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佘姓网 > 佘氏源流 佘氏源流

潮州市佘氏源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佘姓展区
潮州市佘氏源

1、潮州佘氏源流及始祖

       潮州佘氏以晋帝改姓视为本姓发源,以佘讽更姓名为佘顽为得姓始祖,派系出自安徽新安。

       自一世佘顽传至第二十二世佘钦,字正国,进士出身,唐代开元八年(740年)官拜集贤院大学士,典籍记载其籍贯为江西南昌,曾被唐玄宗御赐郡望南昌,及后迁居安徽新安(今安徽歙县)。佘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有正式典籍可考的佘姓名人。生有四子:

长子佘荣华,官至重书舍人,其后裔衍分江西派。

次子佘明,其后裔衍分福建莆田、广东顺德派。

三子佘院,字景瞻,其后裔衍分广东潮州派。

四子佘阁,无传。

       据新加坡《佘氏祖派渊源》一文所示,佘钦第三子佘院(廿三世)的裔孙佘守之(廿九世),宋时官授从政郎,后自安徽新安迁居广东潮州。则可见佘姓宋时已经入潮,但是目前潮汕地区的佘姓都以佘宽大  为入潮始祖,并非以佘守之为入潮始祖,个中岂不奇怪,料是有误。

       佘守之(廿九世)的曾孙佘公育(卅二世),号南昌,生有光大、名大、宽大三子。

       佘宽大(卅三世),字日量,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官授朝奉郎(揭阳县志卷五选举志有载),及后荐辟朝奉大夫,自福建莆田入潮,新加坡谱牒载其曾为“棉邑令”(或指潮阳),枫溪佘氏家庙像赞则改为“揭邑令”(揭阳县志无载),落籍定居潮州桃山(今揭东县炮台镇桃山乡),被尊为潮州佘氏始祖,墓葬于桃山岑仔村后,尚存,1988年重修。

2、潮州佘氏迁徙

       佘宽大生有二子,各自分创,后裔繁衍潮汕地区,远及东南亚。

       (1)、夫人恬静倪氏生长子柏峰,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年—1328年)自桃山迁至揭阳县鮀江都创居,因村前有一圆形池塘,水明如镜,定名为“圆镜村”。及后又因村近韩江,周边四溪围绕,民居沿溪池而建,形状仿佛一弯新月,得名“月浦乡”。明代归属澄海县,如今成为了位于汕头市郊、红莲池河东岸的金平区月浦街道,是潮汕地区佘姓主要聚居地之一,人口有一万多。

佘柏峰夫人潘氏,生有存真、存兴、三学士、四学士共四子。

       潮州佘氏四世佘椿山,月浦乡三学士公之子,元末迁居海阳县蓬州都渔洲乡陇头村上佘(澄城谱牒载是渔隐公第三子七世守劝公始迁渔洲),渔洲乡后属澄海县,今划归汕头市龙湖区渔洲街道。佘椿山生子玉石(五世),玉石生子渔隐(六世),渔隐生梅间、林泉、守劝三子。

       潮州佘氏六世佘竹山,月浦乡汝贤公第四子,明初迁居澄海县蓬洲都渔洲乡陇头村下佘。

       潮州佘氏七世佘梅间,字巨川,澄海渔洲乡渔隐公长子,明弘治年间(1418-1505)迁居海阳县怀德乡,以放养鸭群务农为生,成为今日潮州枫溪区佘厝开基祖,是潮汕地区佘姓聚居地之一,人口有八千左右。

潮州佘氏七世佘林泉,澄海渔洲乡渔隐公次子,明中期迁居海阳县(今潮安县磷溪镇)堤头村。

潮州佘氏七世佘德居,月浦乡裕斋公第三子,明初迁居惠来县下园村(下园谱牒载一世祖为询忠公,二世祖为梅山公)。

潮州佘氏八世佘恒朴,月浦乡惟盛公曾孙,迁居海阳县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镇)仙溪村。

潮州佘氏八世佘敦良,月浦乡惟盛公曾孙,迁居普宁县(今普宁市南溪镇)后港村。

潮州佘氏十一世佘淡斋,澄海渔洲乡守劝公玄孙,明万历年间迁居澄海县城北。

潮州佘氏十三世佘赞弘,明朝末年自惠来县下园村迁居普宁县(今普宁流沙东街道)六斗埔村。

潮州佘氏十五世佘赞东,其第三子自月浦乡远迁浙江宁波集浦所创居。

潮州佘氏十六世佘伯隆,月浦乡秀山公次子,清代乾隆年间迁居澄海城南港口村马巷底。

潮州佘氏十五世云仲,月浦乡惟亲公第三子,清初迁居潮阳县踏头埠(今汕头濠江区达濠)。

潮州佘氏十八世佘伉士,清初自澄海渔洲乡迁居澄海县城三阳巷。

潮州佘氏十八世佘叔正,普宁六斗埔村俊三公之孙,清代嘉庆年间迁居普宁县(今普宁市大坝镇)大坝村。

潮州佘氏廿二世佘勉烈,清中期自海阳县堤头村迁居澄海县溪西村宫巷。

(2)、夫人柔顺陈氏生次子处士,元初自桃山迁居揭阳县渔湖都塘口乡。

3  潮州佘氏辈序

潮州佘氏前代世系颇多失考,自十六世启用辈序:

作字(康熙44年15世孙之麟撰)

伯仲叔季经邦勉宜克绍琼桂惟羡齐登    忠顺永昭贻翼肃恭世延显名

书名(同治元年20世孙炳文撰)

曰仁义礼智信纲常振(万)古如新斯民秉彝之德天道元亨利贞(国兴必有祯祥)

以上世系辈序取自月浦、新加坡版本,与括号中的枫溪版本有稍许出入,可各自共存并用。

4、潮州佘氏名人佘志贞

       佘志贞,潮州佘氏第十三世,初名伯梅,后改艳雪,号嵋洲,清初生于潮州府澄海县蓬洲都渔洲乡上佘(今汕头市龙湖区渔洲陇头村),其出生地祖宅即今太史第。幼年时为避清初动乱,随母移居揭阳县渔湖都塘口佘厝村,受教于村中名儒佘元起(顺治11年举人)。顺治17年(1660年)赴广州乡试时,为不忘出生地而报籍澄海,遂中举人。康熙18年(1679年)进京会试,得中二甲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为不忘养育之恩,特建祠堂于揭阳塘口佘厝村东。及后改左右赞善庶子,擢升仕讲仕读学士,入值南书房,充政治、唐诗类函两局纂修官。擅长诗章,任职史馆达25年,每次招试或应制诗文,都备受康熙皇帝青睐,赏赐丰厚,名噪一时。传说康熙虽赏识其才,但嫌其名字过于脂粉气,于是赐名“志贞”,自此沿用。康熙廿二年(1683年),潮州知府林杭学重修《潮州府志》,书成之时恰逢佘志贞家居,于是参与了后期的校订工作,并为志书撰写了序言。康熙廿九年(1690年),佘志贞出任庚午科山东乡试主考官,录取49名举人,个中有18人后来考中进士。康熙41年(1702年),殿试考翰林,佘志贞名列第二。康熙42年(1703年),奉命代祭西岳华山,沿途各省官员争先赠礼,他义正拒收。回京复旨后不久即病逝,葬于京师。

       佘志贞德才兼备,著有《螭坳草》传世。《潮州先贤像传》说他“生平笃实温雅,奉职清慎”,嘉庆版的《澄海县志》则予以高度评价:“本朝邑人以文章擅科名者,志贞为最”。佘志贞名声鹊起之后,在潮州城内兴建府第居住,地址在今西马路钉鼓巷左畔,其后裔于是落籍海阳县(今潮州市区)。先前城内西马路东起义安路(新街头)、西到上西平路(名胜境)这一段,俗称佘府街。据说这一路段原先并不叫佘府街,但佘志贞的家人乘其远在京城为官,于是把守前后路段,用糖果引赂路过的孩童叫这段路为“佘府街”,否则就不让通过,因其权势所以久而成名,但到了今天这个街名早已为人所淡忘,只平添了一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