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施姓网 > 施氏源流 施氏源流

施肩吾及其家族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施姓展区

 西周时期,周文王姬发有亇儿子叫伯禽,他被分封到鲁(今山东省及安徽、江苏、河北部分地区)爵号鲁惠公。而鲁惠公有个儿子叫子尾,他被封到吴兴,爵号施伯,施伯以爵为姓,遂姓施。(孔子有二个弟子,叫施伯和施子常,施子常即施子,系孔子寄子。而其中的施伯是否同一人,待査。)

施伯便是施氏家族的始祖。

  西汉年间,施氏族人曾迁居到安徽砀山一帶,直到施氏第二十五代东汉太尉施延的时候,又迁回到吴兴。自施伯至施延历:伯——谦——顷椒——孝椒——愷——端——行宁——雷——振——恩——张——轩——悌——陈——昌——真——论——时中——篁——周——良谋——勋——德纯——延共二十五世系。

  东汉时回迁到吴兴的施氏族人, 到肩吾为止,又经历延(施延)——祟——然——望——长能——祥——斌——平畿——子引——仕亮——道先——允凭——天钖——文庆——世瑛——邦伦——勉——妁(光国)——肩吾等十九世系。自施伯到肩吾共四十三世系。(湖州家谱称四十四世系,是将施延多算了一世系)

  自肩吾父辈定居新城后,至今又传承了三十六世系。他们大部分后裔分别居住在新城地区的贤徳、洞桥、仙里、永昌、官山及富阳施家园(今富阳市受降镇施家园)等地,还有一支居住在临安奉东乡枣湾里(今临安板桥乡) 。

  由此可知, 自施伯至施肩吾后裔的第三十六世系,我们施氏家族共传承八十九世系。极大部分施氏族人在浙江吴兴、安吉及安徽碭山一带居住,仅施肩吾后人居住在新城、富阳。这一支施氏族人,开始时居住在睦州郡分水县东境桐砚乡宝城里。所以安吉施氏族谱和湖州施氏族谱中称其为睦州派。

施肩吾在新城落户后,他的原配娄氏夫人(生卒年不详)早逝,无子女。继娶叶氏夫人,生于建中二年,卒于唐咸通二年(781——860)。共生三子一女,长子宗尧世居贤德,次子宗舜则迁临安奉东乡枣湾,三子宗禹迁新城仙里居住,女儿嫁给分水诗人何希尧为妻。他的子孫一直在新城地区繁衍生息,至今传承共有三十六世系。

在新城地区有三部《施氏宗谱》,便是这个家族的发展史。

   最早成谱的仙里《施氏宗谱》(三友堂),他的第一谱是宋淳祐三年(公元1242年),距离今年刚巧七百七十年,它是由族人国子监助教施启元所编写。该谱第一次续谱时间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六百四十二年。最后一次修续时间为清光绪壬辰岁(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其间还有六次增修,全有原始序言为证。

   该谱清淅地叙述施氏家族的发展史,及肩吾第三个儿子宗禹的后代各世系子孫的生卒年月、婚姻状况、子孫状况、以及族規、祭产、坟地、村居范围等,十分完整。而且保存良好,没有缺页。是一本难得的古谱善本。(原陝西省副省长、浙大教授、中国农民革命史研究学会会长、乡友孫达人來我家考察时,他这样评价该谱。)

  在洞桥贤德还有第二部《施氏宗谱》(世德堂)。初谱为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距今己有四百0七年。它虽有些破损,但基本完好。该谱清楚地记叙了施肩吾大儿子宗尧及其后代子孫的一切情况。同时还附有许多珍责的历史资料,十分宝贵。一些桐庐文物贩子,曾多次想购买它,甚至不惜釆用胁迫手段要强买,均遭贤德族人施來生等人断然拒绝。这本族谱就是桐庐有些人多次提到的那本谱。它至今仍保留在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施氏族人施來生手中。

  在新城永昌,还有第三本《施氏宗谱》(湖田畈施氏宗谱)。该谱除了有几个小蛀洞外,无论是谱系、章页都完好无缺。它清楚地记叙了宗禹第十五代施仲华的所有子孫状况,以及本家族发展史等许多资料。这是一部非常少见的完整家谱。

   顺便提一下,三部施氏宗谱中,仙里谱和贤德谱均在数年前修续了新谱。这给施氏后代留下了新的宝贵历史资料。其中贤德世德堂《施氏宗谱》在桐庐县新近出版的《桐分谱谍》一书中,被称为汾阳县《施氏宗谱》。(有数处这样称呼,所以不是误笔,实属刻意如此,更何况富阳为市建制而不是县建制。)

  施肩吾他的墓地在贤德花家山(罗梦山)。这块山地是施肩吾生前向别人买來的。从山脚到山顶共一亩五分一厘八亳。它分两部分,上半山为七分,其编号为施希圣(即施肩吾)周氏二千一百九十二号,山税十分。下半山为施希圣又编周字一千二百五十九号,丈墓地八分一厘八毫。整个山地四至为:东至叶震奇一千二百六十号地,西至叶遇时一千二百五十九号地,南至分水界,北至峯。

   施肩吾墓原本只有一块小石碑。在清乾隆乙未四十年(公元1775年)时,施氏族人有个女婿叫王常升的(国学生、从五品),他非常赞頌施肩吾,为了标彰和纪念状元施肩吾,在施肩吾逝世九百九十五年之际,他发起并亲自撰文刻制了一方大墓碑,立于墓前。

   大墓碑长118厘米,宽59厘米,碑文正中是“施公之墓”四个大字,正文为:“先生篡圣贤之蕴奥得天地之精华博古通今学贯人天白屋崛起弱冠成名公才克廊庙志扶日月博览五经以礼为最元和中卢储榜进士复受皇泽特赐状元及第” 共六十七字。其后靣署名为:皇清乾隆乙未四十年仲春月国学生门婿王常升沐手拜撰“。

在“大跃进”时,由于贤德公社兴建供销社和农机丆,肩吾墓地划入建设基地范围内。肩吾墓被夷为平地。(当时贤德乡供销社长缪昌庆和贤德乡人武部长傅发元也在场),为了保护这块墓碑,施氏族人将它抬回家,並做进墙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來富阳市,摄制《富阳施姓》纪录片时,大家才将它从墙中起了出來,清洗掉石灰泥巴,这块墓碑才重见天日。它还被攝制刭《富阳施姓》里。该纪录片于2000年和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及四台各播映四次。

可惜的是这块墓碑,惊动了桐庐一伙文物贩子,2003年的一天,他们偷偷來到贤德,用2000元人民币将墓碑盗买去了。后來当地政府和施氏族人多次索讨,富阳县政府有关部门也向桐庐索讨,但他们拒不归还。时至今日,该墓碑仍在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