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桑姓网 > 桑氏源流 桑氏源流

双溪桑氏迁徙史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桑姓展区
双溪桑氏迁徙史

       桑氏始祖桑维翰像

     双溪村,丽水城北45华里,现为莲都区北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据考,双溪原名“桑溪”,因桑氏聚居而得名。至今,北乡一带百姓方言叫的仍是“桑溪”。在我国,“以姓名村”自古来就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村庄命名方式。

     经查《桑氏宗谱》,双溪桑氏的郡望为黎阳郡。黎阳,河南省浚县的古称。西汉高祖时置黎阳县,北魏时改黎阳郡,自古以来为兵家重地。历史上发生在黎阳的主要战役有:苻坚北征的方城之战,三国时期的袁绍之子袁谭黎阳之败,关羽酒温斩华雄,近现代的刘邓大军“布袋阵”等。双溪桑氏源自春秋时期秦国公族公孙枝。公孙枝家族世居黎阳,他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的大夫。因其字“子桑”,后世子孙以他的字号作为姓氏。唐德宗时,桑茂善官封待诏翰林,由黎阳迁居洛阳。双溪桑氏奉桑茂善后人桑维翰为内支始祖,人称“桑丞相”。他的孙子桑国震迁居丽水县双溪后,为怀念祖德,在延福寺(道光《丽水县志》载:延福寺在城北四十里。唐咸通中建。有宋建隆三年[962]碑)旧址东山脚建招应庙祀奉桑维翰。之后该庙屡毁屡建。康熙四十九年再次重建。今已毁。

     桑维翰(898-947),字国侨,五代后晋大臣。后唐同光三年(925),登进士,中榜眼。初任河阳节度使石敬瑭的掌书记,后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又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等职。后晋天福四年(939),出任相州节度使,后又徙镇泰宁、晋昌。后晋出帝(即石重贵)即位后,要和契丹国绝盟,桑维翰主张结和。桑维翰差亲信大臣以“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说服出帝,拜为中书令,复任枢密使,封魏国公。桑维翰权势既盛,四方贿赂,岁积巨万,遭出帝嫉恨。开运四年(947)卒。桑维翰娶欧阳氏,生有六个儿子。长子桑廷谏,字尚德,战死在契丹之难,娶丁氏,生一子取名“国震”。桑国震,字葆东,官授汤溪县尉。离任后携带五个兄弟迁居丽水北乡长桑(后更名桑溪,即今双溪村)为桑溪始迁祖。娶王氏,生二子,卒后夫妻合葬桑溪西岸宝盖山。

  

  桑氏二世祖桑国震像

  翻阅《黎阳郡桑氏宗谱》,有一个问题非常引人注目。在古代,由于交通阻滞,流动受阻,经济落后,尤其是有很强大的家族文化作支撑,一般来说家族聚居地是非常稳定的。令人疑惑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桑国震家族并没有在此安心栖居,可以说桑氏是我目前考证到在丽水外迁最频繁的家族之一。从桑国震开始,每隔一两代,就有家族成员外迁。可以说,现在我国有诸多地方的桑姓都是双溪桑氏后裔。《黎阳郡桑氏宗谱》还记载了在明代时,族人到江苏一带查考桑氏族人外迁源流。现将双溪桑氏外迁情况罗列如下:

第四世,有1人,桑宣,字春之,贞字排行第十一位。实字辈迁徙江西。

第五世,有3人,桑讷,仁字排行第三位。谧字辈迁湖北。桑詠,仁字排行第五位。谧字辈迁河南。桑浠,仁字排行第七位。谧字辈迁云南。;

第六世,有1人,桑宏,字澄恩,义字排行第三位。滋字辈迁金华。

第七世,有3人,桑敬心,字存恭,礼字排行第一位。敬字辈迁徙桑步。桑敬中,礼字排行第五位。敬字辈迁分湖南。桑敬春,礼字排行第六位。敬字辈分徙福建。

第八世,有3人,桑宏守,智字排行第六位。宏字辈分居台州。桑宏继,智字排行第七位。宏字辈分居敢州。桑宏央,字得土,智字排行第十二位。宏字辈迁分无锡。

第九世,有2人,桑芬,文字排行第五位。蕃字辈迁分无为。桑苓,文字排行第八位。蕃字辈迁徙南京。;

第十世,有1人,桑彦璧,字良玉,行字排行第四位。彦字辈居宁波。

第十一世,有10人,桑德馀,忠字排行第四位。德字辈迁广西府。桑德堂,忠字排行第五位。德字辈迁居龙泉。桑德广,字永涛,忠字排行第六位。德字辈后徙平阳府住家。桑德基,忠字排行第七位。德字辈分居绍兴。桑德庆,忠字排行第八位。德字辈迁陕西。桑德甫,忠字排行第九位。德字德字辈分居金华。桑德裕,忠字排行第十位。德字辈克府椽分迁广东。桑德天,字青之。忠字排行第十一位。德字辈迁长沙府。桑德人,忠字排行第十三位。德字辈迁徙天津府。桑德才,忠字排行第十四位。德字辈迁居岳州府。

第十二世,有2人,桑镰,信字排行第四位。宗字辈迁云南。桑宥,信字排行第五位。宗字辈迁分义乌。

第十三世,有7人,桑怀远,字得来,兹字排行第四位。怀字辈分迁衢州。桑如富,兹字排行第五位。怀字辈分徙东阳。桑如春,兹字排行第六位。怀字辈分徙义乌。桑怀忠,。兹字排行第七位。怀字辈迁分温州。桑如洪,兹字排行第八位。怀字辈迁分东阳。桑如朴,兹字排行第九位。怀字辈迁居江西。桑怀利,兹字利,兹字排行第十位。怀字辈迁居陈州府。

第十四世,有2人,桑大信,让字排行第五位。大字辈迁居南海。;桑大期,让字排行第六位。大字辈迁居杭州。

第十五世,有2人,桑昙,桤字排行第二位。昙字辈迁居於城。桑富,字百三,桤字排行第五位。昙字辈徙居处州大潞。

第十六世,有2人,桑千二,字颜八,悌字排行第六位。会字辈分丽水大港头镇小山村(现约25人)。桑千九,悌字排行第七位。会字辈分武义后居永康芝英镇南山沿村部份又迁至缙云舒洪镇(南山沿约500多人,舒洪约200多人)。

第十七世,有2人,桑登二,字有秩,。温字排行第二位。登字辈后徙龙泉。桑万五,字有光,登字辈第四位。温字排行徙居丽水联城镇昆濑村(约200多人)。

第十九世,有2人,桑功炳. 恭字排行第四位。功字辈徙居武义。桑功煌,桑功炜,恭字排行第七至八位。功字辈迁浦城。

第二十五世,有4人,桑福堂,荣字排行第十八位,福字辈迁遂昌。桑舒往,荣字排行第四十位,福字辈迁徒寿宁。桑福绥,荣字排行第六十三位,福字辈迁朱了坑。桑福珠,荣字排行第六十四位,福字辈随表兄徒居墓后。

第二十六世,有1人,桑寿聪,华字排行二十位,寿字辈迁遂昌。

第三十一世,有1人桑必富,祯字排行二十二位,必字辈迁居丽水太平乡张弄源村(约350多人)。

  自此,双溪桑氏开始稳定下来,几乎没有举家外迁的家庭。到改革开放后,因外出工作、经商,双溪桑氏又开始到丽水或外地定居。现双溪桑氏发源地只有450多人。

  分析双溪桑氏迁徙情况,可发现其频繁迁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官职迁调或仕宦定居他乡。在古代,我们丽水属蛮荒之地,山多地少,生活贫困,大多因避难才到此,像桑氏当年定居双溪就是这个原因。后来,改了朝,换了代,桑氏人取了功名或其他途径在外地当了官,如果在当地做了一些政绩,或置办了田产,当地百姓也很欢迎,他们也就会在任职地定居。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好环境呀!桑家的桑敬心、桑德裕应该都是这个原因。

  第二,因经商发迹,定居他乡。古代是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商人不耕种粮食会被认为没有社会地位。然而,因南宋迁都杭州,江浙一带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明清后,经营商业也不被认为地位底下的行当。随之促使百姓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的观念,形成了经商为荣、重迁服贾的社会风气。想必,这个原因在桑氏外迁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第三,因子孙繁衍及自然灾害而迁。这也多为聚族而迁,是历代姓氏家族迁徙异地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因双溪地处西溪和葛渡溪的交汇处,土地不仅奇缺而贫瘠。随着桑氏人口的繁衍,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还有此地是古代官道——稽勾古道的必经之地,战乱常会殃及。为求生存,落户于外地或附近山野。如桑千二迁居大港头镇小山、桑万五迁居联城镇昆濑、桑寿聪迁居遂昌可能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