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岑姓网 > 岑氏源流 岑氏源流

上林岑氏世家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岑姓展区
上林岑氏世家

                  上林岑氏望族

     望族对于地方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深入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首先必须了解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世家望族。因为它们是地方文化的主要承衍载体,折射着地方文化璀璨的光芒。

     慈溪现境内的世族肇始于晋唐时期的虞氏家族,承于宋元,而独盛于明清。上林岑氏则鼎盛于元朝,上承宋末,下衍明初,播于清朝,贯串了将近整个近古时代。与慈溪的其他大族一样,上林岑氏也是北方移民。岑氏以国为姓,望出南阳,北宋末年始迁至浙东。当时北方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而江浙一带却维持着相对的和平与安宁,经济文化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于是,吸引了大量的“衣冠之族”南渡定居。岑氏祖先景佺公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护驾南渡”,定居到明州之车厩的。

     南宋中叶, 景佺之孙六二公岑肃,带领三个孙子万二、万十六、万十九再次从车厩迁居到上林乡三山之阳,成为上林岑氏的始迁祖。

其中万二生有四子,共计九孙,以后都迁到了慈溪鸣鹤场,世称“鹤皋岑氏”。

万十六名斌,生有三子。

        长子森为后宅宁先堂分祖,

        次子全为前宅章庆堂分祖,

        季子林为西宅爱悫堂分祖。

万十九名武,为老西宅怀本堂分祖。

     自上林始祖六二公以下,岑氏家族出仕者代不乏人,仅前宅章庆堂一派就有67人之多。尽管不是清一色的科考出身,进士、举人之外,既有征辟荐举,也有承荫世袭,另外还有通过捐纳进入仕途的,但仍不失为仕宦之家。

     最早登录史传的显宦是六二公的曾孙岑全。

     岑全(1215—1288)字全之,南宋嘉熙间两贡于太学,后来以词学擢第,授予临安府教授之职,兼诸王府赞读。淳祐初,进太学博士,兼宗武二学,旋试秘书省校书郎。他秉性耿直,不屈权贵。有一次与同僚轮对,竟然声称枢密院的人都是庸鄙之材,只知道培植党羽以自封,全然不顾国家大计。因此结怨枢密院,出监婺州酒税。在婺州任内,偏偏又遇上了水灾,情势非常紧迫。眼看百姓流离失所、忍饥挨冻,岑全心急如焚,只盼着朝廷的振恤使能早些到来。可那振恤使者根本没把婺州的灾民放在心上,姗姗来迟。岑全不禁怒从胸出,当面数责了使者。这令使者颇为尴尬,既而大怒,结果岑全索性挂冠弃职了。

     岑全的心忧天下和正直敢言,深为邻县的同僚黄震所钦佩,黄震的为官清正、博学明理同样令岑全折服,两人便结成了儿女亲家。黄震季子叔英聘娶了岑全的女儿新十二娘子为妻。

     作为南宋大儒黄东发的儿子,黄叔英的家学渊源自然了得,当时的士大夫莫不称羡“岑氏善择婿”。叔英曾经在岑家设教,以《诗》、《书》教授子弟,“彬彬于于,钩深纂玄,融液品节,各就条贯”。天资聪颖、刻苦用功的岑氏子弟经过名师的点拨,变得更加出类拔萃了。延祐五年(1318),岑良卿以《诗》义上礼部第二,登是科进士。并在泰定间(1324—1328)出任东平宣副抚使、知府事,历官至奎章阁学士。紧接着,良卿从弟士贵又联捷辛酉科进士,后出为黄岩县官,惩治贪吏,不畏强御,颇有政绩。

     元朝的科举制度与他朝不同,有资格参加会试的南人,三年之内只有75名,而最终录取的仅为25名。如此激烈的竞争,岑氏兄弟竟能联取之,可谓“盛矣哉”! 其后,一直到明代初期,岑氏家族尚有十余名贤德通过荐举,以征辟的身份进入仕途。明代中期以后的岑氏子弟,在科举场上虽然未能尽如人意,但出仕为官的人数倒并不见少。

     上林岑氏之所以能以世家望族见称,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仕宦之众,其在节操、诗文乃至棋术、医道这些在古代被称为是方伎的门类上也多有建树。

      元代岑氏之贵盛,多以科第显世,良卿、士贵的从弟安卿却“独隐居乐道,以名节高天下”。

岑安卿(1286—1355)字静能,号栲峰,自幼深受儒学熏陶,十三、四岁便初通经书意旨。受老师厉元吉的影响,

          不喜科举之业,乐于圣贤之道。他尽管隐居在偏僻的上林湖畔,慕名者还是纷至沓来。元至元年间

          (1321—1323),朝廷下诏求贤,安卿数荐数辞,始终不肯应征。但对于造福桑梓的事,他从不推诿。

          至元元年(1335)夏,姚北海溢,上林至兰风数十里地一片汪洋。余姚州判叶恒特地找安卿商量对

          策。于是他建议叶恒按田亩缴粮后,免除其他全部课徭,使百姓能全力以赴筑塘保田,并且必须建石

          堤,以免后顾之忧。还当场捐助一千多石粮食,请叶恒免计上林田亩,以解乡民之急。叶恒一一照

          办。他又请安卿协助修筑海塘,管理财务,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且所筑海塘较为巩固,此后百余年

          无重大海溢灾害。当时民间歌颂赞扬:“姚民半鱼,叶侯作堤。叶侯作堤,岑公实尸(意为主持)。”

          表达了人们对叶恒及岑安卿的感戴之情。

          平常,安卿终日与处士王毅等放情于林湖、栲峰之间,啸歌自得,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其诗可

          与高翥媲美,有句如:“平生耕稼心,愧此老贫躯”、“老成愧苟得,童稚羞无官”、“我穷不出门,

          颇觉天地窄”,简洁地写出了他“唾弃富贵”,以布衣为乐的品性。所著有《栲栳山人集》3卷,收

          入《四库全书》。安卿以后,岑氏家族诗人辈出。

岑宗鹗字秋高,号道川,明洪武初举茂才异等,任训导,历授翰林院典籍。著有《锦囊诗集》。

岑琬,明景泰三年(1452) 制科征辟,天顺元年(1457)再召。有七绝《钱塘偶成》收入《明诗纪事》。

岑振祖(1754—1839)字镜西,清嘉庆诸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吟咏诗歌,尤其推崇岑氏祖先岑嘉州。他博学

              多识,通晓前辈掌故,客游江南最久,晚年回到家乡,与同郡邬鹤征等结泊鸥吟社,以年

              高为之长。著有《延绿斋诗集》十二卷及《镜西漫稿》。曾孙应麟,会稽诸生,亦有诗名。

岑沆字西麓,号白斋,岁贡生,博览群书,精制艺,善诗。与高菊荫、叶白湖辈相唱和,尤长古文。

岑省安字靖方,号纯斋,好古敏求,博闻强记。善诗词,尝与族人岑沆、岑济相唱和,雅有元白遗风。及卒,

              岑沆挽联有“情缘自昔都能了,诗债於今尚未清”之句。

岑鼎字序东,号云泉,安卿十五世孙,著有《绿水园诗稿》。

     其他擅长诗文的上林岑氏族人还有岑宗綮、岑袭祖、岑黼、岑鼐、岑梦青……

     这份长长的诗人名录,分明展示着一个望族清晰的文化传承脉络和深厚的积淀。诗文之外,方伎与游幕异峰突起,仕途不再显赫的上林岑氏依然保持了作为地方大族应有的声望。

岑宗纹字守黑,明永乐间在世,虽然科考并不得意,但他弃儒从医,进而“精岐黄术,以儒医名闻省垣”。卒

               后以“医仙”的身份奉像于杭州吴山的药王庙,并获得了赐谥“静惠”的荣显。

岑伯高素行端介,立心忠直,“以儒士游横州、南宁间”。广西的士大夫和土官等都非常钦服他的廉信品

               格。明嘉靖六年(1527),思田土酋卢苏、王受公然反叛,妄图分裂。朝廷命王守仁总督两

               广兼巡抚,王守仁刚到广西就将岑伯高引为“深谋密计之士”。伯高“潜开默导,以合机”

               使一场延续两年之久的叛乱在旬月之间得到化解。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岑伯高坚持不肯接

               受,其格尤为高尚。

岑原道秉性狷介,志趣不凡,尽管为了生计不得不奔走四方,以清客的身份依附于缙绅之门,但还是凭着他的

               博闻强识和独到的史学见解为中国方志史留下了嘉靖《会稽志》和嘉靖《余姚志》。后人评

               价他“为志颇有史法”。

岑乾自幼跟随父亲游历四方。有一次到了杭州,竟然一整天不见他的人影,家人急得团团转,后来一问,是

               被一群儿童叫去下棋了。从此棋艺大进。嘉靖中游历京师,与国手颜伦对弈,屡战屡胜。而

               颜伦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手”,岑乾从此声名大显,“姚江小岑”的名号就载入了中国围棋

               史,岑乾成为明代六大国手之一。所著有《弈选》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大概是岑乾的

               棋艺在常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的味道,因而《岐海琐谈》一书中便留下了“岑小峰月夜观仙

               棋”的记载。

  

     虽然,明清时期的岑氏先人科考仕途较为岖仄,但他们并没有一味消沉,而是转向了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重新演绎了尤为精湛的生命之剧,为后人留下了一帧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

     综览上林岑氏望族自宋及清的发展轨迹,再反观慈溪现境内其他望族的历史,别有一番深长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