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施姓网 > 施氏源流 施氏源流

分阳施氏迁徙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施姓展区

施姓源于姬姓,系出吴兴郡,始于周朝,以爵为氏。周公旦长子伯夷封于鲁,后鲁惠公之少子尾为鲁大夫。封侯称施伯,子孙遂以爵为姓,施伯为施姓始祖。

 据《分阳施氏宗谱·原序》记载:“施氏之源系出姬姓,自施伯受周大封以爵为姓,则施伯因为施氏之所自出,越十数传,因灾荒而迁居分邑桐岘乡宝城里。至唐时而生肩吾,肩吾公元和间状元及第,迁归道经泥桥,见其山水佳秀,地阔平坦,遂卜择而居焉,即今上施家是也。其后由上施家而迁坊上、施坂、亭子头、太阴坞口,由施坂而迁五管、延德寺前,累迁累盛,……”

 从分阳施氏谱牒内容来分析,施氏家族外迁的原因是为避灾荒,无法生存时从吴兴逃荒来分邑,卜居桐岘乡(宋代改招贤乡,建国后1950年分设招贤、招德乡,1956年合并为贤德乡。)宝城里(宋改贤德里)。当时由施肩吾祖父施凌云挑着箩筐携其家眷出行,箩筐里一边是儿子(肩吾父亲施光国),一边是女儿(肩吾姑姑)。能坐在箩筐里说明兄妹俩都尚小。从时间上推算应在唐玄宗帝天宝年间(742~755年)徙居分邑。《施氏宗谱》世系图上迁分邑始祖是施肩吾,而不是施凌云,其中原因笔者分析:一是施肩吾出生在分邑;二是施肩吾名望大,元和间进士及第,给施氏家族光宗耀祖。其实分邑施氏始迁祖应是施凌云。施肩吾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中卢储榜进士后,归道经泥桥,见山水秀丽,地阔平坦,遂卜宅定居,即后称上施家。上施家世祖才是施肩吾。

 分水贤德施氏第十二世孙施元大迁居常州。第十四世孙施永迁居宁善乡施畈(石阳坞)。第十六世孙施明善迁居苏州闾门外,施锡中迁居苏州城护龙街,施锡恒迁居苏州府长州县,施大开迁居佘口亭子头(佘口王家)。第十九世孙施启分居上施,施礼迁居四管(分水里湖、儒桥、大路一带)。第二十世孙施满四迁居桐邑白石(瑶琳镇杨家)。第二十一世孙施乐迁居临安,施大罗迁居余家坞,施大奇迁居临安黄岭南山坞,施大茂分居坊上(分水街里),施大海由四管迁居贤德寺前。第二十二世孙施麟迁居贤德太阳坞,施继名迁居临邑奉东乡枣湾村,施继林迁居临邑奉东乡寺前坂,施象珍出继太阳坞,施继生出继亭子头。第二十三世孙施良和迁居五管(钟山乡歌舞、瑶琳镇百岁一带)。第二十五世孙施鸿德迁居黄岭,施鸿景迁居分水街里。第二十六世孙施象龙迁居临邑亭子头。第二十七世孙施洪德迁居黄岭,施元信迁居太宰坞,施元位出继太宰坞,施文元迁苏州,施文通析居贤德寺边,施夔出继三管,施慧能迁富邑。第二十八世孙施兆江分居下施家,施天庆迁居桐邑华村。第二十九世孙施一茂迁居於潜,施同懋迁居西门外戚家,施兆益迁居南安乡佘畈,施兆佐迁居太宰坞,施兆明迁居新邑桐桥。第三十世孙施明忠迁居新邑桐桥,施春松出继贤德罗家坞,施聚朋出继岭脚。第三十一世孙施亮进出继文村沈家庄,施国成迁居临邑陈家坞,施毛头迁居文岭(毕浦文源)。第三十二世孙施学灏迁居南安徐畈。

 分邑施氏家族后裔居住分布:分水贤德(1961年12月划归富阳)塘里施家(上施家、下施家)、泥桥、佘口、贤德、罗家坞、太阳坞、石羊施家、文村、南安徐畈、新登、桐桥、富阳,分水镇玉泉、城东、城西、东溪施家埠、施家坪、富源施洲畈、儒桥、大路,瑶琳镇东琳杨家、百岁、洛口埠、毕浦岩石岭、文源、大山,钟山乡歌舞、桐邑华村,临安、亭子头、黄岭、南山坞、枣湾、东乡寺前、陈家坞、于潜,杭州、吴兴、苏州、常州、台湾澎湖等地。

 据《桐江施氏宗谱》记述,桐江施氏家族自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从吴兴郡徙居严州桐庐龙门施家湾。始祖:施柏泗。系吴兴郡施氏,与分邑施氏同根共祖之支脉。

 施氏家族后裔居住分布:桐君街道、城南街道、湾里施家、薛家坪、分水镇大路。

 分邑施氏儒林仕宦:

 施肩吾(780~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元和十五年庚子科登卢储榜进士,钦赐状元及第,被授为江西按察使。他见朝廷中宦官专权,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深感仕途险恶,不愿在宦海中浮沉,上了一道《上礼部侍郎陈情》,返回分水故里,后来受崇尚道学的影响,前往道家胜地洪州西山潜心学道。晚年,他感悟到学道无益于世道人心,修仙非士大夫所宜为,于是立下宏愿,率族人(上施家)渡海到澎湖定居。把大陆先进生产方式和农耕生产技术带到那里,与当地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开发宝岛。被后人誉为开发澎湖的先驱者。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传世,《全唐诗》收录187首,道教著作《西山群山会真记》、《太白经》、《皇帝阴符经解》、《肿昌传道集》等。

 施豹,字惟威,唐举人,仕师训。

 施元大,字元魁,号文峰,唐举人(乡贡进士),仕常州府教授。著有《文峰集》行世。

 另据清光绪《分水县志》记载:“县治有状元坊,在县东为唐状元施肩吾立;擢秀坊,在县治河埠头,为状元施肩吾立。”

 “泥桥,在县东石壁口,唐施肩吾建。”

 “唐施肩吾墓,在县东招贤乡凤凰山。”

 “眼牛山,在县东四十里泥桥,唐施肩吾祖墓在焉。”

 据宋《太平环宇记》记载:“施肩吾,字希圣,分水人。举进士,隐居洪州西山,终身不仕。晚遇旌阳,授以丹术,成仙去。”

 附摘录《郡志肩吾公实绩》:

 唐施肩吾,分水县人,今县境招贤乡施姓者甚众,皆其后裔。有施宪者藏肩吾及第告,首载元和十五年,诸邑贡举及第,五经、明经等一百六十五人;次题进士二十九人,次题乡贡进士施肩吾,年三十五岁,注云:睦州分水县桐岘乡宝城里。

 施肩吾、徐凝皆分水人,复同时。皇佑中,县令陈情为肩吾集后序,谓肩吾出于招贤乡,徐凝居于柏山,二村以施、徐为名而宗裔甚繁。今观施氏所藏肩吾及第告,则云:桐岘乡宝城里,县境不复有此乡里,当是后世改为招贤矣。

 施肩吾,字希圣,分水人。元和中举进士,以诗名,退隐洪州西山,终身不仕。

 施肩吾寄徐凝诗,宋熙宁间,知县齐谌刊。建中靖国元年,谌为转运使,再刊肩吾及第告于石阴。

 分邑东门有庆云山,乃昔肩吾公读书之所,屡见五色彩云下垂,改为五云山。傍有施公洒砚池,至今犹有翰墨也。

 何希尧,字唐臣,分水人,施肩吾之婿也,号常欢喜居士,有《诗集》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