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史姓网 > 史氏源流 史氏源流

史氏远祖世系简介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史姓展区
史氏远祖世系简介

史氏之先,始于黄帝。黄帝是少典国君之子,其母名叫吴枢(又名附宝)。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甘肃天水上圭城东七里的轩辕谷),故称轩辕氏;成长于姬水,遂以“姬”为姓;国都在有熊(今河南省郑县),故又称有熊氏。黄帝有四妃,元妃西陵氏女,名嫘祖(又称雷祖),生玄嚣于江水。

玄嚣又名元嚣,住在穷桑,号穷桑氏,国号青阳,都城在曲阜(今山东省),又号青阳氏,在位84年,100岁时崩,葬云阳(在今山东曲阜东北),生一子名叫蟜极。

蟜极为平民,娶陈丰氏女,生子帝喾。

帝喾15岁开始辅佐颛顼(高阳氏),受封于辛国,故号“高辛氏”,30岁以木德为王,代替高阳氏为天子,建都于亳(音泊,今河南偃师县),105岁崩,葬顿丘南狄山(今河北清风县),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女(邰,古地名,在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姜嫄(炎帝后裔)生子弃。

弃喜欢农耕,尧帝知道后,让其主管农业,封为“后稷”官,子孙世袭“后稷”之职。弃娶姞氏,生子厘茧。

厘茧生子叔均,叔均之时己经开始用牛耕地。

叔均生子不窋(音同窟)。

不窋生子鞠陶。不窋末年因夏太康被后羿夺去王位,在夏朝任后稷官的不窋也因此失去了世袭的后稷之职,于是携子鞠陶从邰地迁居至“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代),后曾一度中断农耕传统,鞠陶之后世系失记约9世,直到公刘时才对该族进行重大改革,并逐渐走向粮足民富之路。公刘生子庆节。

庆节时代适逢夏朝灭亡,商汤初建乱世,因此庆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了公刘的事业,并以豳为都营建了早期原始部落国家。公刘族历经商汤654年(前1776—前1122)的发展,至其16世孙古公亶父时已日益强盛。庆节生子皇璞(一名皇仆)。

皇璞生子差弗。

差弗生子毁隃。

毁隃生子公非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57年仲丁自毫迁都荥阳;公元前1534年河亶甲又将都城自荥阳迁自河南内黄。

公非生子辟方,辟方时己是公元前16世纪晚期,公元前1525年祖乙自内黄迁都温县,公元前1517年自温县迁都河北刑台。

辟方生子高圉。

高圉生子夷俟。

夷俟生子亚圉于公元前15世纪晚期,公元前1401年盘庚自刑台迁都河南安阳。

亚圉生子云都。

云都生子太公。

太公生子组绀。

组绀生子诸盩。

诸盩生子叔类。

叔类生子古公亶父于小乙时代(前1353-前1325年)。

古公亶父是周部落酋长,为避戎狄侵挠,他率部自豳(陕西彬县)出发,越过今天的永寿、乾县一代的梁山,又渡过漆水河、韦水河,定居于歧山东北及扶风北部的周原。古公亶父娶有邰氏女太姜。刘向著《烈女传》称:太姜不仅貌美,而且品德纯正,性格温和。生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吴姓始祖,三子季历。公元前1231年(祖甲时代)古公亶父卒,姬季历嗣位。

季历,古公亶父第三子。公元前1195年殷自安阳迁都朝歌(淇县),六次迁都,姬季历赴朝歌晋见;公元前1191年殷政府封周部落酋长季历为西伯,季历因此称王季,他的妃子是“挚仲氏”的中女,叫太任,生二子:昌、居简;公元前1184年殷政府杀季历,其子姬昌嗣位,袭父爵。

姬昌,被商朝纣王封为“西伯侯”, 公元前1144年纣王囚姬昌于羑里(汤阴),公元前1142年释姬昌;公元前1136年周自歧迁丰邑(西安市南),自黄帝至昌均为姬姓。姬昌娶有莘氏帝乙的女儿太姒为妃,生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成叔武、霍叔处、曹叔振铎、康叔封、冉季戴兄弟10人。公元前1135年姬昌卒,谥号“文王”。文王死后,次子姬发继任酋长,并于公元前1122年起兵抗殷,帝辛兵败自焚殷亡,立国654年。姬发任国家元首后改称王,尊“武王”,大封诸侯。公元前1120年(庚辰)周自丰迁都镐京(今陕西长安县普渡村、斗门镇一代,公元前928年被西戎攻破),公元前1116年武王卒成王立。

伯邑考是文王的长子,被作为人质送往朝歌,在商朝都城为纣王驾驭车马。因父亲被纣王囚禁一事向纣王进谏,激怒纣王而被烹杀。徐氏《测仪》称“伯邑考为纣所杀,未专文王有意废立。武王为次弟,其序亦及也。”方氏《史注补正》云“纣烹伯邑考虽不见经、传,见《世纪》。伯邑考生子佚。

佚,周朝建立后,掌管国史,职任“太史”,又称“作册逸”,居住在当时的都城镐京。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立,佚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常立成王后。后来,成王赐佚以“史”为姓,受封于洛阳,此即史姓的来历。史姓起源至今约3100年。

(溧阳侯61世孙、史氏历史研究员、贵州史氏族谱主修人、中华史氏大同谱贵州分谱作者、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史洪桥,2011年10月15日第六稿修改于六盘水普彤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