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邱姓网 > 邱氏源流 邱氏源流

洋双峰邱姓与台湾桃园邱氏渊源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邱姓展区
族 源  

  以炎帝神农氏为始祖

  邱氏家族源远流长,已历三千多年,他们的源头,就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他们的一世祖是三千多年前辅佐周文王公子扶周灭纣的姜太公之子穆。而姜太公吕尚的身世源流,据有关姓氏古籍考证,他是炎帝神农氏的十七世裔孙,所以我国的邱姓家族,仍奉炎帝神农氏为他们的始祖。

  根据《邱氏族谱》记载:“穆是姜太公的儿子,约生于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110年)。当时,姜太公已经以平商的大功,受封于营丘。到了周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1080年),穆已自立门户,便以其父的封地为氏,开始以丘为姓”。

  “丘”变成“邱”的故事 

  丘氏是“以地为姓”,乃以营丘的丘字,但后来却变成为邱字,这里有一段故事。原来中国传统崇敬的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清朝雍正皇帝为了对孔子表示敬意,避讳了丘字,在公元一七二五年,颁发了“改丘为邱”的圣谕。雍正皇帝的一道圣旨,使我国的丘氏家族,在一夕之间,平白多添了一个“耳朵”,变成邱字。在邱氏家族还保留着雍正皇帝把“丘”改“邱”的圣谕。

  开基南靖书洋上双峰

  邱姓开闽始祖邱杰秀,是邱氏得姓后第五十六世裔孙。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的进士,曾任鸿胪寺卿及温州、歙洲、吉洲刺史等官职。他于宋代初期到达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岩头乡定居。邱杰秀有三个儿子,成益、成实、成满,传到第三代三五郎,时值金兵之乱,迁居宁化石壁邱家场,传到第六代邱维福,又值宋高宗南渡,宁化一地兵荒马乱,乃避乱自石壁,移居上杭南坑。第九代邱孟志于元朝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从上杭南坑迁居于南靖县的大双山,即现在的南靖县书洋镇上双峰村。

  邱孟志建楼于石跳下,名泥乾楼。二世宗政于明末请著名地理师选址,兴建祠堂,取名双溪祠。

  祠堂占地面积3776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分为正厅和两厢房。正前有围墙,放上边门,围墙外有一口100余平方米的泮池。

  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7年),邱氏第八代孙名山地师重定祠堂风水,重建祖祠。

  1923年,因祖祠年久失修,中脊梁断裂,柱盘坍塌。由邱氏第十六代孙西眈为头家,启绘为总理,对祠堂进行翻修。

  据双峰《邱氏族谱》记载,他们以二十一世为始,标定的昭穆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花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录亲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

  寻根故事

  两岸宗亲源远流长

  上双峰村邱氏于明代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有第八代孙国旺、国时、国平三兄弟,渡海到台湾淡水定居。后来,他们的子孙又衍传于新竹、桃园等地。据族谱记载,一共有32人迁徙台湾。

  海峡两岸邱氏宗亲联系密切。清代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邱氏在台湾十五代孙邱汉章,从台湾回到上双峰祖地谒祖,并捐银修了祖庙。1941年,上双峰村清末秀才邱特三同乡人荣环、新景等三人,前往台湾桃园探访宗亲。1983年,上双峰邱氏迁台后裔,已加入日本国籍,时任日本华名富业株式会社社长的邱锦爵从日本回到上双峰认祖。

  1988年,台湾邱氏宗亲掀起寻根谒祖热潮。1991年4月29日,台湾桃园邱氏宗亲会秘书邱春草首先带领寻根谒祖团一行28人,回到祖籍地上双峰村拜祖。邱春草、邱文棋、邱舜伍还在证明祖根的古石前合影留念。

  祭祖团返台后,春草、文棋倡议重建双溪祠,经宗亲会研究,成立重建委员会,共有30多名委员,由永川任名誉会长,逢图任会长,春草任总干事,文棋为总务,舜伍为会计。台湾邱氏宗亲筹集人民币40多万元,协同祖地宗亲,于1993年6月21日动工重修双溪祠,同年10月27日落成,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

  重建的祠堂以条石、砖、木、琉璃瓦构成,共放18个门6个窗,正厅雕龙刻凤,富丽堂皇。

  1993年,台湾邱氏宗亲又捐资人民币10多万元重建志广祠,于10月11日动工,1995年农历正月十八日落成。宗祠以砖木琉璃瓦结构。

  十多年来,台湾桃园等地上双峰邱氏后裔,已有500多人次回到祖籍地恳亲谒祖,他们捐赠款项,支持祖地建桥修路,发展教育等公益事业,受到当地乡亲的赞扬。

  南靖县书洋镇双峰村邱氏祖祠双溪祠(上图)和志广祠(右图),是台湾桃园邱氏宗亲筹集资金重建的。

  引 子

  在南靖县书洋镇双峰村,有两座海峡两岸邱氏宗亲的祖祠,分别是双溪祠和志广祠,它们是台湾桃园邱氏宗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筹集资金重建的。两座祖祠连接着两地宗亲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