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史家湾家谱是从杞县抄来的,当时也缺乏考证的时间和条件,照搬回来已属不易。现在发现在断代上有很大的问题:史梓(1240年前后出生)到史仲良(1320年前后出生)才80年左右的时间,中间出现了14代人,5年多出一代人,显然是错误的。80年左右最多为3代人。那么多出来的11代人应该都有谁?这11代人是怎么进到祖宗世系的?对这11代人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对今天的人来说都是空前的难题。这11代人是怎么进到祖宗世系可以暂且不论,对这11代人应该怎么处理也是后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多出来的11代人应该都有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元史、元代大人物的传记、手札、作品、野史,不得已把清朝各种史料也查个遍,利用全国各地我的学生的力量,把得到的有关家谱资料、地方史志也翻阅了很多。发现问题不少。由于元代官吏信奉五行相生的世代排序,所以据此及地方史志资料基本可以理清其中的真伪,现述于后。(五行相生的世代排序是:水命—木命—火命—土命—金命—水命……只有生辰八字与上代犯克时才由明变为暗。)
史天泽(明水,1202—1275)—史梓(明木)—史良卿(是老五杞的后代,疑为误植)—史洤(明水,查无此人,也疑为误植)—史秉义(暗木,查无此人,疑为误植)—史云孙(暗水,无此人)—史质之(暗木,疑为误植)—史辉(明火,无此人,疑为误植)—史嵩(暗土,查无此人)—史廉(暗金,查无此人)—史唯贤(暗金,有的谱本中记为惟贤,“史氏谱系四言族字”中也记为惟贤,当属暗火。但没有查到这个人)—史政(暗木,查无此人)—史鸿(明水,查无此人)—史祯(祯为吉庆,按五色属红,为暗火)—史瑞之(瑞为玉,玉为暗土。有的地方记为史端之,端亦为暗土)—史钶(明金)—史仲良(暗水,1320年前后出生)。
例如,史洤是溧阳29世,家谱记载他作过宁国府太守,地方志里查不到。实际上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改宁国府为宁国路总管府(治在宣州)。宁国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头头是很大的官,而绝对不会是太守;史云孙,是溧阳31世,家谱记载他作过兰陵县令,元初时即撤销兰陵县,原县境分属峄州和沂州临沂县。明清两代县境分属沂州府兰山县、郯城县、费县、峄县。鸦片战争以后,县境分属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兰陵地区为兰山(民国时期更名临沂县)的西南乡。清政府为维护地方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兰山县在兰陵镇设立分防县丞镇守。在这些存在过的县志里也都没有查到他;史辉,是溧阳33世,家谱记载他作过豫章太守。查的结果,在隋史中发现开皇中改南昌县为豫章县(现南昌市区),属洪州。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讳,将豫章县改称钟陵县。元代就没豫章这个编制。
因此,恰巧史梓之后的11代人是在删除之列。史梓之后就是史惟贤(或祯祖),史瑞之,史钶,史仲良。对史仲良来说,这与记忆习惯也符合,一般曾祖父以下容易记忆准确。
前已述及,史伦在旧家谱中直接对接溧阳22世拱祖是错误的。与旧家谱相比,就是把伦祖的比照世系从溧阳23世移到溧阳34世,后移了11世。这样,溧阳世系—33=真定世系的公式就成立了,换算起来非常方便。例如我原是溧阳61世,61—33=28,我就是真定28世孙。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史仲良是从哪里迁到偃师的?旧谱说是从赵州迁来的。但从其他各谱的记载,史梓任沣州同知(沣州是现在的渭南一带,同知为4品),他的子孙在现在的西安到渭南一带分布(合阳县最集中),现有的史料记载,梓祖后裔外徙的去向是韩城与平顶山,从没有言及回归赵州或真定(一般族人都强调发展,“好马不吃回头草”),如果不是作官,不可能从陕西再跑回河北。而且说是“廉之次子”,从真定又到赵州。这些在时间上也来不及。那么,巧的是这11代人是连续的,这就引起我们的另一种思考。那就是史贻青在1714年合谱时,由于把史伦错误地顶到唐代,后边存世的子孙与溧阳世系的子孙差代太多,不得已作了“技术上的处理”,把一批赵州史姓人物植入史梓之后,这就包括了史惟贤祖。应该说,他们这样处理是很巧妙的,不易识别。如果不是从时间整体上发现问题,又一个一个地查,是很难再复原这一节谱系的。在这里提出只是存疑,供后世继续考查。
至于如何处理被分离出的11代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单独存置,以备后人深入研究之用。特别旧谱提及的史惟贤,旧谱说是“廉次子,由真定徙赵州”,成了赵州的始祖。舍之不忍,但留下又查不到证据。史梓是四品大员,家族管理是严格的,而且家在沣州,史惟贤必须先从沣州迁到真定,再从真定迁到赵州。上已述及,那么短暂的时间,又不是居官赴任,所以这样的连续迁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么史惟贤属于别的真定分支,不太可能是史梓的后裔;要么是由于居官或别的特殊原因直接由沣州迁到赵州(这种情况下他的真定来历是误记,因为真定是老家,也说得过去,但说史惟贤是“廉次子”肯定不可能)。由于族人传下来明代史家湾有碑文记载是从赵州来的,这样的话把史祯去掉换为史惟贤,也是顺理成章、大体说得通的事情。这样,传续关系便成为:
史天泽(明水,1202—1275)—史梓(明木)—史惟贤(暗火)—史瑞之(瑞为玉,暗土)—史钶(明金)—史仲良(暗水,1320年前后出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很符合五行相生顺序的。
但新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前辈人作技术处理时独独把惟贤插在这11代人中间呢?是增加他们的技术处理的可信度?那样做确实给人以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不是按五行相生的原则分析他们,就很难识别他们的真伪了。这是到现在为止研究的成果。根据现在的资料,也只能这样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