求殷人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卫康叔至殷,虚心向殷长者求教,知殷之亡于淫与酒和妇人用事,乃下令禁止,殷人乃服,殷姓至此为卫国臣民。

     卫懿公9年(公元前660年),长狄族灭卫,杀卫懿公。齐桓公助卫重新立国,为卫筑楚丘城(河南滑县),殷姓随旧主卫君迁楚丘定居。卫国重振后,立都于河南帝丘(河南濮阳西南),殷姓亦随卫王族迁濮阳。公元前254年魏安僖王灭卫国,至此卫国沦为魏国的附庸国,卫侯朝魏,被降为卫君,魏安僖王囚卫怀君,改立其弟元君。卫元君14年(公元前241年),秦军拔魏国朝歌及卫国濮阳,置东郡,以濮阳为东郡治所,迁卫君角及卫王族于河内野王(河南沁阳)太行山下安置,为秦国附庸,殷氏贵族亦随卫王族迁至野王定居。刘邦建汉,野王殷续以功封于陈郡长平(河南西华),其后裔衣领相继,成为长平上族,西晋之时,殷姓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崔、卢、王、谢、郑”五大门阀,位居第6大门阀地位,而长平则为殷姓郡望。

     宋太祖赵匡胤建宋,因胤与殷二字同音通用,南唐丞相殷崇义为避宋太祖名讳而改名汤悦。南唐亡,汤悦归宋,封为光禄大夫,位显三朝。宋代编史,殷姓历代高祖皆因避宋太祖名讳被改写为汤氏。晋代名将殷诰、殷仲堪在宋太宗编《宋钞本洪范政鉴》书中,则被撰为“汤浩北征”及“晋柱国大将军汤仲堪”。而《汤氏宗谱》则将:唐代末年名臣殷文圭、殷鹏改写为:汤文圭、汤鹏。因此,殷氏改汤氏,为汤氏的最大一支。

     清寒斋汤学良1994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