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平姓网 > 平氏源流 平氏源流

荆楚平氏源流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平姓展区
荆楚平氏宗族文明简介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平氏宗亲网   发布者:平氏宗亲网   发布时间:2012-10-31 11:43:21   阅读:2408次  

    

巍巍神州,赫赫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兆炎黄子孙。平氏宗族与诸姓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荆楚平氏族自元末明初首迁沔阳、监利,迄今六百余年,明星散居,遍布荆楚。世代繁衍发展,奋发图强,创造了灿烂的荆楚平氏文明。

一、平姓起源

《中华民族姓氏渊源略考》记载;平氏来源有三:其一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之子婼的封地平邑,以邑名为氏。其二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时期齐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三源于蒙古族,出自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元定宗简平皇帝贵胄的后人,避祸改姓为氏。

根据我族历代相传的宗谱记载,我族源于姬姓。相传: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有熊氏)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姬姓为首,西周文王姬昌为其后裔。文王建西周,昭封武王孙姬武子到晋国协助晋国公管理事务,武子的封地在晋国的韩原称韩侯。至三世韩厥景公,为西周六卿之一。至八世康子与赵、魏瓜分晋国。韩侯建立了韩国,领地扩展,拥有现在的河南、山西、陕西部分土地。至十一世韩景侯为直属西周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传至韩哀侯时,哀侯封其少子婼食采平邑(原山西解州平陆县,今临汾市)。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赢政所灭。婼公子孙从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的封地,遂以原邑名平为姓。

二、氏族渊源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记载:西汉成帝、哀帝时期的丞相平当,“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其子平晏子继父美,亦为宰相,历史上有“七相联班”的美誉。河南夏店平氏宗谱记载:晏公因反对王莽窜位,受其迫害,逃亡途中病死于义马沟,其子孙就地安葬后定居此地,晏公墓至今保存。荆楚平氏家谱记载:四世祖峰公(晏公之孙)迁河南府新安县。其子孙此后不断辗转迁移,在河南省汝南、沁阳、河内一带聚居,发展成为望族。“汝南世泽,河内望族”是历来对平氏宗族的赞谓。因此,平氏族的堂号为“河内堂”、“汝南堂”;也有以当公父子明经史而称为“明经堂”、“耀经堂”的。后人在编制谱牒时,尊当公为一世祖。这样就有了我们平氏家族的世系流源。

三、荆楚平氏源流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逃往建康(南京)称帝。高宗南渡时,封我五十一世祖千一公为京班快手,随王护驾。高宗定都临安,敕千一公在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东北隅街卜居。五十三世祖择之公在崇德县语儿乡四都八字桥之北建造府邸。(此记载与目前仍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的一套清嘉庆年出版的浙江山阴《平氏宗谱》中所记载的“始祖琪,宋室南渡,自河南扈驾南迁,因不满秦桧当国,弃官隐山阴之石村。孙贤二复赘居十三都桑渎”完全一致)。此后,择之公长子(实为四子)道清公自语儿乡迁至崇德县东五都尊贤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安理公官拜沔阳马骨畈湖官,奉父道清公、携胞弟安道、安仁公同赴沔阳任所。不久安仁公携其长子回崇德五都尊贤里守墓护产。安仁公次子忠公留沔阳,后迁居竟陵烧烟团(天门伏岭)。安理公去世后,其长子景初公(旭)在沔阳城北江北上门(现沔城江北)建宅定居,兴建望远楼。安道公在江北下门宣德中建宅。次子景德公(昌)在沔城西五里漕河建宅,又在沔城北25里中河购置田产。当时各房人丁兴旺,家业殷实,成为沔阳地区的豪门大户。叔祖琏公、伯鲁公三代发科取仕,以明经授官的代有人出。因奉诏赴任,璇公迁四川潼川州中江县;琏公赴云南任旌德县令、沂公授开封府延津县训导,历任北京直隶新城县令,其后裔就地定居。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我祖因世受明朝恩赐,恐改朝换代祸及子孙。为保全根基,便弃沔城古宅旧产,四下分散至荆州城、江陵白子塔、丫角庙、监利乾溪、毛家口;汉阳火港、猪耳山;竟陵茆湖,潜江南城。其中各房分居较为著名的是:垣公子孙迁雁坦;埴公、垸公后裔迁居麻港、西港、西湖垸、杨三垸(现郭河西北一带);丘公、发公、启公子孙定居洪善庙(现洪湖市平小河);坼公孙启泰公迁居沔东泗江里三角垸(现张沟肖湾);禴公子孙居于沔阳达路小沙口(后迁徙张沟镇西);安道公后裔迁居潜江南城(现潜江浩口、三才河);忠公后裔定居竟陵烧烟团。而沔城上下门老宅居住者寥寥无几。