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偃师史家湾家谱的记载,史家湾史氏属于真定史氏世家族谱一世祖史伦的后代(从杞县抄谱的最大理由是对史伦到史梓的认可应无疑。现在看来,此举实际也是对家族归源的一大贡献),因此史家湾应属于真定世系。但是,在抄回的旧谱上,史伦的父亲是溧阳世系的史拱。[1] 史拱(溧阳22世)是武后时代(公元684-690)的人,而史伦出生在辽末的1101年,相距400年还多,应该有16代人的差距。是不是从杞县抄谱时弄错了?结论是否定的。这个错误是岳村那里流传下来的。岳村史氏当属史天安次子史枢的支裔。那里的家谱《盂县抄本》记载史伦是“生于唐建中元年(780 年) 十二月十七日, 殁于宋绍兴十一年(1141 年) 二月初七日, 享年八十岁”。[2]《盂县抄本》开始把史拱、史伦相连,置于唐代。实际上,伦祖的生卒年份是公元1101年—公元1170年。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 ,史秉直临终前拒绝吃药,认为祖父(即史伦)、父亲史成珪都只活到70岁,他也应该活这个年龄。[3]《盂县抄本》的错误源头在史夔。史夔, 江苏溧阳人, 康熙廿一年进士, 官至詹事(正三品)。其推立西汉史恭为第一代,,以其家(溧阳四明) 为正宗, 颁布建修史姓天下大全宗谱的通告, 以俾其侄子史贻青前往排查、收纳各省史姓。[4]由于当时这些真定的史姓人也只能把祖先说到史伦,所以史贻青便顺手“移花接木”地把史伦接到史拱下边。直到后来“史氏庆源之碑”的出土,才知道真定的史伦有单独的世系,非溧阳史拱之后。现在才知道,溧阳史拱之后则另有其人,史宏禄先生在江苏金坛发现了史拱之后裔,到现在还有非常完整的祖谱世系。[5]史氏庆源之碑记载了史伦之前的世系,已与溧阳世系大相径庭。史贻青是1714年到真定,推测公元680年史拱从溧阳迁到真定,所以那里的史姓人口会是史拱的后人。而实际那里的史姓人口是在1220年从永清迁去的,来源不是溧阳。再者,公元680年到公元1220年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人口变化会很大的。史贻青合谱之后63年才挖出了史氏庆源之碑。针对碑文和各种史料对史拱伦的记载(铁的证据),各种祖谱也设法弥补,例如溧阳世系的人把史伦比照史师仲的世系处理(34世),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孟繁峰先生对岳村各谱及真定人物史料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也认可《残谱》卷四《外省史氏注》所说的“溧阳四明师仲为恭祖之三十八世裔”(即溧阳34世)与史拱伦同世;[6]《丰县史氏通谱》也认为“伦为拱祖十三世孙”,也应该“与四明三十四世师仲为同族兄弟”,这些推断是按史伦(1101年生)的年龄比照推断的,说史伦相当于史师仲(1082年生)的辈分,现在看来只能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同是史家家族无疑,然不是血缘兄弟)。就是这样比对,《丰县史氏通谱》也感到有许多空档:“上至德良祖其间七世名讳不详”。[7] 之所以会产生五花八门的补救结果,就是因为雍正间史夔发动史姓排谱的缘故。当时这种补救改动是否有确实可靠的依据,今已无从得知,但自此岳村史氏的世次,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搞清这一点,读谱则不至于混乱。实际上,真定世系的祖先历代都非常强调要以伦祖为一世。公元1299年曹倪奉命作序的《永清史氏世系家谱》家谱是最早的真定世系家谱,明代1458年(天顺2年)史昭(真定20世)作序的真定世系家谱等,都历历告戒后人“我始祖讳伦”!
至于真定世系史伦以前的祖先,史氏庆源之碑追溯到史佚(即史逸),然后是唐朝史太师。史佚是溧阳碑记和真定碑记的共同祖先无疑。但唐朝史太师则不在溧阳世系之内。据史忠勇等人考证,最符合史太师历史条件的就是史元忠。[8]根据唐朝史料,唐五代史上真正封为太师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史彦超,他死于对契丹的战争,后人留于辽绝不可能;另一个是史懿,这个人做过幽州刺史,长期在河北任节度使一类的军职,他死于后周,比史彦超早一些,死时任泾帅,远在北地,但他自已的府坻在洛阳,家属应在洛阳。其他在河北做过节度使一级史姓大员的还有几位,只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在幽州任过职,单单把家属留在幽州的可能性不存在(那里是边境乱地)。而史元忠不管是现在还是当时断代都是唐朝人。而且史元忠是幽州本地人,史元忠任幽州节度使前就任节度使府牙将,这是个当时能左右政局的军职。并且不只史元忠一人,他叔伯、兄弟、子侄多人在幽州任各种职务。可以看出史元忠家族当时就是幽州地区一个豪门大族,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在当时都居于要职,就是在史元忠本人被杀后,史家其他人还一度占居要职。再者,史元忠不仅仅是一个节度使,他还兼职司徒、司空这样的职务,而司徒、司空、司马号称“三公”,是朝中最高的职务,所以史元忠在当时的社会及家族中是有深刻影响力的人物。况且在辽代节度使一般称做太师。(史元忠的父亲史思礼在唐朝也是个有巨大影响的人物。)[9] 有人曾考虑史元忠与溧阳世系17世的史万岁、史育同时代的人。实际不是一个时代,而且相差甚远。隋时的史万岁(550—600)。《隋书》、《旧唐书》及《山西通志》均载:“万岁父静,周(指557—581年间的北朝后周)沧州剌史,曾跟从周武帝平齐,战殁,追封太平县公,万岁袭父爵。开皇中万岁以功复封。万岁子怀义”。 史万岁是隋朝名将,生于550年,死于600年。而《资治通鉴》1717页记载史元忠834年军乱作留后,835年作节度使,6年后的841年被杀害。是史万岁死后160年的事情,他们之间相差6代人。所以史元忠应该是与溧阳世系23世的史廉、史有则、史谋同代(史拱是22代)。那么唐朝史太师的后代辽朝的史善利则是相当于溧阳世系24世或更晚的人。史善利的后代史渊的辈分应该对应溧阳世系27世或者更晚点。由于史善利是辽静江节度使,史料很多,而溧阳世系中毫无记载,这就不能不说真定世系是与溧阳世系不相同的另一支史氏家族。至于渊,溧阳世系12世是渊,但善利的后代中的渊,前已述及,是相当于溧阳世系27世或以后的人,显然不是一个人。因此,真定世系是独立于溧阳世系之外的一个史氏分支无疑。由于史元忠自己记载他是杜陵人,那么和同是杜陵人的史崇、史万岁(这两个均为京兆世系)祖上应该不是很远的族系。但到底他们祖上有多远有多近,也就是说真定世系与溧阳世系到底有多远多近,还有待于后人的深入研究。至于怀疑史元忠是粟特人,是一种误判。杜陵人虽然不只是一个分支,都是汉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